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我国现代史上的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是我国经济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内容,但不是全部内容。因为,在“三大改造”的同时.国家还对个体小商小贩等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是二十世纪末逐步进入中国教育舞台的,现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正在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三结合”研究小组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改造“学困生”的教育方法应用到改造“学困生”中去,是我们的一种尝试。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效果是明显的,并具改造周期短、不易反弹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耿平 《现代企业教育》2011,(10):129-130
本文拟对“城中村”改造现状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城中村”改造的主要矛盾,结合调研分析,依据河北省以及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要求,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的基本思路研究;针对“城中村”改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快“城中村”改造的对策建议。首先提出了城中村改造中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中村”土地征收合法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征收过程中的法律尴尬和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最后,重点剖析了“城中村”改造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与法律保障问题,并提出了比较完备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和真正落实“三个代表” ,必须促使和搞好“三个结合”。一是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相结合 ;二是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相结合 ;三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一定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这样才能卓有成效地落实“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不适应现代城市经济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区域经济的竞争,“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将成为各个城市不得不面对的迫切问题。文章探讨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同时介绍了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提出了加速改造“城中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是位于城市中的村庄,每个城市、每个“城中村”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根据青海西宁“城中村”的现状、经济能力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要求,青海西宁“城中村”的改造宜采用“撤村建居”的“渐进式改制”方式。应通过加强管理、寻求替代阶段、弱化“城中村”的改造障碍后,才能对“城中村”进行彻底的清除改造。  相似文献   

7.
陶正兴 《云南教育》2005,(35):31-32
所谓“改造”,就是对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它更适合人们的需要。不仅事物可以加以改造,思想、思维方式更需要改造,在数学解题的活动中,有着诸多“改造”的“门路”和渠道,借助它的作用,可简化运算的程序,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现就初中阶段所涉及的一些数学教学内容或试题,谈一谈如何“改造”做题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是对中国思想史的重大贡献。本文通过对鲁迅所处的时代现实、“国民性改造”思想的内涵等内容的分析,认为“国民性改造”思想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且是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08,(5):F0004-F0004
东营市一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是“智慧之光”,她由我校美术组全体成员集思广益,依据《中国教育报》刊登的“世纪之梯,科学巨匠”雕塑图,对雕塑的材料构成、外部形态、色调搭配及顶端地球的构造等方面大胆改造而成,取材四川汉白玉石,由河北省曲阳县著名雕刻家曹建明执雕,山东工艺美院著名雕塑家李友生担任艺术总监,历时两年完工。  相似文献   

10.
党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正确引导了建国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它把建设与改造结合起来,“一体两翼”,把“逐步实现”作为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策略。它改变了社会主义改造“一步到位”的传统观念,相当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社会看作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样,党为新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既要克服在社会主义历史趋势面前畏葸不前、无所作为的右倾错误;也要防止不顾生产力条件,盲目追求“纯洁的”社会主义的“左”倾错误,从而为“东方道路”的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总路线”的光辉思想,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中获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红色知识分子”的培养问题上煞费苦心。他本寄希望于旧有知识分子能改掉他们的“小资产阶级”本性直接变成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实践证明是失败的;他又把希望寄托在无产阶级自己的“红色知识分子”培养上,可是,这些成品或半成品的“红色知识分子”很快就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同流合污”,成了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绊脚石”。于是毛泽东陷入了对知识分子改造---培养---再改造的无限焦虑之中,他甚至认为每隔七八年就要来一次思想文化上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2.
所谓“改造”,就是对原有的事物加以修改或变更,使它更适合人们的需要。不仅事物可以加以改造,思想、思维方式更需要改造,在数学解题的活动中,有着诸多“改造”的“门路”和渠道,借助它的作用,可简化运算的程序,促进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能力。现就初中阶段所涉及的一些数学教  相似文献   

13.
一“两课”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历史和改造历史、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的经验、智慧的积累和结晶 ,它是以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大量的丰富的成果为基础的。作为“两课”教师 ,不仅需要通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而且需要熟悉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 ,涉足广泛的学科领域 ,力争做到“多才、博学、广识”。因此 ,“讲学习”是“两课”教师之本。搞好课堂教学要“讲学习”。教师在组织教学之前 ,必须首先要熟悉教材、吃透大纲 ,明确这堂课的内容、目的、要求 ;然后围绕教学目的、内容和要求 (包括重点和难点 ) ,去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门”、“秀”作为词缀来源于英语,意义虚化成为类后缀,这种现象在现代汉语里不太常见。“门”、“秀”进入汉语后,经过汉语系统规则的改造。意义逐渐虚化,构词时位置趋于固定,处于汉语构词语素和词缀的“中间状态”。  相似文献   

15.
浅议南宁“城中村”问题存在的原因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是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而形成的一类特殊的村落,“城中村”的存在有多种原因,而我们只有针对“城中村”的成因才能有效地对“城中村”进行改造。通过“城中村”存在的原因、改造的出路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古语“实事求是”是这样解说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按照这种解说。这里的“实事”是偏正结构,而“求是”为动宾短语,这自然不失为一种新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现象产生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不协调性日趋明显,很多城市对“城中村”进行了大规模改造。然而,改造过程中出现了环境破坏、重复建设和低质建设等诸多问题,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城市整体发展。本文从“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独特视角,以武汉市为例,对当前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中村”改造规划设计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8.
自然美有直接经过人工改造和未经人工改造的区别,后者又可称为“天然状态”的自然美。为什么这些客观自然物能变为审美对象,具有美的属性呢?对于前者,因为它是在人类物质交换过程中,客观自然物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成为“人化自然”(有的并不都是美),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即马克思说的“劳动创造了美”;而后者怎样呢?这是议论最多、时间最长,又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凡涉及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国民性”改造是五四时期众多启蒙先驱者共同探讨的话题,周作人和林语堂也以“国民性”改造作为他们反抗封建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思想武器。他们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不仅表现在对“人”的觉醒问题的关注、还表现在对“民主”的欢呼和对“科学”的诉求以及他们的文学观念与实践上。对此问题的研究也为我们研究资产阶级自由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一生以改造国民精神为己任,写了大量分析和批判“国人”奴性的章,杂《说“面子”》就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