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咏夏诗话     
夏季是一个万物繁荣、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季节。我国古代诗人用如椽的巨笔讴歌夏季,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夏诗。他们以诗人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感悟,描绘夏日风光,捕捉生活中的诗意感受,传达出细腻的情思和丰富的联想。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具象化了的感觉和情思,是诗人主观的意(感觉情思)对客观具体物象特征的有机投射。这种表达情思的意象具有形象性、暗示性、多义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诗是意象的表现。”诗是形象的艺术,诗人的主观情思要借助形象来表现。而诗的意象,就是蕴含了诗人情思的具体形象。没有意象,就不成其为诗。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的外在景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汇  相似文献   

4.
李贺的鬼诗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这类诗歌的形成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诗歌的展现形式反映了诗人的心理历程,诗歌的内容反映了诗人的情思。所以,鬼诗只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抒发自己的情思。  相似文献   

5.
月亮何以成为中国古代诗人的情结,它何以能成为诗人表达情思的重要意象,在对于月亮的特点、月的神话、月亮与万物共同作用所构成的环境特色以及月与中国诗人气质和命运的关系的考察、思索中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6.
卢俊 《学语文》2013,(4):15-15,71
"显象"就是将古诗词的语言符号在大脑中转换成具体可感、立体灵动的意象。意象是情思的载体,是情思的物化形态,读者正是凭借直观可感的意象,窥察诗人的情思。"入境"就是进入意境。意境是由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环境交融而成的意蕴或形象,它能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思的载体。“意象”从词义上来看是由“意”和“象”组合而成。“意”即情感、情意,是主观的,抽象的,不可言说,难以形容的;“象”即物象、景象,是客观的,具象的,可触可感的:因此,“意象”就是寓“意”于“象”,是凝聚着诗人主观情感,用来寄托情思的艺术形象。它是诗人传达内在抽象情感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读’者体会诗人丰富而微妙的创作情感的媒介。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引导学生揣摩意境,就是通过欣赏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咏物诗极多,诗人大多通过所歌咏之物,寄托某种情思。桃花因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倍受诗人钟爱。  相似文献   

10.
咏雨诗话     
雨是大自然特有的一种景观。千姿百态的雨.极易撩拨诗人的情思,触发诗人的灵感。我国古代不少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咏雨佳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诗坛上,在男性悼亡诗赫赫诗名的光芒背后,女性诗人的悼夫诗也别具特色。明清桐城闺阁才女的悼亡诗多感怀伤己,抒写亡夫之痛、孀居之苦与守节之悲。且与男性悼亡诗相比,女性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思与丰富的情感,诗作具有以下特点:哭诉衷肠,直抒胸臆;化用意象,情思细腻;借梦传情,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12.
清代杰出的文论家、诗人袁枚说过:“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随园诗话》卷十二)的确,杜诗之所以感人.除了其深沉的忧国忧民意识外,还在于它蕴含着浓重的怀亲情思,这种情思体现为诗人对妻子、儿女、弟妹的复杂心态.现分三个层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歌的含蓄性一直为文艺理论家重视,也是很多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追求,诗人之所以要含蓄地显现主题,主要是受社会政治因素、社会佛道思想、社会文艺理论思想以及个人情思的复杂性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花植根于中国文化中,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不少以花为意象表情达意的诗篇。花作为意象,渗透着诗人的情感,诗人以花喻美女、抒情思、撼感兴,从不同角度展示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是晚唐一代最具个性的诗人,他的雨世界更是千姿百态、饱含深情。通过雨境的描写,抓住雨的情思,运用感性、知性等方式展现雨的大千世界,展示诗人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从而赋予了诗歌意蕴深厚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诗词中的意象是作品中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形象。台湾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给意象下了这样的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可见,诗歌意象在  相似文献   

17.
昝娟娟 《阅读与鉴赏》2008,(1):37-37,35
一首好诗,往往是意境深远、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作品。在诗人营造出的朦胧意境里。你会被深深打动。仿佛在一瞬间就被诗人带入到或是凄婉哀转、或是情思澎湃的精神世界里。  相似文献   

18.
一.意象的种类1.描述性意象艾青诗歌描述性意象在诗中表现为诗人的心意情思渗透事象、物象,而事象、物象直射出诗人的心意情思,该类意象大多意在象表,比较外露.在我国古代,许多抒情小诗是由纯描述意象构成.刘长卿的《逢雪宿英菩山主人》有“日暮苍山下,天寒白屋贫.东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卢伦的《和张仆射塞下曲》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诗人之情全寄在具体的描绘意象  相似文献   

19.
乐游原作为失落的帝国的象征,不仅激发起晚唐诗人小李杜深刻的现实忧患,还引发出诗人对宇宙、历史、人生的“繁华-衰落”命运模式的悲情体验和宿命论式的认知。在这种由同一符号的内在规定性所导引的共同情思之外,诗人创作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两诗在风格、意象等方面呈现诸多同中之异。  相似文献   

20.
“有元之诗,每变递进,迨至正之末,而奇材益出。”(顾嗣立《元诗选·凡例》)笔者近来浅涉元末诗人之作,发现元末诗坛奇材多集于吴中,沨沨乎一代之音,实出于吴中诗人。吴中诗人的诗,内容广博、浩繁,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元末动荡的社会现实,或记叙个人颠沛流离的生活遭遇,或抒发作者自己的情思与怀抱。他们的诗,是自己主观情思的流动,往往带着一种活泼、跳荡的情感,洋溢着充分肯定自我、追求个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