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甲午战争之后,王文韶临危受命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着力整顿战后直隶政局,本着保全“洋务”人才的原则,建立稳定官僚团队;疏陈统筹北洋防务,积极谋划整顿陆军、添建炮台和筹建北洋海军;力主官督商办修筑卢汉铁路,并筹办铁路学堂;积极筹办近代学堂、发展教育以及支持直隶维新活动。王文韶在甲午战后督直期间的一系列举措,对战后直隶的稳定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的直隶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体现出课程内容与师德培养目标紧密契合、师德培养的课程占比较大、把修身课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对直隶师范生良好师德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借鉴直隶师范教育的经验,当今的师范教育应将师德培养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设置加强师范生的师德培养.  相似文献   

3.
张裕钊任莲池书院山长期间书法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分析张裕钊主讲莲池书院时的书法风格,进一步探究张裕钊对晚清碑学思想的接受与转化,在此基础上探析其独具特色的书法风格的形成原因.其次,梳理张裕钊在直隶地区的书法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形成以胡宗照等人为代表的"直隶书家群",包含有张裕钊在直隶地区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其二,通过宫岛咏士对张裕钊书法的传承,分析张裕钊书法风格对日本书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清末"新政"的背景下,保定教育行政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省级教育机构不断完善,学校司、学务处、提学使司相继建立,府州县级教育机构劝学所也随之创建.保定新式教育体制具有系统化、理念新、成果显著、全国领先等特点,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教育行政权力不断扩大、管理逐渐专门化、机构设置渐趋完善.这些新式教育机构在管理学务、制定学制、督促保定教育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时期,对如何发挥保定教育的文化引领作用,服务保定经济建设,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代体育史上,“兵式体操”是最早从国外引进的体育项目之一。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十一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所订《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各学堂一体练习兵操,以肄武事”开始,到1923年北洋政府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公布《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各学校从体育课中一律剔除兵操时止,它在中国各类各级学校中,整整流行了二十年。兵式体操为什么会在中国学校中兴起和发展呢?后来为什么又衰落而至废止呢?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探讨的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近代体育兴起和发展的脉络,并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习艺所是近代监管罪犯、游民,教其技艺,令其自谋生计的教养机构,清末习艺所的创设受到西方和本土双重因素影响.直隶积极响应朝廷号召,从天津、保定着手创办习艺所,兼以督促各府县习艺所的创设.直隶地区习艺所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运营制度,实现了教养兼施的目的,有效地缓解了治安、就业等方面的社会压力,促进了近代刑狱改革与救济转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直隶是清末新政实施教育改革富有成效和特色的省份,期间培养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才,直隶师范教育之所以成为师范教育的典范,就是因为在师范教育中,重视了师德的培养.师德的培养主要贯穿在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提高师范生入学的标准等方面,这些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和师德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劝业道掌管一省农工商矿并交通各项事务。直隶劝业道设立后,为振兴农业采取的一些举措,宣传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改良引进了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直隶地区棉业产量与质量,培养了一批具有专门农业知识的人才,传播了近代农业知识。此外,劝业道还十分注重林业、渔业的发展,推动了直隶地区农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9.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建筑符号、官箴警语、廉政实例等为代表的廉政文化资源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载体多元,是清代地方衙署廉政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目前的廉政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式学堂和奖励出身制度是清末时期的新生事物.就出现的时间而言,新式学堂较奖励出身制度略早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就各自的影响而言,新式学堂似乎在历史上享有更加重要的声誉与地位.因此,历来的学者将更多的精力和笔墨倾注于前者上,忽略了后者.本文则试图从探讨二者的关系出发,理清二者在清末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关系,弥补奖励出身制度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