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1 毫秒
1.
5年前,于丹登上“百家讲坛”讲《论语》,短短一周时间就成为一位文化明星。5年后的今天,她又将“人生的幸福感”这一命题融入到新书《于丹趣品人生》里,告诉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渐渐地靠近幸福。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北京师范大学的于丹教授通过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解读《论语》和《庄子》,受到一些观众好评.随后出版的《于丹〈庄子〉心得》也受到各方追捧。时至今日.于丹又开始讲昆曲的审美之旅,真可谓是学术界的超女。但是,中山大学徐晋如等10位博士却不以为然.2007年3月2日,他们在某网站发表了《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进行到底》的文章,一时间跟帖者络  相似文献   

3.
近来,于丹的《论语心得》大火特火.十博士联名发起攻击,措辞激烈,不过大多数群众还是喜欢于丹的工作.这使我们联想到数学.数学如同国学,也有其象牙塔部分,学术性很强,外人很难弄懂.即便是中小学校里的数学,也不大招人喜欢.我们的数学教育为什么非要板着面孔讲数学呢?近来提倡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否也能  相似文献   

4.
声音     
我们用脑子生活得太多了。要用心去活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  相似文献   

5.
<正>2006年"十一"黄金假期,于丹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好评如潮。2013年暑假,当我再次拜阅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更是感触良深。面对纷繁杂扰的世界,我经常思考:教师的快乐之道是什么?怎样让教师的教学人生步步为乐?于丹老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读完《于丹〈论语)心得》,我终于明白了: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读写》2010,(9):18-20
无论是北师大的于丹讲《论语心得》名噪一时也好,还是复旦教授朱维铮骂于丹不懂《论语》也罢,反正《论语》是火了,这不,连夏潜龙同学都不甘寂寞,要瞠一蹬这潭浑水品读《论语》了……  相似文献   

7.
闫会才 《新读写》2008,(6):20-20
同事去医院传来大夫的话,说于丹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精彩绝伦。当时,我心中一震:怎么会呢?《论语》是两干多年前的语录体文言文,没有能够迷倒观众的故事性啊!于是想一睹于丹的精彩,但一直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孔子教导学生要结交益友,即“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于丹以讲论语心得而声名大噪。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她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有三个朋友,于丹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  相似文献   

9.
于丹讲《庄子》中支离疏的故事,说庄子认为支离疏虽然丑陋,但可自食其力,还能养活别人。解玺璋在《于丹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指出,庄子的本意是说,只有像支离疏这样对当政者无所用的残疾人,才能避免迫害得以全生。于丹竟然把这个故事改写成自强不息的典型,用以迎合社会的主流意识。这是腰斩庄子的思想,要庄子为当今的和谐社会作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来,于丹的<论语心得>大火特火.10个博士联名发起攻击,措辞激烈,不过大多数群众还是喜欢于丹的.这使我们联想到数学.数学如同国学,也有其象牙塔部分,学术性很强,外人很难弄懂.即便是中小学校里的数学,也不大招人喜欢.我们的数学教育为什么非要板着面孔讲数学呢? 近来提倡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否也能够"大众化"一些,使得一部分数学,也如"心灵鸡汤"那样可口呢?……  相似文献   

11.
近来,于丹的<论语心得>大火特火.10个博士联名发起攻击,措辞激烈,不过大多数群众还是喜欢于丹的.这使我们联想到数学.数学如同国学,也有其象牙塔部分,学术性很强,外人很难弄懂.即便是中小学校里的数学,也不大招人喜欢.我们的数学教育为什么非要板着面孔讲数学呢? 近来提倡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否也能够"大众化"一些,使得一部分数学,也如"心灵鸡汤"那样可口呢?……  相似文献   

12.
“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你会几岁教你的孩子背《论语》?”这是于丹现在不断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有人想象于丹在家一定是跟老公吟诗作画,女儿坐在床上晃着小脑袋背《论语》。于丹听后大惊,直接用“可怕”来形容这样的场景。她说:“我在家要是敢那么‘得瑟’,用我老公的话讲,他会‘焚书坑儒’的!”  相似文献   

13.
本刊声明     
张奠宙  赵小平 《数学教学》2007,(4):F0004-F0004
近来,于丹的《论语心得》大火特火.十博士联名发起攻击,措辞激烈,不过大多数群众还是喜欢于丹的工作.这使我们联想到数学.数学如同国学,也有其象牙塔部分,学术性很强,外人很难弄懂.即便是中小学校里的数学,也不大招人喜欢.我们的数学教育为什么非要板着面孔讲数学呢?近来提倡数学文化的教学,能否也能够“大众化”一些,使得一部分的数学,也如“心灵鸡汤”那样的可口呢?  相似文献   

14.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以生命感悟激活了全民对经典中华文化的喜爱,掀起了海内外民众学习经典的热潮。于丹现象对我们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呢?一、多样化切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于丹教授演讲的开头方式是多  相似文献   

15.
据中国网消息,日前,因讲论语而掀起国学热潮的著名学者于丹教授来到广州,为新作《重温最美古诗词》签售。在签售活动之后,于丹接受了记者采访。有记者提问:马上就要高考了,高考作文命题是很少限制体裁,但诗歌一直被排除在之外,您对高考作文不能写诗怎么看,高考是否扼杀了学生  相似文献   

16.
智慧人生     
丁强 《课外阅读》2009,(14):61-61
幽默是一种润肤膏,它使我避免了许多摩擦和痛苦。——美国总统奥巴马崇拜的林肯名言 我们用脑子生活得太多了,要用心去活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成书简介】 《从星空到心灵》,易中天、于丹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书中易中天和于丹同台对谈.共品人生,妙语如珠,古今交汇,把古典信手拈来,将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领悟融人当下生活。尤其是易中天、于丹的数篇演讲纪实,风趣中见智慧.谈笑中有见识.带领读者从经典中体悟人生,从古典中学习生活.用整个生命去感受中国经典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去年于丹在《百家讲坛》讲《〈庄子〉心得》时用成语美轮美奂来形容舞蹈《千手观音》之美(原句是:从领舞邰丽华,到千手观音这个残疾人的表演群体,大家看到的是端庄、肃穆、优美、纯净,是美奂美仑、金碧辉煌。),结果遭到网友的炮轰。他们认为美轮美奂一般只用来形容建筑,于丹用错了。与此类似,也有听众指  相似文献   

19.
交到一个好的朋友其实就是开创了一段美好的生活,我们的朋友正像一面镜子,从他们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于丹离开温暖的港湾,踏上属于自己的人生征程,于是在我们的世界里多了一个词——朋友。是朋友在我们马失前蹄失意之时陪伴我们,是朋友在我们心情沮丧时  相似文献   

20.
著名学者于丹认为,读书在我们生活安定时是锦上添花,在生活挫折时是雪中送炭。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对于正在成长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