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2000年末 ,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中 ,省内流动就业的有300万人左右 ,跨省就业的有450万人左右。每年邮寄回乡的劳务款达170亿元左右 ,加上本人带回的资金可逾200亿元。但是 ,随着大城市下岗职工增多 ,以及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要求的提高 ,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竞争压力大大增加 ,因此 ,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 ,已成为我省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我们要建立农村劳动力开发、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体系 ,为我省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认真抓好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四川…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职成教育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国家宏观资源配置的角度看,今后10~15年,我国将有几亿农民由农村向城镇进行战略性转移.为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体系已经刻不容缓.从黑龙江省的实际看,黑龙江省现有农村劳动力929.2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446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8%.由于冬季漫长,黑龙江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富余劳动时间问题相当突出.正是从这一实际出发,我们对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工作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新模式、提高效益的方针进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市把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新时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形势的变化,研究确定培训新思路,注重培训实效,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自2000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万人,使2万多人通过  相似文献   

4.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论证,到2000年,我省农村将有富余劳动力1800万人。解决他们的出路,是振兴农村经济、全省奔小康的战略举措。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向农村非农产业及城镇转移;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林、牧、渔业等多种经营,在农业内部转移。无论向内、向外转移,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劳动力的文化、技能素质。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加大力度,加快步伐,改革、发展我省的教育事业,让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现有劳动力和新增劳动力以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武装起来,大踏步地开赴安徽经济建设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5.
广东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需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近500万,其中贫困家庭劳动力48万,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劳动力总数的75%,有一技之长的不到10%。近5年来,平均每年山区新增输出劳动力为7万人左右,平均每年创造的劳务纯收入约为4.2亿元。其中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3年共增加输出13.9万人。转移就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每年千万财政用于培训。2003~2005年内有组织地输出农村劳动力45万人。重点是对年纯收入1500元以下贫困户劳动力和30岁以下的青年劳动力,目标是每一贫困户有可输出劳动力的能输出一人。从今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  相似文献   

6.
湖北:转移培训让农民成为紧俏人才自2004年以来,湖北省共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120.4万人,其中仅该省教育系统就培训了90万人,转移就业率最高达96.2%。据了解,湖北省在外务工人数为587.2万人,全省农民外出打工年创劳务收入322.96亿元,平均收入偏低。经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后,农村  相似文献   

7.
一、永寿县贫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1、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到2005年底全县共有农业人口17.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5万人,16-45周岁的农村劳动力6.8万人,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3.2万人次,还有富余农村劳动力1.46万人。目前我县转移出去的1.4万农村劳动力中,有一定技能水平的不足10%,有近87%的人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其中近75%的人在从事简单的体力劳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我们先后到郴州、益阳、湘潭等市、县、乡、村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问题进行了认真详细地调查。通过调查,深刻地认识到培训与就业是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矛盾统一体。切实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一、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推动劳务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1、培训是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的需要目前全省剩余劳动力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十五”期间每年还将新增劳动力50万人。发展以农村劳务输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劳务经济已成为农业地区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经…  相似文献   

9.
建设背景河南省是农业大省,2003年河南全省人口96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0%,全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10万人,劳动力输出总量约占全国的10.9%,但农业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外出务工的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初中、小学文化程度者比例达78%,而且大  相似文献   

10.
加快发展河南农村劳务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城乡经济的互动,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农民劳务收入不断增长。当前,分散的劳务活动已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规模,劳务经济已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河南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业第一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第一大省,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发展劳务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河南的农村劳务经济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总量、速度、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促进我省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是江苏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农民致富工程,事关全省实现"两个率先"的大局.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各地高度重视,落实措施,大力推进,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江苏省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629万人,比上年新增72.3万人,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37元,增加110元,劳务增收占农民增收的比重为45.3%.2003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共培训农民134万人次,其中培训回乡初高中毕业生48万人次.在培训的回乡初高中毕业生中,应届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9万人,通过教育培训,转移输出回乡初高中毕业生27.37万人.今后,教育行政部门开展农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面向"三个市场"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现有人口3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多人.为了把这些富余农业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劳务兴县"的经济发展战略.我校根据这个发展战略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面向"当地、国内、国外"三个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我校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功能,加大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先后完成了2.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任务,为新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3.
《职业技术教育》2004,(9):63-64
学校简介: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现有人口33万,农村富余劳动力9万多人.为了把这些富余农业人口转化为人力资源,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新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新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劳务兴县"的经济发展战略.学校根据这个发展战略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面向"当地、国内、国外"三个劳动力市场,充分发挥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功能,加大农村新增劳动力和富余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力度,先后完成了2.6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任务.学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以及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先进学校.有36个教学班,在校生2600人.  相似文献   

14.
河南林州市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劳动力输出大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时间较早,发展较快.由于历史和自然原因,林州市建筑领域成为外出劳务的主要传统行业,形成了"十万大军出太行"的建筑品牌.建筑行业的收入也成为近几十年林州市农民总收入的主要源头.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近20万人次,形成了一定的转移培训局面.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在我省召开,对我省职业教育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当年,我省中职招生28.96万人,在校生67.98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3.8万人和8.7万人,中职招生增量首次超过普高的增量;民办中职学校由原来的17所增加到122所,在校生达11.92万人,比上年翻了一番;开展职业培训973.63万人次,其中农民工培训513.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净增393.6万人次和303.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和102亿元.  相似文献   

16.
狠抓劳务开发、做大劳务产业是推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战略举措,是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的有效途径.四川省通江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开发力度,努力做大做强劳务产业.目前,全县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约占农村总劳力的近一半,实现年劳务收入近8亿元,占农民纯收入的45%左右,劳务开发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职教论坛》2005,(13):50-51
去年,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验交流会在我省召开,对我省职业教育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当年,我省中职招生28.96万人,在校生67.98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3.8万人和8.7万人,中职招生增量首次超过普高的增量;民办中职学校由原来的17所增加到122所,在校生达11.92万人,比上年翻了一翻;开展职业培训973.63万人次,其中农民工培训513.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净增393.6万人次和303.5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49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20万人和102亿元。一、以职教为抓手,发展经济,服务“三农”我省有8700…  相似文献   

18.
熊茂宇  张学敏 《考试周刊》2009,(15):233-234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程度是城乡统筹发展、实现科学发展观的显著标志之一。就重庆市永川区而言,全区人口近110万,农村劳动力46万余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达26.8万多人,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返乡农民工增多。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截至2005年,全州总人口31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1万,占全州总人口的90.57%。人均基本农田不足0.3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60余万,且每年还要新增约4万农村劳动力。因此,自治州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都在努力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如今,在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基本现状解析 安徽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也是农业劳动力输出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农民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当前,劳务经济已成为安徽省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起到了缓解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作用,已成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据省农调队资料,近年来,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以下四个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