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听课效率;可以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但是对初中数学来说,预习的弊端完全盖过了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预习易造成一知半解或造成学生进入毫无悬念的课堂;基于时间成本计算,预习性价比太低;预习易造成教材重组后学生思维产生障碍;预习易造成学生的认知假象.总之初中数学预习不可取也不可行.  相似文献   

2.
李海燕 《考试周刊》2010,(19):86-87
数学课堂教学提倡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与学生的预习是分不开的,预习要真正地落实到位.需要教师对预习作业进行一些思考和设计。本文作者从预习现状入手.对数学的四个学习领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针对各自领域的特点设计学生的预习作业,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的保证。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数学预习的目的,掌握数学预习的步骤,创设良好的预习氛围,分层次、分梯度设计具体、细化的数学预习任务,采用实用、可操作的预习方法,为学生数学预习搭建平台,架起学生原有经验与新知学习的桥梁,培养学生数学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预习数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预习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认识到通过数学预习能大大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在如皋轰轰烈烈地推行着.“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学生能有效地进行预习的基础上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预习能力就成了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中.笔者以初中七年级数学为例.谈谈“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预习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单的设计主要以任务驱动理论为基础,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预习的任务,将预习单作为载体,利用预习单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应重视课前预习工作,通过灵活设计预习单,让预习单成为帮助学生连接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载体.基于此,文章结合任务驱动下小学数学预习单设计与运用的原则,探究了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策略,旨在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重难点.  相似文献   

7.
预习是学生听课前独立地对新教材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关键环节.那么如何组织、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呢?从中学阶段学生学习过程来说培养学生数学预习能力应有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而言,预习已是家常便饭,但对于预习的效果和作用,却褒贬不一,尤其对数学预习,出现了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数学问题进行预习的过程。受教师教育观的影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形式单一,使得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考虑设计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差异性和反馈性的预习作业,以改变目前初中数学预习作业设计的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肯定有困难,那么如何消除学习数学的各种障碍,提高数学成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预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预习就是在课前学习课本新知识的学习方法,预习是听好课、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先决条件,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数学预习主要是看数学书,还需要既动脑思考,又动手练习,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预习对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2.
预习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要教给学生预习方法;要坚持不懈进行引导;要创新课堂模式,把预习习惯培养基于课堂、用于课堂。  相似文献   

13.
农村初中生预习数学多是看课本,做练习,使得预习只能停留在表面.利用微课指导学生预习数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明确重点,突破难点,把握学习关键,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进行数学课前预习的先决条件,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制约,学生的课前预习还存在主动预习和被动预习之分。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的培养来实现,需要数学教师乃至家长持之以恒的去培养。同时,在培养时还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让学生的数学预习在兴趣的带动下和教师科学的引导和培养下,逐步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从而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预习和作业是两个重要环节。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给学生布置适合学生能力的预习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预习,从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预习作业的设计要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但很多学生不愿发现问题、懒于发问,教师只能“孤独地教”.本文将以数学中的《函数奇偶性》为例,围绕“问题”展开研究.一、质疑:预习工作的核心要想能够发现疑问,并且能够做到提出疑问,学生就必须做好预习的工作.如果是教师设计好相关的提纲及其思考题,学生带着这些既定的提纲与问题去预习,还是属于被动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结合“教与学对应.教与数学对应”原理.说明预习不适合数学学科.编者以为,预习实际上就是课前自学.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数学自学”对多数学生可能不行,因为这样的自学,对这些学生来说,可能只有“结果”,没有过程,只见皮毛,不识就里.但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又会怎样?卢仲衡教授的“数学自学辅导”至少在学优班里成绩是卓著的.本按执笔者在没有真正的学优生的班级(三流班级)进行“异步教学”实验,开始集中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和训练;接着用书面提纲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自学(多数章节课内进行,少数章节课前预习);最后才是学生真正的自学(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从结果、获取过程、思想方法诸方面进行总结),似乎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数学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逐步提高的同时,学生成绩也有较快的提高.50余人参加高考,数学得分率为75%,2人满分.据了解,有不少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自学并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数学需不需要预习?在一线教师中普遍存在争论,但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数学是否需要预习,而是采取什么形式的预习才是恰当、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学周刊C版》2017,(12):171-172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预习,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基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传授学生预习方法,鼓励学生带着疑问预习,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成就感,进而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深入预习,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