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能力与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技能与能力的培养,使其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并提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以生为本,注重兴趣、习惯的培养,教给方法,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运用,将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应从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方面进行教育活动,注重知识传授学习与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重,实现由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4.
叶杰军 《内江科技》2012,(8):187-188
新时期的中职语文作业观应以生为本,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注重分层布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增强学生感悟能力;注重综合运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注重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语感水平是语文素养之一。因此,培养学生语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支点和重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必须"以读为本、注重体验",即注重语句品味,激发语感;注重语言积累,引发语感;注重生活体验,诱发语感。  相似文献   

6.
小语界中,"核心素养"一词成为舆论的热门词。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本文就孙双金老师的《找春天》一例,从"读、思、写"三个维度将语文核心素养具体化。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形成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应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掘主题,从学科融合中寻找主题,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提炼主题,引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超越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幸福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8.
吴雪萍 《科教文汇》2009,(18):104-104,139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选择,应注重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发现主题,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发掘主题,从学科融合中寻找主题,从地方文化资源中提炼主题,引领学生感受语文、学习语文、体验语文、超越语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幸福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把握契机,有步骤地进行指导,注重创设口语交际情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实践,就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和能力,为今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过去,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教学,知识内容和课程安排脱离实际,不仅导致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不足,还使得学生难以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语文问题或是将语文知识用于现实问题解决,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和语文创新能力,而且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弥补以往语文课堂脱离现实的不足,但是小学语文课堂情境创设同样应该科学,本文就对小学语文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把握住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文化价值所在,充分发挥语文的文化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从认知逐步走向理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治芳 《科学中国人》2014,(4S):141-141
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是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教学,将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三维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动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他们获得知识,还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语文素养和能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3.
教师素养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的尴尬处境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无关系。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以及教育科研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丽 《科教文汇》2009,(18):21-21
教师素养在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高质量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的尴尬处境与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无关系。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更要注重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以及教育科研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受到国家越来越多的重视,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的教育也随之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语文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所以要学好语文课程,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职业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与职业高中实际相结合,采取针对性工作措施,加以逐步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培养职业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提出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语文的学习需平日里注重积累,才能厚积薄发,真正的学会这门课程。积累不光是要注重教材知识点的积累,而且也要好好的利用课外读物进一步延伸学习,能把有课外价值的阅读材料与课本知识点结合,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和知识拓展能力。因此,就目前小学生高年级的教学如何与课内外阅读衔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同时,知识构建也是语文素养培养所不可或缺的。但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来看,教学中教师多引导学生听、说、读,关于写的活动很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提倡练笔活动,让学生在听、说、读的同时进行练笔,以此来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和技能的培养,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顾名思义,语文教学应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我就几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就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作为中学必修的课程,能够培养中学生运用语言和文字的能力,但是目前的升学机制中,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更多的是进行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创新中学语文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对全体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要从课堂内着手,还要从课堂之外采取措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课外阅读包含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有着很好的补充,并且还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增加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进一步的丰富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这对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新课程概念下,就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分别从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意识、确定学生课外阅读目标以及开展阅读活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