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新课程改革呼唤语文美育,语文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的发展。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学生的审美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江南的冬景》为例,从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三个方面谈语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改革呼唤语文美育,语文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进而达到个体自身以及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的发展。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学生的审美发展提供了基础。本文以苏教版教材中《江南的冬景》为例,从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三个方面谈语文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语文本身就富有很强的伸展性,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来启发学生,让学生感受语文教学的形象美,体味语文本身所蕴含的情趣美、语言美、思想美。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将美育教育做到尽可能的完善,带给学生美的体验。一、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语文教材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语文本身就具有审美情操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每篇课文都闪烁着美的璀璨光辉,触角伸向了美的方方面面,走进语文就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向上,在思想感情上健康成长。现在中职校很少开设美育课程,但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很多审美对象,以独特的语言美、形象美、情节美、环境美、节奏美、风格美等形式蕴含在文学作品中,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外,还兼有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重任。一、寓教于愉悦,寄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在语文教学时可运用文学作品中直观的艺术形象或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新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描绘大自然,记叙现实生活,刻画人物形象,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涵,牢牢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去认识美,体会美,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受到美的教育。一、创设意境,让学生在文章的诗情画意中感知自然美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例如,《风景谈》一开头,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本文从欣赏语文教材中的形象美、品味语文教材中的语言美、分析语文教材中的思想美这三个方面,集中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何谓“语文美育”?语文美育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并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创造美的能力,最终达成个性完美和谐发展的教育。学校美育应是主渠道。而学校的整个美育过程中的语言美育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学之所以能够实施美育,主要原因有:首先语文教材中具有丰富多样的审美对象——五彩斑斓的文学作品。其次,语文教学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的特征,这一点与美育特征吻合。再次,语文课本集中反映了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三…  相似文献   

8.
庞芳华 《广西教育》2012,(14):27-28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是美育因素较多的一门学科,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审美内容。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都是古今中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表现了美,讴歌了美,而且自身也是美的结晶,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美、发掘美、领悟美。  相似文献   

9.
张金坤 《文教资料》2005,(34):136-137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美,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主动性直接相关。因此语文教学的同时应该是文学审美教育,应把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充分运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在不断地获取和增强美感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水平。如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淡一些浅见:一、借助作品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经典之作,作者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形象和意境。如万里长城的雄伟…  相似文献   

10.
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特别是艺术)审美活动规律的科学。美育则是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引导教育对象的心理情感,培养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帮助人们获得美的心灵和高尚的情趣。美育是造就人才的重要手段,而语文教学的课堂则是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课的审美教育就是通过语文中的文学教材,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即教师按照一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借助语文课本中的文学教材(美的事物)向学生施加审美影响,在审美愉悦中达到陶冶性情、塑造心灵的目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对学生实施…  相似文献   

11.
美育是审美教育,培养人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原国家总理朱镕基曾说过:“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因此,美育应当渗透在各科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语文课,更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语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这为美育提供了形象的理论的教材,我们应充分发掘和利用课文中的美育资源,寓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场所。在中小学教育中 ,各学科都与美育相关 ,而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美学成份 ,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打开语文课本 ,我们可以发现凡入选之文都文质兼美 ,许多还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这些选文以其进步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歌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 ,这些正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一、创设美的情境——和谐的课堂接受美学认为 ,文学作品不是由作家独创的 ,而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设一个美的情境与和谐的课堂。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 ,始终保持“心”、“…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不断地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一种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作为美的事业,语文教材作为美的宫殿,是它的特性以及它在美育教育中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所决定的。语文教学应该成为推动美育事业的重要力量,语文教师应该成为传播美的使者。一、语文教材的文学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价值语文是以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为其特征的,它所体现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审美理念的表现形态是文学化和艺术化的,这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审美教育的差异所在、特征所在、优势所在。第一、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在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给学生语文知识,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这个思想教育,既包括德育教育,也包括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完成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那么,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美育的内容和美育的方法又有哪些?本文将做浅显的阐述。 一、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看什么是美育。《美学原理》上说,“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审美观。”有了正确的审美观,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以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就是通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优美语言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因为选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感知形象,咀嚼文词,从而使学生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追求美的心理倾向和歌颂美、表达美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进行美育教育 ,我们认为可以从下边四个方面着手。一、要使学生了解美这里所说的了解美 ,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选用适当的时间和方式 ,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美育常识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育 ,并理解其意义、性质、作用、范畴 ,初步掌握审美的方法 ,如同学习语文要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一样 ,学生只有在了解了美育的基本常识后 ,才能进行审美、创造美的活动。因此可以这样说 ,使学生了解美 ,是向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前提。二、要使学生善于发现美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涵 :一是指善于发现语文教材中美的因…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这与他们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他们的情感需要、审美兴趣直接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中要通过美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到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只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情趣,才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张泽青 《吉林教育》2006,(12):42-42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并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及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一、栩栩如生的形象美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哪些美育内容呢?文学以形象反映生活,形象是艺术家审美认识  相似文献   

18.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语文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对学生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教材文章都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语文教育中,无论教育内容还是形式,都饱含了丰富的美的素养。因此,语文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必须渗透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抓住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审美氛围。在审美的心态下求知。发掘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塑造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美育以情感人,情在理中,它通过美的形象的具体感染。让受教育者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和影响。我们的语文教材,选择了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文质兼美的作品,不仅表现和讴歌了生活中的美.而且还凝聚着作者进步的审美理想。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宝藏。通过语文教学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挖掘、去采撷、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在美的探讨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并激起他们对丑的憎恶,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通过审美实践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不能忽视审美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审美教育是通向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或桥梁。在追求教学最优化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开始用审美的眼光来透视教学活动,用审美的理想来考量教学过程,力图用美、美学、美育的原理来指导教学行为,使其成为按"美的规律"来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活动。一、对语文教材进行审美化的加工改造实施语文教学审美化,关键是要从语文教材中找到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