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文卷轶中,书信体散文是一朵姹紫嫣红的奇葩。我国书信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不断。历代书信作品,是今天可以尽情享用的文化宝藏。徜徉其中作美的巡礼,必将是一次难得的精神盛宴。  相似文献   

2.
这篇考场佳作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两个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文体新颖。书信体是一种寻常文体,但在考场中如果用得好,就会有不寻常的效果。文章写的是女儿对妈妈的情感倾诉,作者巧妙地选择了书信这一载体来表达,这就更能在叙写的过程中传出作者的真情.更能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这篇考场佳作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有两个亮点值得我们学习: 文体新颖。书信体是一种寻常文体,但在考场中如果用得好,就会有不寻常的效果。文章写的是女儿对妈妈的情感倾诉,作者巧妙地选择了书信这一载体来表达,这就更能在叙写的过程中传出作者的真情.更能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骈体小说属于文言小说的一个子类,具有情感化、主观化的叙事特征.它的文体特征可以归纳为:徐缓迂回的叙事节奏和阴柔文风;重视情感渗入,具有浓郁的抒情特征;注重藻饰,语句绮丽;骈散相问、具有张力之美;历史文化意象和当下意象并存,营造了意蕴深厚的氛围.  相似文献   

5.
审美教育是目标,散文教学就是载体。散文教学追求的是从文字中读懂耐人寻味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以达到情感共鸣,从而得出感悟。这与审美教育不谋而合。在散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发挥语文教学以情感人、以美启真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潜在的审美情感、培育审美情趣、锻炼审美想像能力,进而开启学生的智慧。散文具有突出的审美情感特质,在艺术形式上易于接受,且最贴近学生生活实在。青年评论家谢有顺说“我理解的好散文,就是那些在平常的外表下蕴含着不平常的精神空间的篇章”。惟有真情才能够动人。  相似文献   

6.
张菁 《现代教学》2010,(10):60-60
要建构好散文的教学内容,就要认识散文文体的基本特征。散文的教学内容不仅在于作品有什么,能体验到什么,还在于能使学生明确“作者是以怎样的表达方式和语言形式来体现这种情感流动的,从而获得审美理解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7.
侯佳希 《林区教学》2014,(11):37-38
什克洛夫斯基是俄国著名的形式主义理论家兼文学作家。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理论文集和散文小说。其中,书信体小说《动物园,或不谈爱情的信札,或第三个爱洛伊丝》脱离了传统的书信体小说的形式框架,在内容上兼具了文学性与理论性,极具创造性地将书信、文评、政论等多种形式体裁杂糅于一体。  相似文献   

8.
王虹艳 《红领巾》2004,(2):78-81
每一种文体的发展史都联系着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它反照出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趣味的变化.选择文体就是在选择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对于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写作来说,选择散文这种文体就意味着女性主体面对琐碎平庸的日常生活所坚守的先锋姿态;而在女性散文的终极意义上,则是言说方式与生命形式的等同,从而使散文写作超越文体限制,达到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9.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它以内容的生活化和私密性,形式的新颖独特,情感的真挚缠绵,于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另辟传统,成为清代文苑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种文体的形成受到晚明小品、传记文学、小说戏曲、笔记和悼亡文学等多种文体或文类的影响,但又不是某种文体或文类所能简单涵盖的.它是清代文人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天才地创造出来的一种"五侯鲭"、"群芳谱"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10.
李同旭的散文随笔集<篱下走笔>由品吃、思游、怀旧、觅乐、闲聊等几个系列组成.虽然是按题材内容加以区分的,但其间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尤其蕴涵着一种指导其写作活动的散文新理念.在当前散文理论研究相对薄弱、滞后的状况下,其创作实践的积极探索,对于理论的提升是有一定作用的.首先在散文的根本特征方面,已不再拘泥于散文理论界的那些常见之说,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个性及审美表现的需要,对于写作的对象进行重新组合和解构,使之纳入到自己独特的艺术结构中去.散文的特征显现在自然而然地无限广泛地对生活及其潜在形态的最真切的表现和描绘上.其次,其散文已经初步具备了一种文体创新意识,而文体笔调在幽默方面的开掘和表现,便是一种大可称道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