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宋楠 《青年记者》2005,(7):17-18
抗日战争期间的抗战代表刊物——《抗战》三日刊,是由邹韬奋先生于1937年8月19日在上海创办的,该刊由抗战三日刊社发行,每三日发行一期,16开本,第1号为每份两张,零售1分;第2号起改为每份3张,零售2分。从第7号起,由于受上海租界当局的压制,曾被迫改名为《抵抗》,到第28号起,又恢复了《抗战》。该刊在上海沦陷后从第30期迁往汉口,及至次年7月3日,《抗战》三日刊共出版86期,随即它与《全民》周刊合并为《全民抗战》,后迁往重庆,到1941年2月被迫停刊。  相似文献   

2.
名家印象     
三见巴金为辑注《巴金书简》,我到上海去向巴金的友人们讨巴金书信手迹,想见见巴金。几次挂电话去,都是巴金的家属接听,一口回绝说“巴金不会客”,弄得我极尴尬。不久就知道了:巴金上午只与一个年老的妹妹在家。我再一次到上海,就不挂电话预约了,上午九点去敲门,结果很顺利地见到巴金,还与他谈了不少话。  相似文献   

3.
1987年1月     
1月3日40余家出版社组成发行横向联合体,中国图书联合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1月5日上海文艺出版社为祝贺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年,出版了《巴金六十年文选》。即日在上海举行《文选》发行仪式,并在文艺会堂举行报告会由著名老作家柯灵和年轻的巴金研究者作“巴金与中国国文化”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1895-1944)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名恩润,原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长乐。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1935年在上海、香港主编《大众生活》周刊、《生活日报》和《生活星期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反对蒋介石的反动政策。皖南事变后,被迫流亡香港,复刊《大众生活》。  相似文献   

5.
1937年8月,上海抗战爆发。9月,胡风主编的《七月》周刊出版,内容多系抒发抗战热情的诗作和有关抗战的报告。随着上海战事的失利,《七月》出了三期就暂停了。同年10月,胡风也撤退到抗战的中心——武汉来。起初,他住在老朋友熊子民的家里。熊子民曾和李达、邓初民等在上海办过心弦书店和昆仑书店,从事革命的出版工作。书店被反动派查封后,熊子民从上海回到家乡武汉经商。当胡风  相似文献   

6.
女性从事新闻业,清末就有了,抗战时期更是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女记者。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在抗战前女记者还是凤毛麟角,但抗战胜利后,上海各报纷纷延揽女记者,一时成了一种风尚。1945年~1949年间上海报刊中曾以女记者名义出现的女性大概有60人之多。主要有《中央社》的陈香梅、《申报》的谢宝珠、《新闻报》的严洵、《大英夜报》(后商报)的池廷熹、《和平报》的陈羽新、《正言报》的李青来、《辛报》的许瑾、《文汇报》的麦少楣、《新民晚报》的高汾和周光楣、《联合报》的姚芳藻、《世界晨报》的邵琼等。上海女记者中最出名的无疑是陈香梅和谢…  相似文献   

7.
马翼欣 《档案》2014,(10):43-45
《抗战》三日刊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创办于上海的宣传抗日救亡运动的著名刊物。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机。《抗战》三日刊以唤起民众觉醒、拯救民族危亡作为立意,动员民众,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构筑,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在抗日战争中长期躲在峨嵋山的蒋介石,马上开始了抢占抗战胜利果实的反革命活动,其中包括对舆论阵地的抢占,尤其是对上海的舆论阵地,更是垂涎已久。蒋介石亲自审批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拟定的《上海敌伪报纸及附逆报纸处置办法》,并对如何处置《申报》《新闻报》作过多次指示。《申报》在抗战初期上海沦陷后,曾表示报格不可辱,拒绝接受日本侵略者的新闻检查,迁至香港、汉口出版。但均因营业不振而停刊。迨至上海洋商报纸盛行之际,《申报》  相似文献   

9.
创刊于上世纪20年代的《良友》画报,是上海乃至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画报之一。起初,它记录上海都市生活,构建都市图像,是文明生活理念的倡导者。抗日战争爆发后,《良友》画报迅速调整刊物风格,全力配合抗战宣传工作。在抗战时期,《良友》画报的新闻活动历经四年余,它以服务抗战为准则,以图说新闻的方式宣传抗日救亡。  相似文献   

10.
正赵兰英是新华社的高级记者。她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就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在上海分社工作的三十余年时间中,采访了上海文艺界无数人士,出版过《访问上海文化名人》等专著。而采访最多的人物,则是文学泰斗巴金先生。虽然,从20世纪50年代起,与巴金接触的新闻记者不少,而写得最多、在读者中影响最大的,当数赵兰英了。难怪有同行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赵兰英怎么能采访到巴金的那么多内容。巴金家属  相似文献   

11.
陈梦熊,笔名“熊融”,193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先后在海燕书店、新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后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独立或与友人合编过《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左联”作家》、《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上海抗战文学丛书》、《陆蠡集》(后改书名为《陆蠡  相似文献   

12.
《上海周报》(1939-1941)是"孤岛"时期上海地下党中共江苏省委文委为重建抗战宣传阵地而创建的综合性刊物,在宣传抗日救亡、争取抗战力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周报》刊登了近800则图书广告,这些广告或反映出版信息,或强调图书特色,或预告新书市场,内容覆盖面广,体现了强烈的救亡和反侵略色彩.作为传播媒介,《上海周报》图书广告不仅有促进销售和塑造品牌的作用,还重点宣传抗战思想,为抗战鼓与呼.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巴金老人,国家图书馆10月20日至30日举办“永远的巴金”——巴金生平著术展,展出国图珍藏的巴金手稿12种,如《家》、《春》、《秋》、《雾》、《雨》、《电》、《憩园》、《寒夜》、《随想录》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撰写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富士山和樱花》等单篇散文手稿,这是国图自1987年举办“巴金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展览”以来,展览巴金手稿最多的一次。展览还包括巴金收藏的其他作家的手稿5种、印刷书籍70余种。  相似文献   

14.
银川消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因病住院期间,宁夏人民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吴宣文代表全体员工致函亲切问候,委派李采臣先生专程前往上海探视慰问,并恳切邀请巴金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年隆重推出的《中国当代名家杂文精品丛书》领衔撰稿。当巴老从吴社长信中得知宁夏人民出版社把隆重出版《怀念集》(增订本第二版)、《巴金童话故事集》和《记巴金及其他》三本书作为向他九十华诞的献礼时,非常高兴,对《怀念  相似文献   

15.
五、“八·一三”淞沪抗战至抗战胜利(1937.8-1945.8)1.联合出版的《战时日报》。1937年8月13日,日寇南侵进攻上海。上海全体军民迅速行动起来,支援以谢晋元为首的爱国将士抗击日寇。由于战事的影响,上海大小报纸纷纷停刊。10月5日,一份宣传抗战的四开四版小报——《战时日报》创刊了!这是上海最有影响的十家小报联合出版的,它们是冯梦云的《大晶报》、匡孟槐的《上海报》、尤半狂、黄转陶的《小日报》、施济群的《金刚钻报》、邓荫先的《东方日报》、郑子褒(梅花馆主)的《正气报》、来岚声的《世界晨报》、毛子佩的  相似文献   

16.
《新民晚报》原名上海《新民报》晚刊,(1958年4月改名《新民晚报》)于1946年5月创刊,日出对开一大张。当时上海是国统区,有大小日报数十家,《新民报》是抗战胜利后晚出的一家报纸,发行量不足一万份。在上海《新民报》出世之前十七年,即1929年已经有南京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三年来之上海》系聚兴诚银行上海分行于抗战胜利后写给聚兴诚银行总管理处(设重庆)的总结报告书,该报告书包括《最近三年来之上海》及《战后申行之刍议》两部份。其中《最近三年来之上海》除简略叙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自1942年以来孤岛上海的政治、经济衍变情形外,主要总结了该分行三年余的行务发展概况,内中涉及的一些史料,对了解、研究抗战以来特别是1942年以后上海的政治、经济尤其是金融、物价以及员工待遇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标题系原有,文内标点系选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抗战胜利后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这段时间,上海除外文报纸(如英文《大陆报》、日文《改造日报》等)、小报(如《铁报》《飞报》等),以及一些专业性报纸(如《粮食日报》《烟业日报》等)之外,先后大约出版过二十多家日报、十多家晚报,堪称上海报刊史上报纸最多的时  相似文献   

19.
"七七"事变之后,全面抗战开始。可是,蒋介石仍然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在军事上不断骚扰我八路军、新四军;在舆论上颠倒黑白,千方百计封锁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为粉碎蒋介石的舆论封锁,唤醒国统区的广大人民起来抗战,中国共产党决定在湖南创办一份宣传抗日的报纸。在长沙创办报纸 1938年1月,田汉、廖沫沙与八路军驻湘办事处代表徐特立商议,将报纸的名称定为《抗战日报》。社址设在长沙皇仓坪的一座电影院楼上,计划内容和形式大体与上海的《救亡日报》相似,是作为《救亡日报》的姊妹报出版的。1月28日,是上海淞沪抗战纪念日,《抗战日报》也于那天正式创刊。在创刊号上田汉亲自撰文,纪念淞沪抗战,其中还特别写到参加过淞沪抗战,时任湖  相似文献   

20.
张天翼,湖南湘乡人。1927年肄业于北京大学,1931年在上海参加左联,抗战期间在长沙、上海等地参加救亡运动,1949年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等。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洋泾浜奇侠》、《秃秃大王》、《金鸭帝国》、《宝葫芦的秘密》等,短篇小说《华威先生》、《包氏父子》、《给孩子们》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