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弭璐 《新闻通讯》2013,(10):12-14
2012年央视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著名品牌。时隔一年,央视准备在2014年春节前后在纪录频道播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第一季形成的强大的品牌效应下,第二季首先应该总结品牌成功的经验,保持第一季的特色,抓住已有受众;同时在一些方面进行更好的尝试,带给观众更好的收视体验和更多惊喜,实现品牌提升。  相似文献   

2.
《视听界》2014,(4):14-15
6月6日晚,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下称“舌尖2”,第一季称“舌尖1”)终于落幕,以投入3000万元进账2亿元的骄人成绩刷新了电视纪录片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4,(14):10-16
<正>2014年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国2》(下文简称《舌尖2》)以每周一集的速度开始在央视播出。根据中国纪录片产业数据季度发布的结果,"舌尖上的中国"、"舌尖上的中国2"、"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总搜索量在第一集播出翌日、第二集播出当天达到高峰。视频网站播出方面,"舌尖2"在优酷视频播出次日视频点击即高达500多万次。一周内,"舌尖2"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5,(18):3-3
路遥之女诉优酷网易侵犯《平凡的世界》著作权不满《平凡的世界》被擅自放到手机客户端供用户免费下载,路遥之女以侵犯著作权为由将优酷、网易诉至法院,索赔50万元。法院已经受理了此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遭侵权,央视网索赔100余万元因未经授权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在线提供给用户,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被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索赔经济损失100万元以及维权的合理费用5万元。法院  相似文献   

5.
《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崛起的标志,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在主题上赋予更多人文情怀,在叙事上大胆借鉴类型化电影,首次采用周播模式,首次实现全媒体整合传播,引发收视热潮再现辉煌,进一步放大了"舌尖"品牌效应,成为央视探寻内容进行商业价值变现路径和实施全媒体整合传播战略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6.
爷爷张志新或许不会想到,在自己去世之后,曾经无人问津的挂面手艺会给全家带来数百万的收益。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家的挂面被《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选中。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大众传播上的成功,使碎片化叙事在中国纪录片业界受到睹目。文章尝试通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时节》的文本分析,在介绍什么是碎片化叙事的同时,探求纪录片创作中碎片化叙事的四大策略:(1)碎片化叙事的拍摄策略;(2)碎片化叙事的细节组接策略;(3)碎片化叙事的收放策略;(4)碎片化叙事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8.
孙为 《传媒》2017,(24):47-50
网络自制剧大热的今天,季播模式被一再提及.2017年,各大视频网站纷纷推出新一季剧集,较为著名的有爱奇艺的《废柴兄弟》第五季、《灵魂摆渡》第三季、《美人为馅》第三季;腾讯视频的《青云志》第二季、《使徒行者》第二季、《无心法师》第二季;乐视视频的《心理罪》第二季、第三季;搜狐视频的《屌丝男士》第五季、《法医秦明》第二季;芒果TV《不一样的美男子》第二季、《半妖倾城》第二季.  相似文献   

9.
李勇 《青年记者》2016,(16):27-29
2014年4月18日晚9时,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一间拥挤的办公室,气氛空前热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简称《舌尖》Ⅱ)的主创团队共同守在一台电视机前,跟全国的千万观众一起,迎来全系列开播的那一刻. 屏幕上的画面和声音,我们已经看过、听过数百遍,但真正从电视上看到,已是百感交集、滋味万千.播出的同时,各位导演在网络上跟观众互动,我们眼看参与讨论的网友在一个小时内从4万人跃升到160万人.经过了极其漫长的等待,观众对《舌尖》Ⅱ的期待和热情超过中国以往任何一部纪录片.  相似文献   

10.
正舌尖创造的奇迹4月18日晚,暌违两年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被端上电视荧屏的餐桌。这部让万千吃货流尽口水的美食纪录片回归中央一套,首集《脚步》就取得开门红,全国网络收视率高达1.572%,收视份额为2.54;它不仅改变了观众的收视习惯,甚至像蝴蝶效应一样,增加网络的销售量;综合多家视频网站的点击率,首集《脚步》播放次数短短几天内就突破1000万次,节目迅速蹿上了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第一位,一度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舌尖体"的造句形式也在互联网的推动下火了起来;而随之带动的"边看边  相似文献   

11.
尹悦 《今传媒》2014,(12):110-111
自《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开播以来,这部美食题材的纪录片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第51届戛纳电视节上,中国美食香飘海外,《舌尖上的中国》引起海外片商竞相争抢,为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打开了新局面。在文化"走出去"战略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今天,《舌尖上的中国》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向世界讲好一个"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2.
乔秀峰 《传媒》2023,(16):66-68
<正>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我国饮食类纪录片的热度始终未减,《风味人间》作为《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导演陈晓卿的又一力作,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泛好评,豆瓣评分9.3分,第二、三季评分也高达9.3分和9.0分。不同于其他饮食类纪录片,《风味人间》有着非常强的世界性,特别是前两季,更多是站在人类饮食文化的高度,客观展现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饮食特色。正如该纪录片宣传介绍中所讲的:在全球视野中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国强 《记者摇篮》2014,(9):45-46
2012年,一部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感动了无数人,也让一贯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2014年4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回归荧屏,给观众带来了新一轮的视觉盛宴、美食狂潮和超越美食的思考。艺术源于生活,但绝对不是对生活的复制。同样作为艺术品的纪录片,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并不仅仅是用我们先进的摄像工具精细地复制我们的生活,在描摹生活的同时,它更应该传达一种艺术美感,抒发一种  相似文献   

14.
《舌尖上的中国2》延续了第一季的主题,着重呈现建构在美食之上的人和食物、人与社会的关系,通过精美的镜头语言从不同角度讲述着中国式的美食故事。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舌尖上的中国2》中《心传》的镜头语言,从视觉文化的角度,阐释其影像构成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饮食类纪录片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当代社会饮食习惯及风土人情.文章通过内容分析法,将《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六集《五味的调和》和《风味人间》第一季第六集《香料歧路》作为研究样本,对两者的叙事方式进行对比分析,从内容特征、叙事技巧及视听表达三个层面分析叙事异同,探索其背后的价值观和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6.
赵庆年 《视听》2016,(11):72-73
《舌尖上的中国》从第一季开始,就稳居收视冠军的宝座,风靡荧屏并成为网络热门话题。它的成功为中国电视纪录片打开了一扇窗,从该节目中人们看到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新发展。同样,《舌尖上的中国》也正是因为融入了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不断发展创新,才有了今天的成功,它的成功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李国光 《青年记者》2017,(17):76-77
当下,以喜剧为题材连续播出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如选秀竞技喜剧、即兴创作喜剧、跨界喜剧和情景喜剧等.喜剧综艺市场繁荣,收视率可观.最近,东方卫视的《笑傲江湖》第三季,北京卫视的《跨界喜剧王》第三季,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人》第二季,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第六季,浙江卫视的《喜剧总动员》第二季,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等,成为各大卫视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8.
姜玲  霍凤 《新闻世界》2014,(7):70-71
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自2014年4月18日起开播,在取得较高收视率的同时,也饱受各种争议,即便第五集的完美转身挽回了大批观众,但前四集中存在的问题仍旧被众多网民提及,成为无法忽视的缺陷。笔者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需求的角度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前四集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以《舌尖上的××》为标题的报道就在各媒体频频可见,简直可用"铺天盖地"这个词来形容。诸如,《舌尖上的旅行》《舌尖上的乡愁》《舌尖上的母校》等等,几乎每天都能看到。  相似文献   

20.
虞国芳 《传媒》2011,(10):41-43
2010年,上海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火爆登场、一炮打响,勇夺全国综艺节目收视冠军,并迅速成为一种综艺现象。经过半年的准备,背负着第一季收视辉煌的压力,第二季《中国达人秀》于今年5月1日再次华丽登场——央视索福瑞数据显示,《中国达人秀》第二季首期节目在上海本地获得13.88%的高收视,与第一季首期节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