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1,(Z4):9-10
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可说是犬和马,所以至今还有"愿效犬马之劳"的说法。马在人类的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战争方面,直到火器登场之后,马才逐渐被各型新式武器取而代之,自战场上退休。周穆王有日行三万里的骏马八匹,如今,我们在筵席上还以八匹马来猜枚,由此可知其渊源悠长。汉代开发西域,为的是要取天马和汗血马。霍去病大将军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气壮山河,墓前矗立着石雕巨宝《马踏匈奴》像。  相似文献   

2.
红红火火的马年,因为有了"马到成功"、"龙马精神"等,而大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气势.马,是同学们在12生肖中最熟悉的,又是模糊的.你随便问一个同学:马年说马说什么?他会说:说马的典故,说马的故事,说马的特征与习性,说马的艺术,说马的音乐,说龙马精神等等.但当你问到:关于马的美术作品你了解哪些?一个班53人,有28人知道青铜作品<马踏飞燕>,有21人知道徐悲鸿的马,有11人知道古代雕塑<马踏匈奴>,有9人知道兵马俑作品,其他许多作品没有听说过.这使我认识到:高中美术欣赏课,以"马"为专题进行欣赏和研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汉代"代马依北风"说法,对我们认识代地历史有很大的启示意义。首先,代马是产自代地的良马;其次,代马是北方之马,北方是代马的故乡;再次,随着秦汉时期代地的郡县化以及匈奴崛起的影响,"胡马"逐渐取代"代马"用来指代北方。  相似文献   

4.
马踏匈奴     
汉代有一件有代表性的雕塑——《马踏匈奴》。 汉武帝时,西汉国势强盛,为了平息匈奴的侵扰,汉武帝决定派兵反击。带兵出征的将领很年轻,名叫霍去病,汉武帝封他为骠骑将军。在祁连山一带,霍去病率兵先后六次打败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的是,霍去病在24岁时病逝了。为了纪念他,修建了祁连山的墓冢,墓前有大型的石人石兽,作为墓地装饰。  相似文献   

5.
丝路物质文化是丝绸之路诸民族的政治、文化等多向度交流的产物“,马踏飞燕”作为丝路物质文化的代表物,成为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象征符号,“马踏飞燕”即中国。从“马踏飞燕”的发现到发明经历了一个建构过程,对“马踏飞燕”的物质性诠释学总体体现出物的历史性、物的政治性与物的符号性与复制性三个特征。物的历史性指“马踏飞燕”作为物,是文化记忆的媒介与储存器,其承载着传统墓葬文化记忆、地方性文化记忆、丝路文化交流记忆与中国神话记忆,呈现出人们的审美认同与情感认同。物的政治性指“马踏飞燕”既是微观权力与宏观权力合谋的产物,同时也是语境转换中虚构与重构的结果,物作为身份与权力的象征。物的符号性与复制性指经过权力话语表征的“马踏飞燕”成为一种“文化资本”,借助图像、雕像、声像、戏剧及文创产业等新媒介与艺术形式,在将马踏飞燕作为一个物机械复制生产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一个概念进行生产复制,通过意义重构与变形生产,形成马踏飞燕“表征群”,生成新的价值与意义,成为具有多元意义的文化符号。对“马踏飞燕”这一历史流传物的物质性诠释学分析与考察为丝路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条可鉴之路。  相似文献   

6.
西汉天汉元年 ,汉武帝刘彻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职衔持节出使匈奴 ,常惠应募作苏武随员同往。当苏武使团完成外事任务返回之际 ,匈奴国内突发政变事件。副使张胜涉嫌参与谋反 ,苏武一行人全部被扣押 ,长达 1 9年之久。后来 ,汉朝与匈奴“和亲”成功后 ,西汉派使臣前往匈奴 ,提出释放苏武等人回国的要求。匈奴王谎称苏武等人已死塞外。这时常惠心生一计 ,偷偷连夜面见汉使 ,嘱告 :“你见匈奴王就说 ,我国天子在林苑射猎 ,射得北面飞来的大雁 ,足上系有帛书 ,其上书有苏武在北海牧羊。这怎么能说不在人世呢 ?”次日 ,使者依计行事 ,匈奴王听此传奇…  相似文献   

7.
霍去病基石雕为借石拟形并运用简单而得当的线条顺势雕凿而成的艺术作品。其中“马踏匈奴”、“人与熊”、“怪兽食羊”等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搏斗情节,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相互较量、相互斗争的主题。两千余年之前的艺术匠师们将它们构思成这种形象,足以说明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经历。这几件作品有可能取材于当时长安上林苑的斗兽活动。  相似文献   

8.
霍去病基石雕为借石拟形并运用简单而得当的线条顺势雕凿而成的艺术作品。其中“马踏匈奴”、“人与熊”、“怪兽食羊”等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具有一定的搏斗情节,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侵略与反侵略、正义与邪恶相互较量、相互斗争的主题。两千余年之前的艺术匠师们将它们构思成这种形象,足以说明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实践经历。这几件作品有可能取材于当时长安上林苑的斗兽活动。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鼎盛时期 ,众多的唐人墓葬 ,尤其是帝王陵墓 ,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雕刻、塑像艺术。绵延分布在关中平原北部的唐代 18陵 ,每座陵前都有精美绝伦的巨型石刻 ,内容非常丰富 ,包括华表、碑碣、文官武将、侍臣、外国使节以及瑞兽类如天禄、翼马、犀、羊、驼鸟、狮、虎等等 ,号称“三百里唐代石刻艺术露天博物馆”。其中的顺陵走狮、献陵石虎、昭陵六骏和乾陵翼马 ,是唐代陵墓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一向被誉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典范。顺陵是武则天母亲杨氏之墓 ,位于今咸阳以北 15公里处的礼泉县顺陵乡。走狮屹立于陵墓南门…  相似文献   

10.
由韩静霆作词、徐沛东作曲的艺术歌曲《梅花引》,以"梅花"为主题,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少女对知音的渴求;使人们在花开之时悦目赏心,花落之时种下期待;不禁描绘出当代知识分子乘着希望之马、踏着人生之路,面对困难之时,坚守理想、不忘初心、只求知音的真我情怀。歌曲一经问世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论匈奴僮仆都尉“领西域”“赋税诸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书》卷九六上《西域传上》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赋税诸国,取富给焉"。所谓"赋税",应体现制度化经济关系"。赋税诸国"的征收内容,除畜产、农产外,亦包括矿产、手工业制品和其他物产。匈奴向"乌桓民"征收"皮布税"的情形,可以在讨论匈奴于西域"赋税诸国"时参考。匈奴以此取得经济利益,有地域的限定。可能主要是"匈奴西边日逐王"以及东蒲类王、南犁汙王、呼衍王、伊蠡王等匈奴诸王所统领部族控制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1 马踏飞燕艺术珍品闻名天下外形奔跑原理膘肥身健体形匀称鬃毛整齐四蹄坚韧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马踏飞燕匠心独运重心平衡造型优美卓越的创造才能这篇看图学文通过对出土文物“马踏飞燕”照片的介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板书紧扣图文,从铜奔马的外形特点、奔跑姿势、制作原理等内容,突出它的艺术成就。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观察事物,学习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重点,从而使他们感受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13.
教法一抓住题目看图学文□广东 朱景语文·一课多式教例一、整体观察图画 ,揭示题目。1 出示“马踏飞燕”的挂图 ,向学生介绍这是一件铜制的实物艺术品的照片。2 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感知图意。(1)这一件艺术品是由哪几件东西构成的?(2)骏马与燕子有什么联系?(马踏飞燕)3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二、抓住题目 ,了解“马踏飞燕”的产生。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一段 ,边读边想。1 “马踏飞燕”这一艺术品是我国什么时候产生的?2 “马踏飞燕”为什么被视为艺术珍品?三、抓住题目 ,体会“马踏飞燕”构思奇妙。(一)抓住题目中的“马…  相似文献   

14.
西汉初期,匈奴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西汉王朝在与匈奴打交道的二百多年的历史中,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早期的"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的"征讨政策"、汉武帝后期的"绥抚政策"虽终武帝之世,匈奴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为以后最终解决匈奴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对促进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唭风啸     
鹿子 《中文自修》2008,(7):50-51
巴——里——坤——这个地名听起来,铿锵,阳刚。牧民就这样称呼祖祖辈辈放牧的天山草原。我们的兄弟——匈奴人曾在这里驰骋。那时,牛羊马骆驼,成千上万,成千上万。匈奴人的面貌,和我们不大一样,因为风吹日晒,个个黧黑。据传说.他们出生后就用木板夹住额头和后脑勺,以头部扁平为美。  相似文献   

16.
"猴哥猴哥,你真了不得…""你挑着担,我牵着马……"一首首经典的曲目,镌刻着一段段真切的回忆。悟空的神通广大,让我好生羡慕;悟能的油嘴滑舌,憨厚可爱,让我们时常捧腹;悟净忠于师父,老实善良,也让我们心生敬意。那时候,合上书卷,每每想到着师徒四人的音容  相似文献   

17.
《马踏飞燕》(第12册第1课)这篇看图学文,介绍了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马踏飞燕”这尊铜制的骏马在雕塑、造型、构思等方面的艺术特色,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我们的祖先早在1800多年前就已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具有卓越的创造才能。本课是向学生进...  相似文献   

18.
《马踏飞燕》的教学重点在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和第三段(第四自然段)。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1、设置疑难。看图前提出问题:(1)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2)马怎样踏飞燕?(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 2、初步解疑。看图时教给方法。(1)整体观察马的外形特点。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能给人以姿态  相似文献   

19.
星期一,我踏着愉快的脚步来到学校。校园里只有稀稀拉拉的几个人,一个个步履匆匆。我们班的"小甜心"马晗雨来了,她问我:"你带了几个蛋呀?""啊?要带蛋?我忘了!"我呆若木鸡,同时又有些焦急。  相似文献   

20.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近二千件历代石刻。其中宋代石刻约占四分之一,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桂林石刻意义重大,价值非凡,历来颇受重视。宋型文化、桂林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石刻传统使得宋代成为桂林石刻的兴盛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