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莺莺塔     
一段桃色故事就发生在永济的那座黄土山上,小山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峨眉塬”,塬上有座普救寺,寺里有座莺莺塔。这个莺莺就是《西厢记》里的莺莺小姐,她和一个多情书生在佛堂偶遇,四目相向,就擦出了火花。  相似文献   

2.
寺庙庄严肃穆,同时也常常带给人神秘的遐想。这到底是心理作用还是建筑设计上的偶然巧合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团吧。能转播节目的塔山西省永济县普救寺里的莺莺塔,高50米,共13层,是座造型古朴、规模壮观的佛教建筑。有一天,有人夜游莺莺塔,突然听到“客人来了”的说话声,他四处环顾无人,认为是庙中的鬼神说话,吓得拔腿就跑。  相似文献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利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的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  相似文献   

4.
天坛回音壁:即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由于内侧墙面平整光洁,声音可沿内弧传递。如站壁前轻轻哼唱,和声随之而起。 石磴琴声:位于四川省潼南县境内,有三十六级石梯,似一把巨大的石琴,每个阶梯犹如一支琴键,只要把脚踏上石梯,抬级而上,脚下便会响起美妙悦耳的琴声。 莺莺宝塔:即山西省永济县的普救寺塔。登塔者在  相似文献   

5.
享誉中外的鸳鸯塔坐落于中国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的普救寺内,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一大杰作。建筑师们根据声音反射、折射、叠加和干涉原理,使这座塔具有一种古什访问吉当人们在塔前投石,响声似在塔后;若投石在塔后,响声又如在塔前;若在塔基面击石,悦耳动听的“咯咯”蛙鸣声又会从塔顶发出。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杰作  相似文献   

6.
石玲 《初中生辅导》2010,(33):24-27
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有一种树叫笑树,它可以发出类似于人类的笑声;山西省永济县普救寺内有座高36米多,共有13层的塔,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西厢记》里生动描述的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寺庙里。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塔叫做莺莺塔。  相似文献   

7.
前朝崔相国病逝后,夫人郑氏和女儿崔莺莺扶灵枢归葬,途经河中府,停灵于普救寺中。书生张珙上京应试路过普救寺,在佛殿上偶见莺莺。一见钟情,借故也在寺中住下。两人隔墙和诗,道场传情。互相爱慕,但无由相会。  相似文献   

8.
元人杂剧《西厢记》渊源于唐代元稹的小院《会真记》,却并非直接从《会真记》改编,而经过了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个中间体。也就是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已经有了两次丰富发展和改动,主题思想也随之变化。我们先看张生、莺莺相遇于蒲东普救寺的时序是如何演变的。《会真记》“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后来孙飞虎要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赖张生驰书白马将军求救,  相似文献   

9.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其主要内容写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到书生张生,二人一见倾心,适遇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崔母声称能解兵困者即以莺莺许之,张生仗义相救,计退贼军。然后,崔母嫌张生出身寒苦,弃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二人私下结合。在既成…  相似文献   

10.
吴贤友 《学语文》2012,(3):49-50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4年),年仅26岁的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脱稿,小说很快就在文人中间传播开来。小说叙述了书生张珙和寒门女子崔莺莺在蒲州普救寺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1.
音乐塔匈牙利提索河岸的索尔塔市,有一座奇妙的音乐塔,风吹来时,会发出动听的音乐声,像一支管乐队在演奏。这是因为塔顶安装了各种声响的管乐器,在风的作用下发出音乐声。蝙蝠塔1911年,美国在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密契尔湖畔,建造了一座专供蝙蝠休息的塔,塔内生息着300多万只蝙蝠。建塔4年后,当地蚊虫剧减,疟疾绝迹。蛙叫塔我国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旁,有一座齐云塔,游人站在距塔20米处用力拍掌时,古塔就会发出青蛙的回声。原来“蛙声”即是回音,是该塔的特殊结构造成的。香塔摩洛哥的马拉克斯城有一座高220英尺、名叫“莠戈士比雅”的高…  相似文献   

12.
一、故事之美身为名门闺秀的莺莺和琴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权势为条件的传统择偶标准的违逆。《长亭送别》一折表现的则是崔张爱情取得初步胜利后的又一次曲折———张生去赶考,莺莺来送别,两人被迫分离。整折戏虽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却有撼人的艺术魅力。这魅力主要来自作者精心安排的19支曲词。这些曲词对处于长亭送别这一特定时空交叉点的莺莺的心灵作了细腻的刻画,多层次地展示了莺莺“此恨谁知”的复杂心理———既有对“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张生的百般依恋,又有对即将来临的“南北东…  相似文献   

13.
北京名胜古迹考略──北京古塔之十七汪建民,侯伟经幢式的北海妙相亭石塔在北海公园西北角的植物园中,有一座平面为“亚”字形,上部八角重檐的攒尖亭。在亭内建有一座石幢式塔,塔为十六面,通高约六米,全部是用汉白玉雕造的,它的名称为“妙相亭塔”。石塔的下层是一...  相似文献   

14.
<正>张君瑞赴京赶考途中宿普救寺,与同在寺中借住的崔莺莺一见钟情,崔母虽然答应了婚事,却强令报生上朝应试。莺莺和张生经历了曲折痛苦才得以结合,迅疾又被迫分开暮秋时节,寥廓萧瑟,长亭送别,肝肠寸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  相似文献   

15.
发射卫星离不开为其服务的发射工作塔。工作塔有勤务塔、脐带塔之分。 我国先后自行设计建造了7座发射工作塔,分别安装在3个卫星发射中心的五个发射工位上。安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第一座活动发射勤务塔建于1966年底。当时我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为了自力更生地研制、试验发射运载火箭,1965午下半年我们设计了这座活动龙门式火箭发射塔。1966年底用该塔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研制的中程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6.
唐代传奇中元稹的《莺莺传》因是其自述经历,所以尤受研究者的关注。从元稹的生平来看,他一生热衷于政治,在婚姻上,他需要通过“巧婚而致显通”。唐代门第观念根深蒂固,与豪门大族的联姻会成为士子宦途的阶梯,这也是他抛弃旧时情人莺莺而婚高门之韦氏的根本原因。元稹并非那种薄情寡义之人,对莺莺的离弃显然成了他人生最痛苦的事,为了减轻这份负罪感,他利用了礼教这一男权话语,将罪责推在了莺莺的“自荐枕席”上。元稹既想追求理想婚恋又不得遵循严峻现实,表现了其在情与礼的矛盾中痛苦复杂的爱情心理。  相似文献   

17.
元代杂剧作家王实甫所著的《西厢记》中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早已家喻户晓,那位百般阻挠崔张婚姻的老夫人也一直被人们看作封建势利的代表。但我认为,老夫人阻挠崔、张二人的婚姻,要求张生定要考取状元方才可娶莺莺为妻,并不是势利于状元的头衔,而是出自对他们二人真心的疼爱。首先,普救寺一回,老夫人虽许下诺言,但是张生是靠其结拜兄弟白马将军杜确解了围,而并不是靠自己的本事。若硬要按照老夫人的许诺,那莺莺岂不该嫁给杜确?我认为老夫人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为了能让莺莺有幸福的未来,她需要张生具有真本事。她的失信,也正是为了张生能够…  相似文献   

18.
唐代传奇中元稹的《莺莺传》因是其自述经历,所以尤受研究者的关注.从元稹的生平来看,他一生热衰于政治,在婚姻上,他需要通过“巧婚而致显通”.唐代门第观念根深蒂固,与豪门大族的联姻会成为士子宦途的阶梯,这也是他抛弃旧时情人莺莺而婚高门之韦氏的根本原因.元稹并非那种薄情寡义之人,对莺莺的离弃显然成了他人生最痛苦的事,为了减轻这份负罪感,他利用了礼教这一男权话语,将罪责推在了莺莺的“自荐枕席”上.元稹既想追求理想婚恋又不得遵循严峻现实,表现了其在情与礼的矛盾中痛苦复杂的爱情心理.  相似文献   

19.
一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稿》中指出,唐传奇诸作者中“所作不多而影响甚大,名亦甚盛者”是元稹。虽然他的传奇只有《莺莺传》一篇,但无论当时或后世,取材于它而创作的诗词及戏曲,只有李朝威的《柳毅传》可以与之比敌。元稹的《莺莺传》产生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末至二十一年初。在《莺莺传》的篇末,元稹已明确地作了交待:“贞元(甲申)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予于静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  相似文献   

20.
从唐传奇《莺莺传》到宋金诸宫调董《西厢》、直至元杂剧王《西厢》的出现,崔莺莺的故事大约经历了五个多世纪,它不仅是文学形式从叙事体到代言体的演变过程,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进行了一次质的飞跃:从女主人公莺莺形象的流变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从“物”到“人”的变迁轨迹。应该说,这个轨迹正是我国古代妇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独立人格、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