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中国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开始主要不是由私人资本创办,而是采取“官办”和“官督商办”等形式。尤其是官督商办企业在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时期,更是创办各种民用工矿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因此,研究这类企业的产生是探究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过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已有不少著述对这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官督商办企业产生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洋务派经济集团,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陆续创办了一批“官督商办”的民用性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属于资本主义的性质。所以有的同志说:“中国第一批资本主义企业是由洋务派创办起来的。”既然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企业是由洋务派所创办,而在创办这些企业的时候,又采取了“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那末,深入地研究“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的历史作用,就具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官督商办实质上是晚清政府控制和利用私人资本的官办形式。官督商办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地位,官商双方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去分割企业,而不关心企业的前途命运,从而使官督商办企业无不以失败而告终,并严重阻碍了私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迟滞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官督商办企业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份,可以说官督商办对我国近代工业和两方技术的引进是具有催生作用的,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掣动器。所以,官督商办企业的资金来源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资本原始积累。对它的思考将有利于我们对洋务运动的进一步认识。本文拟就官督商办企业的资金来源、中国近代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洋务运动的关系作一些简单的论述。 一、官督商办企业资金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时期政府招募私人资本创建中国近代民用企业的一种经营形式。其中,"官督"是政府职能的行使,以督察企业内部的矛盾,并对企业加以扶持和保护;"商办"则是由商人出资认股,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且自负盈亏。官督商办是历史的选择,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也是在当时特定历史背景下官与商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但后期随着"官督"的加强,官督商办企业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并逐渐被商办企业所取代,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诺思悖论揭示:国家的存在既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同时也是经济衰退的根源。官督商办是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的一种企业模式,这一制度借鉴了西方股份制的筹资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国家干预主义的路径依赖,因此仍属"器物"模仿而非制度创新。官督商办企业在创办初期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官权的日益膨胀,市场主体的经营权受到干涉、财产权益受到侵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受到压制,官督商办企业模式最终走向失败。  相似文献   

7.
官督商办企业在甲午战争以前曾是盛极一时的,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前进了一步。然而其发展前途及其经济效益究竟怎样?这是本文所要考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的洋务民用企业有着深刻复杂的原因,其开办形式有官办、官商合办和官督商办三种,其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双重作用。洋务民用企业对于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轮船招商局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大型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其经营体制、经营理念在晚清洋务企业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源于西方的股份制被舶来中国之后,在晚清政治体制的束缚下逐渐发展成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官督商办股份制度,并成为洋务企业标志性的运营模式。探索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股份制的特殊经营方式,对于继续研究以轮船招商局为代表的一批洋务派兴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技工学校通用的政治教材第一册(《中国近代史读本》)中的第三章有这样一段话:“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时感到必须办一些民办工业,以解决资金、材料不足及交通运输落后问题。民办工业主要形式有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商办等形式,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在天津创办的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左宗棠在兰州创办的机器织呢局,张之洞创办的江西萍乡煤矿等。这些民办工业,基本上是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 这段话将洋务派兴办的“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现代企业称为“民办”企业。实有令人难于理解之处。  相似文献   

11.
从轮船招商局看中国近代股份制的兴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股份制最早起源于西方,19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中国近代自办股份制企业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1872年第一家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为标志。继轮船招商局试办成功之后,19世纪80年代初掀起一股投资兴办股份制企业的热潮。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中国近代股份制的产生是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出现,企业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没有完全体现资本主义股份制企业的经营原则,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督鄂期间(1889—1907年)在两湖地区兴办了汉阳铁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而成为洋务运动后期的巨擘。这些企业最初多为官办,经济效益差,屡屡亏蚀,被迫一再改变经营方式,由官办而官商合办、官督商办,最后改为商办,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官督商办”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全面启动资本主义所必然采取的一种模式。它引导商业资本的流向,变商业资本为产业资本;它加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使更多的民族资本生成。由于它是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运而生,本身也包含了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此,随着资本主义进一步向前推进,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一面日益明显。但其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启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甲午战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开始由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转变为帝国主义的投资场所。此时,洋务派搞的“官办”、“官督商办”的企业窳败不堪,为人诟病。清政府财政极度拮据,罗掘无门,不得不对民族资本稍示宽纵,以图增加财政收入。这就给民族资本创办工矿企业带来  相似文献   

15.
盛宣怀辩     
盛宣怀一生复杂而矛盾,集封建性、近代资产阶级性、买办性、民族性于一身,但盛推动了中国近代工商业由“官办”向“官督商办”的体制转换,是这一颇具改革与创新意义“官督商办”体制的倡导者、策划者、实践者和代表人物之一。盛宣怀与洋商有斗争,有妥协,但妥协是斗争中的妥协,是企业竞争中的妥协,并不影响其所创所督办企业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6.
晚清有关企业制度的思想主张,在相当大的程度旧围绕政府主导的官督商办企业制度实践活动展开的,人们对这一模式的创立与运行进行了反思,探讨如何革除其制度弊端.一些重要人物的思想主张更是与其经历的官督商办企业制度实践活动息息相关,企业实践活动是推进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不断嬗变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7.
洋务运动最早是在“求强”的口号下从编练新式陆海军和兴办军事工业开始的 ,从1 9世纪 70年代后又在“求富”的口号下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这些经济活动 ,虽然带有极其浓厚的封建性、买办性和垄断性 ,其结果也没有给清政府带来“富强”,但是 ,却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特别是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方式 ,直接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并起了扶持和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官商不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诸多不利的影响。但在近代洋务运动时期,“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却对民用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了积极的保护作用:官商结合、资本互补,是近代民用企业得以产生的前提之一。官方出面,企业容易得到清廷承认和批准,一些资本的积累者看到了强大的靠山,才愿意把手中的资金投放到新式企业中去。官督商办企业获得了政府给予的资金周转、经营、销售等方面的优惠条件。官督商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封建顽固势力对企业的干扰破坏,遏制了外国侵略势力的排挤与倾轧。近代企业的建立需要近代化的人才,而人才的推举和培养更要官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公司制度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而传入中国的。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产生了第一批公司,这些公司实行官督商办,产权关系不清晰。甲午战争后,民营股份有限公司、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无限责任股份公司等公司形式开始发展起来。公司制度的确立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建设的面貌,而公司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家族化倾向、集权化管理等弊端。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70年代,为了度过工业化尝试的第一次危机,清政府采纳洋务派“官督商办”的经营方式。但正是由于“官”“商”两种不同的企业经营方针和管理方法上的糅合,成为官督商办经营方式终至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