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悲观情绪、堪忍态度、现实与理想、灵魂与肉体的分裂为《渴望自由》一诗的特征。该诗描写了现实与理想、灵魂与肉体的分裂、矛盾和对立,从而营造了一个无极世界、宏迭的意义场和艺术至境。现实与理想的对立、肉体与灵魂的抗争中诗人在思考人生、生命、存在和宇宙。  相似文献   

2.
威廉·巴特勒·叶芝的《丽达与天鹅》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结合叶芝生平分析解读《丽达与天鹅》,诗中的对立模糊是诗人坎坷的爱情经历与肉体灵魂的冲突,将梦幻的理想和感知的现实紧密联系起来,性爱融合于想象之中,在充满想象的诗句中诗人使自身的爱情得到了升华,使肉体与灵魂得到了一定的慰藉。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守望》中的主人公霍尔顿存在于矛盾对立的社会现实中,他孤独,彷徨,绝望的灵魂,构成了他无法维持理想追求的精神痛苦及个体存在危机。章立足于矛盾对立的视角,围绕物质天堂与精神地狱,渴望认同与排斥隔离,灵魂守望与理想破灭这三对矛盾,探寻霍尔顿人生的迷失。  相似文献   

4.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篇.陶渊明把自己对东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融入作品中,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出发,结合传说中的美丽情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与世隔绝的“桃源”模式的理想社会.但是,其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幻想,一种封闭自守、落后的经济理想,这种理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6.
叶文福的诗充盈着对理想的渴望。对正直的追求与现实的批判是他诗歌表现的核心。他用生命的激情拥抱生活 ,然而现实的荒谬与苦痛又使其心灵点染了深层的寂寞感和隐忧的悲愁。对他诗的解读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坚贞不渝的自我灵魂搏杀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山东诗人王耀东以其乡土诗创作而闻名。在《在历史的眼睛里》、《失去的彩韵》等九部诗集中,作者王耀东惬意地进行着他的精神返乡之旅。然而,他的诗细微之处却传达出一种对现实乡土的最终疏离的无奈之情。在回归/疏离二元对立的态势下,在现实与理想默默守望的文化张力中,诗人描绘与揭示了当下人们的精神困境与困惑,构筑了在满足与失望的空隙被"悬置"的人们的群像。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篇。陶渊明把自己对东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融入作品中,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出发,结合传说中的美丽情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与世隔绝的“桃源”模式的理想社会。但是,其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幻想,一种封闭自守、落后的经济理想,这种理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身为现代诗人的叶芝在诗歌中探索了其矛盾分裂的自我,描述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诗学世界,阐述了关于历史、社会、生活等的哲学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关于灵魂与肉体二元对立的观点揭示了叶芝本人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相信灵魂的永恒及其对肉体的超越,同时认为灵魂与肉体的矛盾统一构成了人的存在。然而诗人的灵魂从没有停止对绝对的真理和美的求索,这种灵与肉的冲突在他的笔下形成了一个动态的、最终充满希望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对美国现代诗人瑞特克“在一个黑暗的时候”一诗进行初步的艺术剖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找自我,探索性灵的苦难历程。瑞特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精神崩溃,这首诗所讲述的是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坠入心灵的黑暗,人格发生裂变;为寻找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的灵魂与追求光明的灵魂搏斗,诗人终于从疯狂的边缘恢复到理智状态,灵魂进入自身,人格由分裂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现代诗人瑞特克“在一个黑暗的时候”一诗进行初步的艺术剖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寻找自我,探索性灵的苦难历程。瑞特克在现实生活中曾多次精神崩溃,这首诗所讲述的是诗人在绝望和孤独中坠入心灵的黑暗,人格发生裂变;为寻找真正的自我,在黑暗中的灵魂与追求光明的灵魂搏斗,诗人终于从疯狂的边缘恢复到理智状态,灵魂进入自身,人格由分裂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2.
在美和道德处于沦落的时代,拯救人类生活的希望依然来自人类天然固有的美好愿望本身.柏拉图在相似的时代境遇中曾把这希望寄托与神的理念,他的神和理念是超越于人的欲望,由已有的人类历史积累而成的道德理想的化身,这个化身并不能摆脱人的自然欲望而造成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分裂,对立和敌视.理念,道德,理性对现实,欲望和自然的拯救依然只能通过两者的合作,制约,相互解放来实现.在这过程中,自然的优美和道德的崇高就发现了各自在对方身上的产生根源,而结成亲密相爱的伴侣,确立和开辟着人类已有的和未来的美好理想生活.  相似文献   

13.
莱维托夫是美国20世纪有影响的诗人之一,50年代她提出了"有机形式"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终生为之努力.她的"有机形式"思想主要包括:1、诗人驰骋在艺术王国里追寻着一种无上的精神和理想;2、艺术家要善于择取平凡事物入诗,以超凡的眼力平衡理想与现实,探索艺术的灵魂;3、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诗人须投身社会生活,以提升诗歌的品质.简言之,她的"有机形式"创作思想是建立在对生命艺术整体认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4.
嵇康,身处一个政治动荡,党派争权夺利、残杀异己的时代,生命无时无刻不遭受到来自政治纷扰的影响.自身性格因素又使他终身都无法跟时代变局的脉动脱钩,最后成为政治变局下的牺牲者。现实环境的险恶.不仅造成友谊的离散.也抑制了他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在嵇康的诗中,充分呈现了他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孤独.其中不乏追求知音的渴望.还有解开世俗枷锁的成仙企盼。嵇康对于精神自由的执著,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世俗、当政者形成对立的局面。这种对立,使嵇康孤立于社会之上,并承受心灵上极大的痛苦。同时,由于其不妥协性也将生命提升到另一个境界。  相似文献   

15.
顾城摒弃了赖以生存的现实,用自己的灵魂建造诗的童话王国,从创作开始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他的诗语言流畅,意境凝练,有奇特的意象和想象力;他的寓言都非常简单,甚至有点幼稚;他1986年以后的诗歌,呈现出幻觉梦呓状态的端倪.他的诗歌创作表现了他的灵魂向着天国行进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海子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二元对立心态,如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等。海子矛盾创作心态的形成是与其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等息息相关的。剖析海子的矛盾和冲突的心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蕴涵。  相似文献   

17.
海子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二元对立心态,如城市与乡村的对立、物质与精神的对立、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等。海子矛盾创作心态的形成是与其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等息息相关的。剖析海子的矛盾和冲突的心态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蕴涵。  相似文献   

18.
张小芳 《文教资料》2007,3(29):15-17
初期象征派诗人以自身的探索推动了新诗的发展。初期象征派诗人不再在时代现实中寻找诗意,而是转向了内心世界,诗成为他们心灵情感的记录,诗展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袒露了他们真实的灵魂。从诗与现实的关系转向诗与心灵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看,他们的探索比同期其他诗人更深入。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一生创作了许多悲剧作品.他的悲剧深刻地描绘了被资本主义异化了的现代社会的人的生存状况.受其悲剧观的影响,他的悲剧作品蕴含着几个基本的主题:1.幻想/理想与现实的对立;2.物质主义与人性的对立;3.人的本能欲望与清教主义的对立;4.存在主义的拯救方式.本文拟对奥尼尔悲剧作品中蕴含的这些基本的主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记》(初中第二册):“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教材注:“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我们以为此注可商。《桃花源记》是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的序文,诗和序的内容是一致的。诗、序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