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词语的注解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据此,笔者对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选编的明清散文《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祭妹文》的各一注解提出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
公牛土斯瓦     
雷达  李津 《大中专文苑》2011,(12):42-43
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60佘名评委通过记名投票,在京决出了5部获奖作品。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和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分获大奖,获得中国长篇小说至高荣誉。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书》把《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的第六段第一句定为中心句。我认为不妥。此段共十一句。第(2)句,按一般习惯,先说“祖父”,说明第一句的“勤劳的家庭”。第(3)句说“祖母”,总体上体现“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着重突出...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进行了第五轮投票,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共5部作品获奖。茅盾文学奖是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项之一。此奖项的设立旨在推出和褒奖长篇小说作家和作品。以下为本届5部获奖作品及作家的简介。  相似文献   

5.
田曦 《铜仁学院学报》2002,4(3):37-37,61
文言词语的注解应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据此,笔者对中等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阅读和写作》第五册第七单元选编的明清散 文《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祭妹文》的各一注解提出不同算法。  相似文献   

6.
释疑解惑     
巧记古典文学名著我国古典文学名著浩如烟海。择其要者,不妨用28字诀记忆。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今古,聊斋史记西厢镜。第一句含义:东,《东周列国志》;西,《西游记》;三,《三国演义》;水,《水讲传》;桃花,《桃花扇》;红,《红楼梦》。第二句含义:官场,《官场现形记》;儒林,《儒林外史人金瓶,《金瓶梅入第三句含义: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今古奇观》。第四句含义:聊斋,《聊斋志异》;史记,《史记》;西厢,《西厢…  相似文献   

7.
连动句与兼语句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连动句与兼语句的教学内容分别安排在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基础训练5》和第十册《基础训练4》中.  相似文献   

8.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公布的最终结果,张炜的《你在高原》、刘醒龙的《天行者》、莫言的《蛙》、毕飞宇的《推拿》以及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5部作品胜出,获奖者均为各地作协主席。结果一出,众议纷纷,茅盾文学奖由此被批为严重偏离了奖  相似文献   

9.
“扩句”问题,在张志公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详细的阐述。“缩句”问题,在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师生编写的《语法修辞》中,有简要的说明。无论是“扩句”还是“缩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从“表达”角度说,句子表达的重点不变;从“组合”角度看,句子结构的基本间架不变。 智明先生在《且说扩句缩句》(1995年第4期《河北教育》,以下简成《且》文)一文中称:“在第十册教材中选作扩句示范的例句,其扩后句子与原句比较,却似有变更句子成份之嫌。”对此,笔者认为,其  相似文献   

10.
九义六年制小学语文教学难点透视第八册3《中国石》一、教学难点《中国石》一课最后一个自然段。二、难点分析这一自然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讲在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第二句讲“我”把“中国石”奉为至宝;第三句点明战士们之所以如此喜爱“中国石”的原因。句...  相似文献   

11.
一、弄清句和句的联系,读懂一个自然段每篇课文是若干个自然段组成的。读懂一篇文章必须从理解一个个自然段入手。只要我们弄清楚了一个个自然段里句与句的联系,抓住所要表达的中心,就能理解它的内容。1.围绕一个中心句展开叙述的:(1)总分关系,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索溪山谷的“野”》第二自然段。(2)主从关系,如人教版第十册《飞夺沪定桥》第三大段第一自然段,第一句是主句。(3)因果关系,如人教版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第四自然段。概括这类自然段的段意,只须抓住结果即可。2.无中心句自然段的三种情况。(1)几句话紧紧围绕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2.
张芃蕙 《黑河学院学报》2024,(2):133-135+139
《中庸》第十二章引《诗经·大雅·旱麓》中“鸢飞戾天、鱼跃与渊”一诗句阐释论点“君子之道费而隐”,是围绕《诗经》原句本义进行论述的。在《诗经》原句歌颂君子之道沐泽大地的基础上,深化原句意味,使君子之道的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赋予其更深的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浙江常山县教研室章师亚一、教材分析两则寓言都很简短,故事情节也不复杂。《自相矛盾》全文只有一段,共5句话。第一句讲古时候有个人拿着矛和后在街上叫卖;第二句讲他夸自己的矛无比的锐利;第三句讲他夺自己的盾无比的坚固;第四句讲...  相似文献   

14.
开心吧     
横向 1.王籍《入若耶溪》中的一句。 2.《琵琶行》中的一句,下旬是“一曲红绡不知数”。 3.成语,形容言行和思想一致。 4.白居易<<赋得占草原送别》的第—句。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中,对《回忆我的母亲》中第七自然段的“中心句”有争议:观点一,句(1)是中心句(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认为);观点二,句(11)是中心句(《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4期“此句不是中心句”一文的作者认为);观点三,无中心句(部分同人认为)。笔者认为“观点一”对,句(1)是中心句。其理解如下。语段共有11句。句(1)是中心句。句(2)写“祖父”在家庭中身体力行、躬亲示范的勤恳劳作,句(3)写“祖母”在家庭中组织和分派工作,句(2)句(3)从祖父、祖母不同的身份、地位、作用来解说句(1),显示“勤劳的…  相似文献   

16.
(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思考和练习”第二题第1小题第⑤句是这样的: “长者虽有恨,役夫敢申恨”这句诗出自杜甫的《兵车行》。但第一句中加点的“恨”字明显错了。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应为“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  相似文献   

17.
说较喻     
王晓亮 《学语文》2008,(1):46-46
《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等句在有些人看来不是比喻句,而是比较句。(陈勇娇《这是比喻句吗》,《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5期)根据修辞学常识,这是误断。实际上这些句子属于较喻句。  相似文献   

18.
[教例简述]此教例根据宋子江老师的论文《也得细细讲个片段》(《语文教学之友》89.10)改编。教学内容为《苏州园林》第四段,课时安排为《苏州园林》讲读教学的第二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如下:1.诵读《苏州园林》第四段,用序号标出段中的句子。2.讲析此段的结构,顺序。(这一段共11句。开头一句总说,笼罩全段,是一个中心句。②⑧两句说假山,④至(11)句说池沼。“假山和池沼”的语序,也就是这一段的说明顺序。)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通讯》刊登的“初中课文重难点确定与突破”,无疑给老师的教学带来极大方便,然而其中“训练设计”所给的参考答案有些是值得商榷的。如1998年第9期曹怀文老师给《中国石拱桥》设计关于第五自然段中心句的训练,我认为不妥。此段共14句,曹文认为第2句“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能概括这段话的中心意思,即认为第2句是该段的“中心句”。我以为是第13句,试分析如下:第五自然段是“总—分—总”结构,其中①③句总说赵州桥外形和设计施工特点。从第③句引张嘉贞的话来看,第②句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20.
《伐檀》作为《诗经》的代表作品选入高中教材,是由其思想性决定的。因为这首诗反映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关系,而且也反映了被剥削者的反抗思想。本文对《伐檀》诗的主题思想没有新解,但对作为教材的《伐檀》一诗在教学方面有两点疑惑需要辨析,提出来就教于方家。 (一) 一是句读方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第五册(1995年11月第2版,1998年4月第3次印刷),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中《语文读本》第三册(2000年12月第2版)对《伐檀》诗首三名的句读是:“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首三句读为二句话,“河水”句单独读为一句话。全诗共三章,后二章前三句的句读相同。经查,汉郑玄《毛诗传笺》、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宋朱熹《诗集传》、清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姚际恒《诗经通记》、方玉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