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民 《广西教育》2013,(10):19-20
暗示教学是指通过各种暗示手段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暗示内容的影响,从而收到良好效果的教学。教师善于运用暗示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学习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以下为几种暗示形式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3.
暗示教学法,即超级教学法或“洛扎诺夫法”,是保加利亚心理医疗专家,教育学家乔冶·洛扎诺夫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其影响深远。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近年来对其研究的稀疏,拟期对当代我国教学与课程改革过程中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运用暗示艺术,不仅理论上可信,而且实践上可行。它不同于暗示教学法,教学暗示艺术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现代教学要善用暗示艺术来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心理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建立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要用暗示艺术的“隐性语言”与学生进行对话;要灵活运用多种暗示艺术手段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6.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放信息,而个体接受了这些信息后无意中做出的一种心理现象。它能够发掘蕴藏在人身上极其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潜力。为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并保持稳定的学习积极性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适时地、合理地运用暗示,设置情感体验的情景,将对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一)语言暗示语言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行为、品行、作风、性格、知识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语言表达出来的。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暗示的作用     
暗示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影响,常有意想不到的作用,本着重讨论暗示的分类及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10.
暗示教学法与高校英语听力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单介绍暗示法的起源及理论依据,并提出在大学听力课中如何实施该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暗示就是环境和个人之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 ,“凡是影响于心理的都是暗示。”运用暗示法进行教学就是要创造一种环境 ,它能引起个人高度的学习动机 ,充分激发个人心理动力 ,调动人的心理倾向潜力。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教学观点出发 ,在学习过程中 ,教与学的师生双方信息交流过程中 ,力求把各种无意识因素组织起来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自我发展之目的。暗示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学得好些 ,多些 ,快些 ,获得更多信息量 ,更主要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地自我发展 ,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想象力 ,而且能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2.
暗示是最常用,最有效的非直接行为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教育技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有眼神暗示、肢体暗示、语言暗示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巧妙的运用暗示,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3.
“暗示教学方法”是一种启示性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情境性、愉悦性、非理性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我国一些学校也在试用和探讨。我在教学中也进行一些探索和实践,现将几种具体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暗示是人际交流的一种手段。在学校教育中实施暗示教育有时能收到其他教育形式难以达到的教育效果。本文阐述了实施暗示教育的意义、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谈暗示     
著名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描写女画家琼西得了严重的肺炎,卧病在床,脸朝着窗口,数着窗后砖墙上在风雨吹打下的长青藤的落叶。她想到,等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她就要离开这个人间了。老画家贝尔门得知这一消息后,在这堵墙上画了一片不落的树叶。一夜风雨过后,琼西的女伴为她拉开窗帘时,她看到还有最后一片叶子挂在藤蔓上。第三天、第四天,绿色的藤叶仍在那里,这最后一片叶子顽强的生命力使琼西燃烧起生活的勇气,她的健康开始恢复,并且很快脱离了危险期。这个故事离奇吗?不!人的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  相似文献   

16.
17.
心理暗示分为消极暗示和积极暗示。消极的心理暗示负面影响巨大,能造成恶果;积极的心理暗示有促进作用,可以给人生的希望。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改掉消极的思想模式,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几例暗示信息给予题的归纳总结,分析了暗示信息的存在形式,阐述了善于发现、利用暗信息,挖掘出题目的隐含因素,确能为解题提供捷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暗示教育呢?暗示教育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向个体或群体发出某种信息,以产生心理影响的过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可运用以下几种心理暗示:情绪暗示情绪具有感染性和漫延性。若教师情绪低落,则会使大多数学生情绪低迷,不愿与老师交流互动,进而封闭自己;若教师情绪急躁,则会使学生更加躁动,甚至对抗。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优化自己的情绪,时而充满激情、时而亲和委婉,总之是情绪饱满,学生便会愉快地理解讲授的内容。教师应时刻注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良好的智力活动状态。“乐思方能思泉涌”,良好的情绪能制造…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略地论述了心理暗示的本质特点、种类形式、社会意义等问题,以其引起心理学界的注视,以便更广泛地来研究和运用这种社会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