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中的目标     
张珺 《知识窗》2007,(12):1-1
上初中时,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只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相似文献   

2.
记得读大学一年级时.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三只猎狗也跟着追了过去.兔子在树上.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教堂里,有一位名叫泰勒的牧师。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们讲了下面这个故事。一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拼命逃生,猎狗在后面穷追不舍。可是追了一阵子,兔子跑得越来越远。猎狗知道实在是追不上了,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气急败坏地说:"你真没用,连  相似文献   

4.
猎狗们发现,大兔子往往比小兔子更难捉到,可是,无论捉到大兔子和捉到小兔子,得到的奖赏却差不多。善于观察的猎狗发现了这个窍门,专门去捉小兔子。  相似文献   

5.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笑话:一只小蚂蚁在路上看见一头大象走过来,于是,小蚂蚁钻进土里,只把一条腿露在外面。兔子看见很不解,于是就问:“为什么把腿露在外面?”小蚂蚁说:“嘘!你别出声,我绊大象一跤!”第二天,兔子看见整窝的小蚂蚁都排着队急匆匆赶路,问是不是又要下雨啊?一只小蚂蚁回答:“昨天有头大象被我们一兄弟给绊倒,摔成了重伤,我们给它献血去。”没多久,兔子见大批蚂蚁又回来了,就问怎么回事,蚂蚁说:“哦,只有一个跟那大象的血型一致,留他一个在那抽血呢。”第三天兔子赶来问蚂蚁:“大象活了吗?”蚂蚁无可奈何地说:“我们把它抬回去了,哎呀,真重,腰都累弯了!”大象病好后要告蚂蚁,法庭判决,蚂蚁绊倒大象属恶意伤害,监禁6个月。蚂蚁不服道:“人身伤害罪最多监禁2个月,为何判我半年?”法官说:“人身伤害罪判2个月,绊倒大象为种族歧视罪,追加4个月……”笑话总归是笑话,但是现实生活中小蚂蚁的威力也的确不可小觑哦!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专业课老师问我们:“同学们,我们这个学校好在哪里?”台下的人被问得茫然,好在哪里呢?虽然也是所985高校,但是,能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比吗?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好就好在我们离北大还是很近的……”话语一出,我就像一个在菩提树下修行已久的老和尚,忽然开悟了。我对自己说:抽空到北大“揩油”去。  相似文献   

7.
开心剧场     
《发明与创新》2008,(7):56-56
把乌龟换成狼老师:有些同学开始骄傲了,大家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小明,你说说看,兔子为什么输给乌龟?小明:因为它睡觉。老师:对极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使兔子不睡觉  相似文献   

8.
"老师,这是什么?""老师,这个怎么做?""老师,为什么会这样?""老师,老师……"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会发现,孩子的问题千奇百怪、层出不穷,我们永远不知道孩子接下来会问出什么问题。但是,孩子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是无视?直接回答?还是……今天,我就从我与孩子的一个故事讲一讲我对于孩子问题的理解和问题背后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李辉 《知识窗》2014,(11):16-17
我们村叫陈家沟村,属于我们村的最偏最远从来没人去的一条山沟叫“小梁前”。有一年二叔和二婶去县城采购年货,人家问二叔是哪里的,二叔说:“我们是小梁前的”。二婶抗议:“瞎说,陈家沟的非说成小梁前的,小梁前追兔子都追不到那。”二叔看了看二婶,颇不屑地说:“陈家沟带个沟字,一听就是小山沟小地方;小梁前小梁前,梁的前面听着像平地,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有个同学看到地面上有好多蚂蚁在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随口问到:蚂蚁之间交流的工具真的是触角吗?它们有耳朵吗?这一下可把大家问住了,平时我们还真不太注意小小的蚂蚁呢!这时一个同学说:蚂蚁是昆虫,可以飞的。另一个同学则坚持说只见过在地上爬的蚂蚁,从没见过会飞的蚂蚁。争论就这样开始了,于是大家都拥向生物老师的办公室。令大家“失望”的是,老师并没有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而是让我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1.
我的书房里有一本旧字典,虽然它外表很不起眼,但与它“结缘”的故事却让我终身难忘。三年级时,我们刚学“近在咫尺”这个词语。“跟着我念:近在咫尺。”老师用木尺指着一个词语给我们领读。我突然发现老师把“咫”念成了“chi”。昨天预习时,字典上明明写的是“zhi”呀!我大胆地举起手说:“老师,‘咫’字你念错了,应该念‘zhi’。”老师头上立即添了几条蚯蚓般的皱纹,好像在问:“你确定?”  相似文献   

12.
关于什么是“科学精神”的问题,我讲两三个和“科学精神”有关的故事,形象地讲讲“科学精神”的某些内容。故事一:“科技”的概念 物理学家吴大猷前几年说过一句话:中国创用“科技”这个概念是最大的不幸。它对基础科学、理论科学的发展很不利。我认为他这个讲话的意思是可以理解的,也可以说我是赞成的。只是觉得他说的“创用”两个字不怎么符合事实。1956年,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而科学家却说——知错不改,基因作怪最近流行一则"兔子买胡萝卜"的故事:兔子到一家杂货店买胡萝卜,老板反复强调这里不卖蔬菜,兔子还是连续去问了三天。老板不胜其烦,只得威胁兔子:你再来问,我就拿钳子拔掉你  相似文献   

14.
巧思的力量     
达尔文养过许多兔子,还招引来一大帮看热闹的孩子,他知道兔子喜吃青草,而自己偏偏没有时间去张罗那么多的青草,便对孩子们说:“你们爱兔子吗?”“爱!”“那就给小兔割草去,谁割得多,谁就可以给小兔起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名字!”孩子们听了,立刻闻风而动,他们踊跃之极,一眨眼功夫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个科学命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特别是前者涉及生命起源的难解之健。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几乎穷尽了自己的手段和能力,苦苦执着地探寻着,时刻期待着水落石出的那一天……海绵:地球生物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16.
《发明与创新》2006,(11):47
我妈妈说我的智商只有76。我的智商到底有多高,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是一个杀伤力很强的人,我一直怀疑自己有超能力,而这种超能力对我的老师作用尤强。上小学一年级时,老师带着我们去野外作自然实践课。看到春风拂绿,老师想起一个问题,于是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识别风向吗?”“我知道!”同班的一个小女孩一边回答一边从地上捡起一片树叶向空中抛去“,捡一片东西往空中一抛,看它往哪边飘,不就知道了吗?”“嗯,很好。”老师表扬道“,那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再给大家示范一下,看看现在刮的是什么风?”“我。”我自告奋勇走了出来,从地上捡…  相似文献   

17.
乐翻天     
一天生物老师给学生讲种群。她说:“种群是指可以自由交配并繁育的同种个体的集群,那你们说,我们教室的同学是不是一个种群?”同学都很和谐地回答:“不是。”“为什么不是?”只听见后排一个阴暗的角落传来:“因为不能自由交配……”找头发顾客:“理一次发多少钱?”理发师:“10元。”  相似文献   

18.
三个故事     
故事都是从孩子那儿听来的. 故事一·童话 从前,有一个人带着3只动物:松鼠、狗和兔子旅行.中途粮食没有了,生了一堆火后,大家都疲惫地倒在了地上.怎么办?人无助地望着眼前的3位.  相似文献   

19.
昨晚,下了一夜大雨,今天,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早早地来到校园,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只见学校的水泥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死蚯蚓,少数几条还在那边痛苦地扭动着。这些蚯蚓怎么会爬出来的呢?又怎么会死在地上呢?这个现象引起了我的好奇。我带着这个问题去询问科学课老师,科学课的老师笑着说,那我们不如做个实验看看吧。说做就做!星期六下午,我和另外一名同学先从地里挖出30条蚯蚓,然后我们又在学农地选了一块土地,用泥土围成三个小正方形,面积各约0.25平方米,每个方格中各均匀地放入10条蚯蚓,开始我们的探究活动。探究结果见“蚯蚓在不同条…  相似文献   

20.
这是导演贾樟柯讲的故事. 在高三,一个“死党”冲进来,说被他班的人欺负了.欺负你的弟兄,等于欺负你.贾樟柯等三人扎堆抱团去雪耻:只有弱者才会被欺负,他们咽不下这口气.三个人走向一个人,怎么说也能扭弱为强,或者他们原本是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