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一种责任,镌刻在我们的脑海,我们无法将其抹去。有一种感动,沉淀在我们的心田,总是会被轻轻唤起。有一种敬畏,浸入了我们的血液,激发了我们的追问。有一种关注,伴随着人类的生存,鼓动起奋飞的翅膀。我们的视野,因着美丽的存在而开阔;我们的心灵,因着细腻的情感而生动;我们的成长,因着彼此的关照而茁壮;我们的生命,因着无数的摩擦而发光……为此,我们感恩,感恩我们拥有的一切。向父母感恩生命的赐予,向师友感恩友谊的长青,向生活感恩色彩的绚丽,向社会感恩人性的美好,向自然感恩山水的灵动,向经典感恩智慧的精彩,向世界感恩万物的博大………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理由可以找到很多;失败时,是有多方面的抱怨.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让幼儿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有颗感恩的心,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感恩谁"是似无异议而实际上存在不同理解的感恩研究问题。人们对感恩的理解有狭义、广义和泛义之别,狭义的感恩观强调感恩施恩者,广义的感恩观主张受恩者除了感恩施恩者还应该广泛施恩于其他人,泛义的感恩观甚至主张感恩故意伤害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4.
“感恩谁”是似无异议而实际上存在不同理解的感恩研究问题。人们对感恩的理解有狭义、广义和泛义之别,狭义的感恩观强调感恩施恩者,广义的感恩观主张受恩者除了感恩施恩者还应该广泛施恩于其他人,泛义的感恩观甚至主张感恩故意伤害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5.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们应当心存感恩。我们感恩父母师长,是他们把我们养育成人;我们感恩国家和社会,给了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给我们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舞台……每个人对生活心存感恩,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作为道德品质的感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中国传统感恩文化重视受恩者对施恩者的感恩,轻视受恩者向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而西方感恩文化既重视狭义的感恩又强调受恩者对施恩者之外的其他人施恩.感恩教育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感恩教育具有培养施恩品质的必然性,并且在施恩教育效果方面分段式优于渗透式.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超 《教育探索》2006,(10):106-107
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8.
善于感恩是大学生必备的道德修养。高校开展感恩教育能帮助大学生相互尊重、愉悦自我、人际和谐。我们应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激发其感恩情感,高效地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却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他们脆弱,敏感,任性。本文旨在探讨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以及一些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自古就有韩信得志而报“一饭千金”;魏颗赤待终获结草之恩;诸葛亮受先帝知遇之恩鞠躬尽瘁;史可法剑断乱发终报国恩,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真实故事也传扬久远,古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知恩图报的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林杰 《时代教育》2007,(9Z):158-158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本文主要探讨感恩教育的涵义、内容,并提出了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事做起,强调了学校应成为感恩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是感恩教育的主力军,社会各界都应该重视感恩教育,积极为其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而感恩意识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体现。当代大学生多为"80后",甚至是更年轻的"90后"一代,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他们情感世界的活动还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他们的感恩意识是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究其原因,这与其自身性格、当下的社会氛围和教育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的解读,我们也可以看到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史学观和系统论的视角下,对现实社会中感恩意识的缺失进行审视,探究其症结和缘由,提出重构感恩教育的方略,倡导理性化的感恩。  相似文献   

14.
寸草因春光之明媚而感恩,雄鹰因蓝天之广阔而感恩。而我,则要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感恩。——题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感恩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我们要感恩父母,父母像是参天大树,我们是树下盛开的花朵。他们永远地为我们挡住疾风冷雨。我们要感恩老师,老师像农民,我们是麦苗,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像是在施肥,让我们更加茁壮健康地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要感恩大地,是它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工具教育论”正在制造“孩子的成长苦难”。教育应当以教会弦子做人为基本理念,而教弦子做人应当从培养感恩意识开始。所谓感恩是指主体(人)对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因素表示友好并且回报。感恩包含“识恩”、“记恩”、“谢恩”和“报恩”四个环节。“感恩”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艾。家长、教师、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感恩教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7.
“学会感恩”是时下人们经常提起的话题。人们常常说现在的孩子往往缺乏感恩心理。只求索取而不知回报。我过去对这种看法也十分认同,然而我的一位学生以他的行动改变了我的看法,使我认识到。过去我们往往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没有发现学生的生活中一些细节中闪现的感恩之光。  相似文献   

18.
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实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文章针对访谈中了解到的大学生存在的“感恩缺失”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感恩教育对策。主张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开辟多渠道的感恩教育途径,实施以感恩的认知能力与行动力为内容的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会学生心存感恩,应从感恩教育入手,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教给我们知识,让我们抛却愚昧,我们应该感恩老师;社会给了我们一切,我们应该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20.
感恩     
生活中的我们,大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平时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老师及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习以为常。渐渐地,我们不知什么是感动,更不知什么是感恩。请品读这几篇与“感恩”有关的文章,希望你能从中找回感动,常存感恩之心。[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