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放报道要抓好“四度”王幼飞开放报道如何搞好?这是报纸宣传中的一个重要题目。作为地方报纸,特别是内地的地市报纸来说,这更是一个不容易做好的难题。根据几年来我们在报纸宣传中的实践,感觉到要搞好开放报道,须注意抓好“四度”。一是高度。我们的对外开放是对世...  相似文献   

2.
去年我们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对外发稿量大,质量也好。报道大事没有漏,只帮忙,没添乱。我们山东自己的报纸、广播、电视也是这样,1996年在宣传基调的把握上,宣传的力度上,都是很好的。对重大事件的报道,不仅在省内,而且在省外影响很大,同志们辛苦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座的都是宣传舆论界的领导同志,不仅要搞宣传,还要发展事业,压力相当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宣传搞得好,事业发展得也好。你们受了不少难为,辛苦不少,我作为省委分管  相似文献   

3.
评论的地位     
研究评论,似乎首先要给它下一个定义,而下定义又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比如新闻,它的定义至少有100个,至于评论的定义,也众说纷纭,有些大同小异,有些大相径庭。能不能这样认为:所谓新闻评论,是就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或人们思想中的突出问题在新闻媒介上发表的评论。社论是最重要的评论,它是代表编辑部就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意见。报纸在大量报道客观事实的同时,还要鲜明地发表主观意见。新闻评论的主要载体是报纸,研究新闻评论,主要是研究报纸上的新闻评论(以下简称评论)。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5,(5)
在版面上“聚焦”文/北京·史占旗在版面上“聚焦”,是说报社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办报工作上来,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地办好报纸。之所以提出这个回题,是因为有些报社注意力分散,忽视办报,而是忙于经营创收和日常事务。比如有的报社埋头于扭广告、办公司,经营搞得热热...  相似文献   

5.
“论如析薪,贵在破理”。写论文,如同劈木柴一般,要把道理破开来讲。我们不是常说写评论要注重分析吗?也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把评论的对象作透彻的分析,才能使主题思想得到发挥。举例来说吧。4月30日,《新华日报》发表一篇评论文章,题为《办实事贵在尽心竭力》。这虽然是个好题目,但如果不善于分析,很可能写成一般化的文章。比如:“什么是尽心竭力呢?”“就是一心一意,竭尽全力”,“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回答当然不错,但是作为评论文章来说还不能算达到合格的要求。因为这样论证,主要停留在字面上,没有把道理化开。《新华日报》的  相似文献   

6.
要把地市报纸的评论活跃起来,抓好评论选题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找题目。 1、从中央、省、市的指示文件中和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中找题目。地市小报用评论来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就不能光当大服的“转播站”,搞上下一般粗。而要面向本地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唱好“地方戏”突出主旋律。如,1989年8月间,中央两高院发出通知后,我联系我市召开宽严处理大会的实际,抓住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以两高院通告为武器,分析犯罪分子的心态,采用系列评议的方法,敦促犯罪分子主动自首坦白。从宽严大会起,  相似文献   

7.
题目在哪里     
给报刊写稿,或写新闻报道,或写文章评论,都得有个题目。就是说,写稿首先总会遇到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而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不知道题目在哪里。从前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给一个秀才出了个文章的题目,秀才三天三夜没写出来,苦得要命。他老婆说:“你写文章好像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要痛苦。”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我肚子里却是什么也没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写文章必须有东西,如果脑子里空空,谈何文章报道,谈何题目?  相似文献   

8.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9.
地市报要提高评论的质量,关键是要发挥自己所特有的优势,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独树一帜。我们以为这个特有的优势便是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特有的风格便是一个“土”字.可以说:地市报一些好的评论都展示了这个“土”特点,土到好处便成文章,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选土题所谓选土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地市报靠近实际、靠近基层这个优势,选择一些贴近群众思想、生活和工作的评论题目。像《就是要彻底否定“文革”》(《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这样事关国家大局、负有历史重任的重型评论,我们地市报写起来就有困难。但是像《张家口日报》在全国获奖评论《在平均数字的后面》,就发挥了地市报的优势。这篇评论透过形形色色平均数字的现象,揭示出隐藏在它们背后的真相来。比如一个130口人的贫困山村,年人  相似文献   

10.
在当年颐园的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评论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他说“报纸上除了社论以外,还要有其它形式的评论文章,它们的共同任务是评论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记得1955年5月,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重视商业工作》的社论。社论的前半部分,讲了商业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论的后半部分讲的是  相似文献   

11.
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报道王晨报社的中心工作是办好报纸,办好报纸的中心环节是要有好的报道。因此,集中精力办报,首先就要集中力量抓好重点报道。光明日报1993年由原来的四版扩为八版。报纸对稿件的需求和“吞吐量”成倍增加,而原本就已存在的稿件平淡、老套、呆板、...  相似文献   

12.
空泛议论,空洞说教,是新闻评论的一个毛病。评论要扎实。怎么才能扎实?关键在于要有鲜明的论点。也就是说,评论要有新意,说新话。再问一句:评论怎么去阐明论点呢?这就要有周密的论证,而论证靠材料。由此联想到评论的“嫁接”,把评论同新闻(狭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等报道)“嫁接”,充分运用相关材料、背景材料,把评论写得扎扎实实,有血有肉。读了5月15日经济日报评论员杨尚德的《一个广阔的经济领域——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人更看到评论“嫁接”大有好处。这是一篇论述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评论,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题目。写这个题目,可以强调强调第三产业如何如何重要、第三  相似文献   

13.
第一、新闻工作的全面改革要抓住改革新闻报道这个中心环节。第二、新闻报道的改革,要在增强指导性和可读性上下功夫,提高宣传水平. 第三、要按照“新、短、多、广”的要求,多发新闻,发好新闻. 第四、要减少和改进会议报道。第五、要加强评论工作,提高评论水平. 第六、副刊是中国报纸的特色,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4.
我省13家县(市)报纸从事评论写作与编辑的同志,于7月10日至11日聚会丹阳市,探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闻评论写作的问题。此次研讨会由江苏省县(市)报研究会和省新闻学会联合召开。与会者在研讨中一致认为,评论是县(市)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要办好一张报纸,先要抓好评论工作。同时,学会写评论,也是记者、编辑当合格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采写、编辑水平。与会者指出,要提高县(市)报纸的评论水平,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5.
现在大家对报纸的反应比较好,报纸有进步,新闻、评论都有进步,但还要改进,不要满足。评论大家写,各版包干是好办法。总编辑是统帅,要组织大家写,少数人写不行。组织形式,这种“生产关系”有没有妨碍“生产力”的发展,要研究。各部门,  相似文献   

16.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评论是对客观事实的分析和评议。“作为报纸,新闻是主体,但是作为舆论导向的功能,评论与理论起关键作用,旗帜作用。”(《新闻战线》1990年第6期《做好党报理论宣传工作的几点认识》)评论,在报纸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有人说:“不会写评论的编辑不能算是好编辑,不会写评论的记者不能算是好记者。”同样,不善于编发评论的报纸不能算是好报纸。然而,纵览众报,人们不难发现评论却是新闻宣传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评论不是偏少,就是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或是“众口一腔”而雷同。重新闻、轻评论,“瘸子”走路失衡,“哑巴”办报无声,是个带普遍性的问题。按理说,我们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好形势,深入民心的好政策,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评论的选题范围极为广阔,思想素材多姿多彩。办报人完全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对现实生活纵横捭阖地去分析和评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报纸一定要进一步增强权威性和影响力。增强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加强选题策划、搞好深度报道、撰写重要评论,等等。但做好版面编排,准确表达报道意图和强化宣传效果,也是增强报纸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党报是否有引导力、吸引力,关键看头版。为此,头版在内容上应有好头题、好言论、好照片,以更加鲜明地突出党报的舆论导向。同时,版面编排要讲政治、讲章法、讲效果。《报纸版面编排要做到“三讲”》一文,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希望广大采编人员进一步增强版面质量意识,改进自己的实际工作。  相似文献   

18.
许英 《记者摇篮》2005,(6):18-18
在中国近代报纸发展初期,评论就与消息、通讯并列为报纸三大报道品种。报纸以传播新闻为主,同时也是舆论纸,既要反映社会舆论,还要及时评价新事物、新问题、新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9.
这个题目中的“亲民”,意在报纸必须抓好自身改革,树立群众观点,使报纸可亲可读,真正受到读者的欢迎。笔者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摆脱目前一些报纸生存发展中的困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姚远 《新闻窗》2009,(5):4-7
到报业集团工作后,就一直在思索“报纸与报业的现状、未来”这个命题。我们这一批报人的眼界、能力、意志、追求,直接关系报业未来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改革是很大的题目,这里选择一个小的切口,是关于集团战略规划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