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中"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的演示实验如下:如图1所示,把带铁芯线圈L与白炽灯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两种情况下灯泡的亮度。  相似文献   

2.
徐建强 《物理教师》2010,31(6):20-20
人教版新教材《物理·选修3—2》第5章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提供了一演示实验:如图1把带铁芯的线圈L与小灯泡串联起来,先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再把它们接到交流电源上.取直流电源的电压与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观察两种情况下灯泡的亮度.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实验室配套的J1202-1型学生电源可提供3A2 ̄16V可调交流和直流电源,如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辅助措施灵活应用,可替代干电池完成教材中有关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达到经济实惠、生动直观的效果。一、把电能送到实验桌面自然课教学中很多用电实验,教材上都是用干电池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图一是自感现象的一个演示电路:把一个小灯泡和一个带铁芯的线圈并联在一个直流电源上。关闭电键K,待小灯泡正常发光后,突然断开电键K,小灯泡并不立即熄灭,反而更亮的一闪,然后才迅速熄灭掉。这确实是一个生动的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但有的同志在做这个演示实验时,却不易观察到“更亮的一闪”。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个实验演示成功而又给予正确的解释呢?  相似文献   

5.
关于氨与氯化氢反应的演示实验好多教材介绍的方法是:分别用浓盐酸和浓氨水湿润两个集气瓶的内壁,迅速把它们口对口地叠置起来,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 胶体电泳现象是胶体重要性质,长期以来,电泳实验由于需用高压直流电源,致使一般中学无法进行,因而新编中学化学教材〔1〕介绍电泳现象时,没有要求演示实验,也不要求学生做这个实验。新出版的中学化学参考资料〔2〕在有关胶体电泳实验说明中,提出三点建议:(1)电泳电压一般要在30特伏以上;(2)电极需通过盛装琼脂—KNO_3的小试管插入胶体溶液中再进行电泳实验;(3)实验所需时间较长,不宜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一节中的演示实验——观察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阴极射线管所用的高电压用高压感应圈提供,还需要低压直流电源等器材,实验器材多而笨重,操作麻烦,而且高压感应圈工作时噪音大。  相似文献   

8.
1问题的提出 氯化氢和氨的喷泉实验是现行中学教材中2个比较经典的喷泉实验,当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接触时,又可以产生喷烟现象。然而,教材中只是单独地演示它们其中的一种喷泉实验,同时演示这两种喷泉的改进实验未见有报道,而且很少演示氯化氢和氨喷烟的实验。除此之外,教材要求教师在演示氯化氢或氨的喷泉实验时,要事先收集好气体。  相似文献   

9.
关于“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演示实验设计的相关文章,近来有较多的物理杂志刊出,如《物理教师》2005年第2期上的《“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演示实验设计》和《物理教学探讨》2004年第10期上的《电抗演示器的结构及对容抗感抗的演示》两文等。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把低频信号发生器当作交变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的交流信号电压低、功率小、频带宽度窄,若把它作为交变电源,实验效果以及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0.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验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使平行板电容器带上足够的电量。一般实验用的直流电源的电压均不高,不能使平行板电容器带上足够的电量,因而实验效果不佳。若使用感应起电机给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就能使它带上足够的电量,实验效果十分理想。具体做法是: 1.把平行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板分别用导线接在感应起电机的两个放电金属的杆上(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实验中的演示实验,是一种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演示给学生观察的实验,在演示教学中,能让全班学生清楚地观察到演示现象,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关键,也是学生以物说理推出物理结论的基本途径。由此看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何,便成了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改进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来增大演示实验可见度,也就成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教改课题之一。 针对这一教改课题,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四种教法,改进了教材所述的演示教法,增大了演示可见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投影手段辅助演示实验。 把教材中的某些可见度小,而又适合投影演示的实验搬到投影仪上去演示,其演示现象可以在屏幕上清楚地观察到。我在进行“奥斯特”实验的演  相似文献   

12.
中学化学教材上没有把SO2氧化为SO3这一反应编排演示实验,如果能以实验演示必将有助于学生对于这一原理的理解.笔者经过探讨认为该演示实验在一般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催化剂.   ……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 )第二册第十八章第三节中 ,有一个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图 1的演示实验 .该实验电路如图 1所示 ,把电感线圈 L 和白炽灯泡串联在电路里 ,利用双刀双掷开关 S可以分别把这个电路接到直流电源和交流电源上 .实验中取直流电压跟交流电压的有效值相等 .应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灯泡接直流电源时比接交流电源时更亮一些 ,从而说明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 ,接直流电源跟接交流电源相比 ,电流大小有一定差异 ,但差异不是很大 .如果实验是用电流表进行测量 ,数据差异清晰可见 .而用白炽…  相似文献   

14.
中学化学教材上没有把SO2氧化为SO3这一反应编排演示实验,如果能以实验演示必将有助于学生对于这一原理的理解.笔者经过探讨认为该演示实验在一般条件下是可以实现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仿照库仑实验控制带电小球电量的方法,设计简单电路,控制电容器电量,定量验证电容器电压与电量成正比的规律,改进了以往的实验(包括教材)只能定性演示的缺点。  相似文献   

16.
路睿 《考试周刊》2012,(85):141-142
在中学物理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提供了许多课堂演示小实验,但由于实验条件和环境的不同,教材上的部分演示实验有的很难成功,有的现象不太明显.有的误差很大甚至是不太科学的。因此.作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材上的部分演示实验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且进行了改进与创新.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初中物理教材电压中这一节的教学,以往一直存在着两种方法,大多数同志主张以能量的意义引出电压的概念,使学生从本质上来了解电压的意义。也有同志认为这样教法,学生对电压的意义不容易理解,演示实验又很难做,尤其是教学设备较差的学校更难做到;而且如其它条件不变而电压升高,电流强度必然随之增强,这一点在课文上也没提到,因此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把水压作比喻来解释电压的意义。我们过去对这两个方法都试验过,但是没有加以总结和作进一步的试验。本学期,我们把电压这一节教材的教学,作为改进物理教学方法的一个重点,又进行了试验,并且获得了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18.
初二物理教材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但按课本上的器材实验,效果不很理想.演示该实验时,木块与长木板之间有摩擦,特别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这一条件没有反证,造成学生在进行力的分析时,常误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当成平衡力.因为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二力是否在同一物体上.如果能把该条件强调并加以演示.对该实验稍作改进,能方便地解决了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9.
周字杰 《学周刊C版》2011,(1):171-172
本文根据笔者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介绍了在新课标下.如何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开展不同形式的实验教学。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开展实验探究。教师不要把实验教学约束在实验室里,只要方便操作.在教室内也一样可以进行.也不要拘束于教材上安排的探究实验.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有利的.可以进行实验的都应该尽可能地开展实验。在可视性强、操作方便、安全的前提下,教材上明确了探究的章节知识要尽可能让学生分组去探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教材上没有要求分组的实验探究也要尽量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教材上明确指出的演示实验要尽可能做演示:对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没有要求演示的知识,要尽量进行演示;不方便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又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20.
1 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 照课本图1那样实验装置,把电灯和电容器串联起来,如果把它们接在直流220V电源,电灯不亮。如果把它们接在交流电220V电源上,电灯就亮了,说明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直流电不能。但实验中,直流电源220V用直流高压电源也只有300V和250V档,要达到220V,需要降压装置,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