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来,空气质量的明显下降,雾霾天气的持续不断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对大气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认识大气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了解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大气探测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我国近年来大气探测技术的革新做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南北两极是地球系统的冷源,其气候与环境随着全球变暖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发展极地环境探测技术是理解极地环境快速变化机制和参与极地国际治理的关键支撑。我国开展极地科学考察近40年,极地环境探测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探讨了面向新的发展时期我国极地环境探测应重点发展的若干关键技术与装备。  相似文献   

3.
大气探测技术专题专利数据库建库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大气探测技术专题专利数据库的特点和重要性,详述了采用ASP+SQL Server技术建设该网络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并利用自主开发的专利采集软件从网络采集专利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专利数据准确性。以气象激光雷达技术专利数据分析为例,采用自主开发的专利分析软件分析气象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脉络、竞争格局,初步揭示了世界气象激光雷达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海洋事关国家战略利益,事关全人类共同命运,急需发展全方位、多维度地观测、探测海洋的各类装备。文章简要介绍了核能应用于水下观探测装备供能的2种技术途径及各类热电转换技术,定性归纳了核供能对各类型装备的适用性,分析了其中的核安全相关问题,并建议重点支持放射性同位素制备与分离技术研究与平台建设、个性化特种反应堆研发与共性平台建设、热电转换技术研究及相关核安全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5.
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探测,对推动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的创新研究及空间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空间运载技术虽早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我国在空间科学探测方面与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是限制我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间物理是在空间探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过去由于我国没有第一手的空间探测数据,限制了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我国地质勘探水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探测技术装备,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提高地球认知、资源勘查和灾害预警水平的战略部署服务,吉林大学承担了“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重大专项中的“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SinoProbe-09)”项目。经过三年的探索研发,主要针对来自地球深部的物理和化学等现象和信息特点,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能力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在面向三维地质模型的综合研究一体化软件平台、具有大深度科学探测能力的大功率陆地电磁勘探系统、具有大面积和高效率探测能力的智能化无人机地磁场探测系统、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万米超深陆地科学钻探重型装备和实验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关键探测技术装备的系统化自主研发,突破国外对核心技术的垄断和封锁,提升我国重型装备在深部探测和深部找矿中的技术水平,为国家即将全面开展的地壳探测工程(深地)计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2):I0001-I0001
全球气候变化、台风和暴雨等气象灾害每年给全球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尤其是我国地处亚洲季风区,气象灾害频发,预报和监测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对这种快速发展的强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主要依靠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但目前国际上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只有光学探测设备,没有微波/毫米波探测器。2012年10月12日,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地球同步轨道毫米波大气温度探测仪”在北京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项目成果为我国在重大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气象静止轨道微波探测卫星的立项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我国新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大气探测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微波探测技术已进入国际领先行列,在国际地球观测领域的被动微波遥感前沿技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云 《中国科技纵横》2014,(16):192-192
近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煤炭行业逐渐蓬勃发展,同时当前煤炭一次资源消费结构中有着相对较大的消费比重,但是煤层赋存的条件相对复杂,其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是相当的险峻。而地面磁共振探测技术作为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技术,能够实现对灾害水体进行直接探测,有着较快的速度以及勘测位置较为准确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煤矿灾害水源探测中。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煤矿开采中地面磁共振探测中存在的主要难点作了分析,并分析了地面磁共振超前探测理论,最后总结分析了地面磁共振探测技术在煤矿灾害水源探测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外探测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它利用目标所发射出的红外辐射来探索、追踪、预测和预报,用来识别和分析探测目标的详细信息。红外探测技术与激光技术竞相发展,在军事领域应用广泛。经过半个多世界的发展,目前的红外技术已渗透到军事、安全生产工程、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将对红外探测技术的原理和所涉及到的理论、几种最常见的具体技术应用展开详细介绍,最后总结这一趋势的未来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水声目标探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声目标探测技术是水声信号处理与声呐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是环境感知、海洋监测、资源勘探、情报收集等海洋应用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文章概述了水声目标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所面临的科学问题介绍了一些水声目标探测研究方向上的新概念、新方法与新趋势,最后分析和展望了水声目标探测技术发展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质谱计在行星大气和土壤成份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谱计多次用于空间任务,探测了土星、木星、火星、金星等的大气成份,并搭载在多个探测器上对火星土壤成份进行了分析。本文回顾了质谱计在这些任务中的应用,包括先锋号金星探测任务,海盗号火星探洲任务,伽利略号木星探测任务、惠更斯一卡西尼号土星探测任务、罗塞塔彗星探测任务、凤凰号火星探测任务等;并分析了质谱计在未来空间探测任务中面临的挑战,及近年来质谱计空间应用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COSMIC是一项新型大气探测技术,它通过综合现代计机算、遥感、通信等技术来解决地球科学卫星探测难题。应用到气象上主要是为了进行气象与气候研究、气候监测、太空天气和大地测量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晴空颠簸对于民航的危害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一柅 《科技风》2013,(16):209-210
晴空颠簸是冬春季高空飞行中常遇到的危险天气现象之一,它的危险性在于事先看不到,难以预知。气象基本业务和气象服务质量的水平,依赖于对大气的探测,而我国气象部门拥有的大气探测工具如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等,以及飞机机载设备和飞行员目视,都无法有效探测和看到晴空颠簸,因而难以提前采取避开和防范措施,很容易造成人员受伤,甚至威胁飞机机体和飞行安全。如果民用航空器在飞行过程中,能在航路报告点报告气象信息,能将遇到的颠簸等气象信息通知空中交通管制员,这将为航空气象预报员提供极大的帮助,将提高航线天气预报的质量,更有力地保障飞行的安全和正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火灾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影响火灾探测技术选择的因素和有关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研究分析,得出了大空间古建筑内实际安装的火灾探测技术的适用性和不足;并探索了新型火灾探测技术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深海极端环境塑造了特殊的生命过程,资源潜力巨大,对其探测与研究是国际地球科学前沿,但深海严苛的高压环境极大地限制了深海采样及探测技术的应用。深海原位探测技术可以在不改变被测物位置及状态的条件下,获取深海样品的组分及含量信息,因此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深海极端环境的研究工作中。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探测技术拥有广阔的前景,但作为一种新兴的探测技术仍需解决诸多科学难题。文章总结了国际和国内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在分析当前我国深海极端环境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深海极端环境原位探测技术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水盘高速红梁子隧道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岩溶的探测和处理实践,简单介绍和分析了隧道岩溶探测和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7.
南极冰下湖、极区中高层大气以及快速减少的北极海冰是极地科学的三个前沿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14家单位,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专项目标,组织开展了"极地环境观测/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1400300),突破极区大气钠层全昼夜温度与风场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冰下湖无污染自动钻进返回及湖水采样以及海-冰-气相互作用长期无人值守观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适合极区极端环境与条件的极区大气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南极冰下湖无污染钻进采样与观测系统、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等三项关键探测技术系统(图1),大幅提升了我国极地极端环境观测/探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和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在极区大气、南极冰盖/冰下湖、北极海冰/海洋以及全球变化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行星科学已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和当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对来来我国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研究与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洋是国家战略必争领域,建设海洋强国必须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海洋观测探测技术是认识海洋的基本手段,是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权益维护的重要基础。文章回顾了全球和我国海洋观测探测计划和观测网络取得的重要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构建的实践,并对下一步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展望。构建自立自强的海洋科学观测探测技术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前沿问题“双引擎”;强化科技攻关,瞄准最紧急、最紧迫的关键问题持续发力;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来越完善,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现代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和最传导传到设备,地下管线工程是一项隐蔽性较强的基础建设工程,所以,对于地下管线工程来说,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一直到后期的投入运营,都要对其进行有效、系统、全面并且及时的管理,这样所获取的信息才更具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我国现代化的城市地下管线建设工程中,所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怎样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确定地下管线的准确位置,同时将它们编制成图,这样才能建立我们所需要的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因此,我们应对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熟练掌握探测地下管线的各种方法。本文便对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概述以及地下管线探测作业程序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详细论述了我国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