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学生表扬优点、批评缺点已成了不少教师的思维定式。教师习惯于用统一固定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其实,一律这么做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身上的毛病很多,连他的家长都很无奈地请求我,要多给他“穿小鞋”,少给他“戴高帽”。 我和班干部多次找他谈话,严厉批评,并不断地给他“穿小鞋”,谁知并不奏效,他依然我行我素。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发现这个学生身上也有不少长处。如,遇到吹拉弹唱、跑跳投等文体活动时,他就劲头倍增,生龙活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他慷慨解囊,热情相助;在路上遏…  相似文献   

2.
方长洲 《河南教育》2004,(12):39-39
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还没有“走马上任”,这个班的科任教师就纷纷找上门来,向我反映该班一个叫小D的学生的种种“罪状”,希望我“新官上任三把火”,好好“烧烧”他,给他来个“下马威”。  相似文献   

3.
“优、良、差”,“甲、乙、丙”是教师给学生的定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对“优”字惜之如金。学生得“优”少,得“良、差多,久而久之,使学生对争“优”失去了信心和希望,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心。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赊个“优”给学生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激励和教育效果。促使我这样做,是由一件偶然的事情引起的。我班有一名学生,各方面都不错,就是作文一直不好。我采取了各种方法指导他——让他抄例文、背名篇,针对他的作文反复指导。我绞尽脑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他的作文却仍不见起色。看着他满本子的“良…  相似文献   

4.
杜孔三 《中学教育》2006,(10):38-38
杨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初一语教师,提起他老师都说他有点怪怪的,可以说他是一位“另类”老师。 第一,这人特“懒”。 刚开学就对学生讲,不要期望我给你们讲多少,不会先思考,再不懂可以讨论,讨论还不懂再问我。别的老师整日忙于上课,批改作业,而他却大胆放手,作业让学生帮助改,让校长最不能放心的是他还让差生帮着改;每节课的课堂测试的批改也让小组长给“代劳”了;别的老师给学生讲解生词,范读课,  相似文献   

5.
一位数学教师在一次考试后发现,有位学生竟然一道题都没有做对。他气愤极了,便狠狠地在试卷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零蛋”。转而一想,他又觉得不妥。一番慎思后他写道:“希望你从‘零’开始,获取知识和智慧。”在多年后的校庆活动中,一位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学者,紧紧地握住这位教师的手,感激地说:“您可能早已忘记我了,但那次数学考试,您给我的鼓励和鞭策,我永远不会忘记!是您给了我自尊和自信,让我找回了自我。”  相似文献   

6.
记得第一次给学生上课,正说得兴起,一不小心被讲台绊了一下,学生哄堂大笑。我尴尬极了,自嘲了一句:“这讲台也欺人。”学生的笑声嘎然而止。这是我给自己找“台阶”。在尴尬面前,懂得给自己一个“台阶”下的人自然是明智的,然而作为教师更应该学会的是给学生“台阶”。给学生一个“台阶”,可以使孩子们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改变自己的动力。这动力是讽刺、挖苦、辱骂之类永远无法比拟的。记得我教过的一位学生非常聪明,却总是不肯用功读书,上课喜欢做小动作,回家也不愿温习功课,考试成绩每次都一塌糊涂。原班主任对他死了心,经常…  相似文献   

7.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盛传千古的良训,援引到教育上是否也适用呢?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为学生的不争气而烦恼:自己苦口婆心,学生却还是我行我素,不思悔过。对此,教师不禁摇头叹息:“这些孩子怎么就不理解我的一番真心话?我可全是为他们好呀!”教师的“忠言”为何受到了学生的如此冷落呢?刚参加工作时,我也曾遇到这样的事。班上有位学生特别懒散,作业一贯马虎。多次教育,仍是不改。一次,他的课堂作业又是草草了事,年轻气盛的我大为光火,在全班同学面前对他大发雷霆,并且一怒之下撕了他的作业本。但接下来的…  相似文献   

8.
“老油条”     
向其坤 《师道》2023,(2):54-55
<正>“老油条”是全班同学给刘光侠的“名号”,他毫无怨言甚至是乐呵呵地接受着。他的“油条性”全校皆知。我与他相遇是他读八年级那一年,因为班主任罗老师请产假,学校安排我担任他们(57)班的物理教师兼班主任。“我饿得慌,实在憋不住就抢过来吃了”像所有不规矩的学生一样,“老油条”的座位在教室最后面。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教师经常摆出授道者居高临下的姿态,总是试图把一种统一的价值观授予学生。凡是不同于课本观点,不同于传统观念,不同于自己价值标准的问题和言语,要么斥之错误,要么避而不谈,置之不理。这样做学生口服心不服,久而久之,变得言行不一,表里不一,扼杀了学生的思想。事实上,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说法。作为思品教师,想人为营造一个“世外桃园”,实则是“掩耳盗铃”的做法。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形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接踵而来。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想法甚至“奇谈怪论”是正常的,教师不应压制,甚至还应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不唯书,不唯上”,对于学生的种种想法,无论是浅薄幼稚,还是谬误百出,或是辛辣尖锐,教师都应尊重,不要动辄就当法官,轻易做出具体判断。在教学中,教师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时刻起着无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例如:在《能够承受挫折》一课中学生谈挫折的作用。大多数同学都从挫折给人的正面作用说起,这时,有一个平时胆小,不爱说话的学生犹犹豫豫地举起手,我鼓励他站起来,说出自己的观点。他说:“挫折可以打倒一个人。”说完,底下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抓住这个契机,我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学生热烈讨论起来,进而对挫折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木棒,我能撬起整个地球。”给学生一个积极的自由环境。他们将会“百花齐放”。常言道:-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在这样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收获,才能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回母校,当起了“孩子王”“开学的第一天,校长就对我说:“小冒,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了。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书科研型教师……”那一次,校长还赠始我几本他订阅的语文教学杂志和一本《给教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自主性。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他们的发展要通过自我设计、自我构建、自我努力才能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发展,因此,教师不能只把他们看作教育对象,而应该引导他们成为自主教育的主人;不能偏重他律,而应该注重自律,使学生内因发热,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以此来突出德育的“自主性”。如开展“给自己下个命令”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的缺点,根据自己的发展愿望给自己下个命令。  相似文献   

12.
“画”作业     
初当教师,很想在自己带的班里最先折腾出个教育改革什么的。于是今天一个点子,明天一个点子。有一天,学生居然也给我出了一个点子。“老师,我们的语文作业也该改革一下了。”我觉得挺新鲜,低头问这个一年级的小家伙:“你知道什么是‘改革’吗 ?”“就是变得不一样。”他回答的倒是简单,可我却着实想了几天。  因为自己也是刚从学校毕业,语文作业对我来说仍是记忆犹新。大不了就是生字、解词、摇头晃脑地背诵课文以及老师的一个个勾勾、叉叉。现在想“改革”,改成什么样呢 ?  一节语文课给我提了个醒。  这天,正巧学生字“写…  相似文献   

13.
梁桂 《广西教育》2004,(1B):24-25
“愤”“悱”源于孔子的《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学习时,不到苦思不解要求解答的时候,我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中有了体会想说而又说不出口的时候,我不去启发他。“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实质就是恰到火候的启发,它要求教师不能坐等学生的“愤”“悱”,而是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我到一家美发连锁店洗头,碰到我9年前的学生章恒,他在那里做理发师,看见他,我不禁想起9年前的往事。 那年我刚调进五中,接手一个全校最“烂”的班,其中有一位学生叫章恒,是班上“金刚”人物之首,原任班主任告诉我,一定要先给他一个下马威,先训他一顿,把他的老底都揭出来,他就不敢欺负你了。然而还没来得及思考这番话,在第一天就职演说时,我的演讲就因他被迫中断了好几次。我喝道:“你给我站起来!”他却挑衅地说:“我不站,你又能怎样?”班上有几个学生在坏笑,有一个还向他竖起大拇指,就职演说就这样在尴尬中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5.
理智终于占胜了感情,它使我做出了“要忍让,要宽容”这样的决定。理由很简单:他是学生,我是教师!  相似文献   

16.
莫菲 《河北教育》2005,(24):1-1
我刚一接这个年级的课,就有个学生找到我说:“老师,跟您商量个事,就是,您可不可以给我当家教?”我笑着告诉他:“不可以,因为没有这个必要。”那个学生悻悻地走了。没过几天,他的母亲又来找我,说:“老师,我们知道您是全市十佳教师.您开个价吧.多少钱我们都认!”我吓了一跳!天哪,这对母子居然以为我有意在耍花招抬身价!  相似文献   

17.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和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相遇了。他握着我的手说:“老同学,这些年来,你名声大震,我是特意来看你表演的!”我觉得他把“上课”说成是“表演”,心理很不舒服。“公开课”不仅仅是将教师的教学风格展示给别人看,更重要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研究的范例,探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是,老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识呢?这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吴灯 《天津教育》2008,(10):31-32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常常是指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行为“怪异”甚至越轨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包括“问题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是成功教育的核心内涵。本文对“问题学生”张青(化名)的研究只是个案,其真实性只限于他一人,但希望对他的研究过程能给遇到这类学生的教师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曾经向教师推荐过一个“借分”的故事,是说一位平时学习很不卖力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考了59分,他希望老师再看一下他的作文,是不是可以加上1分。语文老师是一位非常高明的教师,她没有轻易地拒绝这位学生,而是在与这位学生协商后借给了他1分,但与他约定,他必须在下一次考试中以10倍的分数将这次借的分“还”给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