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正>音乐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是音乐情感内涵的重要来源。民族音乐兼具民族性与地域性双重特点,充分展现出特定地域劳动人民朴实勤劳的优良品质、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由马丁·斯托克斯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地域的音乐建构》一书,从人类文明演化发展的角度,详细阐述了音乐在构建地域性身份认同方面的作用,清晰揭示出音乐对于人类文明演进的影响,并结合不同地区与不同风格的音乐,系统论述了地域文化与流行乐、古典乐等的联系。本文围绕该书内容,就地域文化与民族音乐风格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出二者的有效融合路径,进而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行政区域、部落聚居区、生态环境、地域文化、艺术形式等把内蒙古东部地区划分为科尔沁音乐文化区、呼伦贝尔音乐文化区、昭乌达音乐文化区等三个区域,这三个音乐文化区的民族音乐在保持整个民族音乐文化共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个性的差异,音乐风格呈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共同构成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绚丽多姿、异彩纷呈的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20世纪以来深受西方音乐体系影响,孩子们的审美活动视域里,缺少对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根的认识,树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课题研究基于在中小学音乐课堂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传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目标。对所属地域内传统民族音乐以"生命之美"为主题,择取适合中小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作品内容,研制文本、影音、歌舞、非遗传统项目等地方、区域、校本音乐课程资源。探究传统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音乐课堂内外教学实践的具体路径和实施方法,推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育人、文化、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意义,让我们优秀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变迁中发声,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4.
<正>民族音乐是我国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地域由特定的人群,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流传下来的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民族音乐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塑造民族精神具有积极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年轻人更热衷于流行音乐,这导致民族音乐的发展和传承遇到阻力,如何化解这些阻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由胡亚妮著、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的《多元文化交融下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一书,系统阐述了中国地域民族音乐在多元化的文化交织中的形成和发展,并针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给出了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5.
<正>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燕赵大地,华北明珠,燕赵文化,底蕴深厚。身为语文教师,笔者怀着对燕赵文化的敬意,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利用课堂主阵地,拓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地域文化的育人功能,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中,掬地域文化之泉,濯燕赵学子之心。  相似文献   

6.
民歌作为民族音乐的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江苏民歌体现了江南地域文化特色。青少年学习本土民歌能够更好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热爱本土文化。学生通过学唱江苏民歌能进而关注民歌文化、感受民歌音乐特点(曲调、语言、节奏等)、体验民歌的自然与纯朴。  相似文献   

7.
民族音乐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是具有非常强烈和鲜明地域气息的音乐。民族音乐可以滋润人的灵魂。民族音乐无论是哪种风格或形式,哪种主题或内容,都包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生能够通过民族音乐来增加自己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了解。民族音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职教育不断提升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新疆地域中囊括诸多少数民族和民族音乐,这些民族和地方音乐不仅成为了新疆音乐发展特点,也成为地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途径。然而,将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与高职音乐教育相融合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广大教学人士围绕其展开深入研究,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少数民族音乐与高职音乐教育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性,将其引入到高校教育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而且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进而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各高校在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应树立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意识,完善音乐教学课程,增添传统音乐相关课程,促进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深化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张敬忠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5):59-60,71
本土音乐就是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族民间音乐。我区少数民族众多,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把我区各县的本土音乐引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对我区民族音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的方式对黔东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是行之有效的,同时也可办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流行音乐历经“西风东渐”的影响以及商业化运作之后,逐渐开始探索建构自身的音乐体系,积极争取与主流文化相融入。在这一进程中,最为突出的是“中国风”的兴起。“中国风”流行音乐全方位融入了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歌词文本中对古代诗歌等传统语言文化的引入、旋律上对民族调式的运用、演唱中对地方民歌与戏曲的借鉴以及配器上对民族乐器的广泛运用这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中国风”流行歌曲的这些创作特征。有助于更为直观地理解和把握新时期民族化这一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走势。  相似文献   

12.
从乐器的起源到独立的器乐曲标题的产生,从具有人文意义的标题命名到标题的完善,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个过程深深地烙下了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印记。标题的源流、分类及其变易现象,标题性音乐与非标题性音乐的美学原则,音乐标题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标题中所反映出的民族审美心理特征等问题,反映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一些特点。弄清这些关系,对于当代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引发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冲突与融合。对于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全球化给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立足于世界音乐文化之林,必须走继承与创新、借鉴与融合之路。据此,本文提出了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流行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流行音乐与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包含了许多民族文化元素,例如戏曲曲艺元素、民族乐器元素、民族地域元素、民族语言元素等等。正因为流行音乐中民族文化元素的存在,民族文化元素赋予其深厚的底蕴和内涵,使流行音乐的传唱度和流行度不断扩大,同时也能通过流行音乐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指导方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音乐课中的融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文章从课前准备、课程实施、课程反思三方面,挖掘日本音乐《樱花》、印度尼西亚音乐《星星索》中的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以坚定学生的民族音乐自信和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为当代中国人一种心理情感的表现方式具有民族性.民族民间音乐是流行音乐创作的源泉;流行音乐创作在追求艺术的民族性的同时也要兼顾时代性。优秀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吸收、借鉴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和丰富多彩的多民族特色。经典的流行音乐成功地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借用、改编、化用,使其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钢琴曲的民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钢琴曲从选材、作曲、演奏诸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钢琴曲只有扎根于民族土壤,反映民族文化,体现民族风格,才能被广大听众所接受和喜爱,也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环境音乐是一种功用性音乐。中国环境音乐的发展.应植根于本民族的审美特征,通过融入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音乐理念、音乐气质、音乐创作等方面呈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声乐应该多元化发展。中国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民族音乐基础,民族声乐是世界音乐化的组成部分。多元化是民族声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民族声乐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迅速向前推进。文章分析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基础和必然性,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