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大力提倡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高效地获取“有活力的知识”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然而不少课堂教学仍是按照“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进行,使学生学习态度逐渐由热忱变为冷漠、由自信变为害怕。那么怎样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动”起来呢?下面从语文教学方面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以树立他们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促其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教师要有尊重意识,时刻把尊重学生作为出发点,处处想到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平等的主体对待。 尊重教育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如肯定、表扬、激励等。尊重教育对学生要持之有度,与严格要求和客观公正相结合,晓理导行,真正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一、珍惜、爱护、并加以引导学生的情感 学生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师性”,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任何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执教生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厌学、不守纪律、沉迷网络、学习成绩差……他们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学生”,经常使得老师无奈、家长无助。然而“问题学生”真的就如有些老师认为的“无药可救”?在我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要想展现出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郑梅蓉  洪榕波 《考试周刊》2012,(54):191-191
有位特级教师曾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那么你的教育就失败了。”高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很强,渴望平等。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不愿别人(包括父母和老师)对自己指手画脚。所以高中班主任教育学生时更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无痕教育”往往比那些有声的教育效果更好.更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有“三心”:敏锐的心、爱心、诚心。  相似文献   

6.
一月,笔者作为教育教学检查团成员在一所中学督导时看到,升旗仪式上,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在学生队列一侧整整齐齐地站成两列纵队。值日老师一声号令“立正!向老师看齐!”全场鸦雀无声。随着庄严的国歌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笔者心头深为该校的创举激动不已。“向老师看齐”,绝不是一句简单的号令。“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做好”,这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语言,都溶融在一句简明的话语中:“向老师看齐!”  相似文献   

7.
要想在一个学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摸清学生写作水平情况,便于对症下药。还要对学生分类辅导,进行“自信教育”。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多看多练,使学生的写作观念由“老师要我写作文”转变为“我要写作文”。还要通过学生习作展、评、讲方法有步骤的反复进行。这样学困生的作文就慢慢由“不成文”到“成文”,甚至到“能文”,优秀的会更优秀。  相似文献   

8.
赏识教育是在继承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和斯霞老师“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致力于达成被爱,引导施爱,启发自爱,优化师生关系,促使学生自信舒展、快乐、健康、最优成长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以树立他们的自尊、自爱和自信 ,进而促其自我教育 ,提高教育效果的一种方法。当代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五种需要 ,其中“尊重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学生进入中学阶段 ,生理和心理上不断成熟 ,独立意识增强 ,有一种成人感 ,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尊重教育的提出就建立在这一理论和实际基础上 ,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一、尊重学生情感当代中学生内心世界丰富 ,情感细腻脆弱 ,同时普遍具有一种封闭心理 ,不轻易向老师流露某种情感。一旦学生有某种需要 ,向老师吐露真情 ,老师一定…  相似文献   

10.
一、俯下身段的教姿之美 这堂课对学生充分尊重、鼓励、赞美,与学生平等、民主相待,让学生在课堂上很放松、很自信、很快乐.黄厚江老师说:“(我们)不可能昂首教书,只能低下身姿教书.”李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的首位,俯下身段,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搭建尽可能多的平台,真正体现了“生本”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1.
学生向老师打招呼时,教师要积极热情地回应。教育是渗透在日常行为中的。当学生主动热情地招呼一声“老师好”时,老师微笑着回应一句“你好”,这就是一种教育。因此,面对学生的招呼,教师要热情应答,不能视而不见、漠然置之。平时遇到学生向我问候时,我都会真诚地回应。学生听了,会美滋滋地从我身边走过,下次见到我便格外热情了。  相似文献   

12.
一、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 当今儿童的依赖意识比较强,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再加上传统教育的养成,致使学生迷信老师的意识比铰严重。这种现象,制约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独立求知欲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要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要及时地给予鼓励;  相似文献   

13.
对孩子施以爱的教育,对孩子要公平,老师要和蔼可亲,善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教育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早已是人尽皆知、无须再论的道理。然而,前几天与一位小学教师的谈话,却让我大吃一惊。这是一位刚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仅一年的老师,她却告诉我:“对待学生一定要严厉,稍有笑脸,以后学生就难管教。”“看到长得好看的、听话的、学习好的、或是家长给老师送礼的学生,没办法,就是喜欢。”…… 这番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目前,我国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已比较深入,研究的成果已…  相似文献   

14.
常听老师们叹息:“对某学生的可真没办法,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也比较差。”“某学生竟和老师顶嘴,甚至出言不逊一此类事件现在已经不胜枚举,这让许多老师无法理解。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老是要把握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惟其如此,才能使思想教育彻底有效。  相似文献   

15.
袁曼丽 《现代教学》2013,(12):48-48
黄老师在擦去黑板上的名字的同时其实擦去的是学生们心头那一抹阴影,她用她的教育智慧,不留痕迹地保护了学生的尊严,又以此为契机,给予学生鼓励,重拾了他们的自信。其方式之妙,教育之巧,让人敬服。而这样的教育智慧一定是以教育大爱作为支点的。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了执著的爱,才能具有高度的教育责任感,发自内心地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激励学生。学生也只有体会到了这样的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才能真正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变得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  相似文献   

16.
“鸡汤”乃很好的营养品 ,“心灵鸡汤”则是使心灵得以滋补、润滑的灵丹妙药。那么何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呢?我认为就是教师 ,尤其是教师的期待与分享。作为一名教师 ,我深深懂得———“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 ,我们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人生当中最高的学位是高尚的思想品格 ,只有培育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 ,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 ,这才是教育的最高成就。一天 ,当我兴冲冲地迈进教室门时 ,从我眼前闪过几个身影 ,眼前只留下了讲桌上的一团抹布。我没说什么 ,环视了所有的同学 ,有的在抿嘴笑 ,有的在窃…  相似文献   

17.
很高兴在卢英老师的课堂中能感受到主体教育的思想和策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在卢老师的课堂中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进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张娜 《山东教育》2014,(4):17-17
爱迪生曾说“自信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可见.拥有自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学生的自信心从何而来?我想。光靠教师一句鼓励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妇果想要学生拥有实实在在的自信.教师就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给学生自信的理由。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刘京平 《教书育人》2007,(10):16-16
学校教育要服务于学生,老师的教学也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满意。但是,“真理向前一步就成了谬论”。单纯以学生的满意率去评价老师甚至决定老师的去留,这并不科学。  相似文献   

20.
熊建峰 《教师》2013,(36):1-1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指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唤醒学生沉睡的天性、潜能和梦想,唤起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焕发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