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是人类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由落后进入先进的重要标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就对这一社会分工表示肯定和支持。他说:“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但是,长期以来,有许多学者专家,包括《孟子译注》的作者杨伯峻先生在内,都把“治人”之“治”解释或翻译成“统治”之意。众所周知,“统治”是指一个阶级凭借政权对另一个阶级行使支配权,用这一词语表达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关系是准确的,但要用它表示劳心者与劳力者,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关系,不但与“治人”之“治”的本意相悖,更与孟子的原意相悖。 孟子的这一名言,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是孟子与陈相辩论有关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时,由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个方而对《孟子·滕文公》五种版本的译文中有较大出入的句子进行了比较分析,评论各自的得失,探求古文今译的一般规律。《滕文公》是《孟子》的第三篇,它通过孟子与滕文公“道性善”,细致而深刻地阐述了孟子的性善沦、仁政学说、民本思想、教育思想及伦理道德观,同时提出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等著名沦点。展示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多年来,我国出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前战国中期儒家的主要代表盂轲,继承并发挥了孔丘的思想,疯狂反对社会变革,竭力兜售“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反动说教。反革命两面派林彪,捡起孟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块破烂,恶毒攻击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孔门的正统道学家们也竭力鼓吹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一种社会“分工”,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对于这种反动论调,我们必须批判。  相似文献   

4.
《人文杂志》1981年第5期发表的王魁田先生《孟子的“劳心”与“劳力”说小议》—文,笔者拜读后,有一些不同意见。孟子在反驳了陈相所引许行的农家学说,要求“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的观点后,进而推出“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来,旧中国的教育是奴隶主手中的教育、地主阶级手中的教育和资产阶级手中的教育,它们都是竭力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奴隶主的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专政服务的。这种教育的传统是使劳心与劳力分离。孔子的“学而优则仕”,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为其代表。现在我国是正向着共产主义社会高速度前进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教育是共产主义教育。共产主义教育是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的强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读书人(现在的说法叫“知识分子”)按来源大概可分两类,一类出身“书香门第”,其中不乏祖上做过官的,可以说早已跻身孟子所说“治人”的“劳心者”之列。另外一类则不幸呱呱坠地于原来不识字而“治于人”的“劳力者”,主要是农民家庭,祖祖辈辈脸朝黄土背朝天,一谷一粟都靠汗水换得。他们读书的主要目的,便是改变命运,挣脱那把自己牢牢捆绑在土地上的绳索。这种靠读书而走出“农门”、也就走出贫困的过程,直到今天仍在继续,只要看看中央电视台一个名叫《圆梦行动》的专题节目便可明白。  相似文献   

7.
两千多年以前,没落奴隶主贵族的代言人孔孟,散布什么“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什么“父母在,不远游”、“忠孝”、“仁义”、“三纲五常”等等。这一整套反动思想,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视为至宝,放肆宣扬。在无产阶级革命的今天,它依然残存在人们头脑中,不肯轻易地退走。林彪这个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  相似文献   

8.
一、中职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十五”期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相反,中等职业教育却陷入招生困境。主要表现为生源减少且质量低下和招生市场混乱二个方面,严重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有着浓厚的“述而不作”之文人积习,缺乏西方人求真务实的技术实践。在上千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文化传统支配下,现代家长人们对技术谋生不屑一顾,  相似文献   

9.
《孟子》二章,节选自《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孟轲和他的弟子万章等人合著的。是一部记载孟轲的政治主张、哲学理论等的散文著作。孟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公元前三八五年,卒于公元前三○四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孔子以后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继承并发挥了孔子的学说。主张法先王,施仁政,行王道,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横征暴敛和不义之战。他重视教育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和作用。他说:“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教人注意存心养性,深造自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他过分强调人的主观精神作用,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其思想基本属于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这些,都是应该扬弃的。孟轲的文章,气势磅礴,语言流畅,持论说理雄辩有力,又善于运用排比、比喻、夸张手法,故说服力强,对我国散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口招生:中高职衔接的关键所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3条规定:“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培养各级各类应用型人才和有技能的劳动者,直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为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服务,它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但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实际上还相当低。这里牵涉到社会认同度低的原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职业教育培养的恰恰多是“劳力者”。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1]层次高的人干事业,层次低的人谋职业。这些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对职业教…  相似文献   

11.
“双元制”在我国真的能成功推广吗?笔者认为,至少在现阶段是行不通的。首先是观念问题、德国“双元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德国人把职业技术教育看成是一种终身教育,它关系到每个人一生的稳定就业。而在我国传统上却一直保存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教育仅仅是为了能“学而优则仕”,它是改变宗法等级身份的手段。即使在今天的中国,当人们提起职业教育时,通常是以一种“不屑”的口气,大家已经把职业技术教育当成了是低一级的“分流”教育,现行的“普高热”就反映了人们的这一C态。其次是角色…  相似文献   

12.
陈晓华 《班主任》2011,(2):54-55
劳动的概念,在都市人群中已经被异化,几乎仅与农民工有关系。在人们的观念里,劳动被区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者依然艰辛,体力劳动的价值被严重低估;而脑力劳动者却有着"阿Q"式的精神贵族的傲慢与偏见。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观点虽然不对,但在当下社会现实中,似乎仍然大有市场。在普通高中,迫于高考的压力,素质教育轰轰  相似文献   

13.
名人名言     
正自然科学的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重理论、轻实验的落后思想,对发展中国家的科学青年有很大的害处。——丁肇中殨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达·芬奇  相似文献   

14.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它纳入“四书”体系,达到与“五经”同尊的地位。“诚”是《中庸》的核心范畴,诚分为天道之诚和人道之诚,诚道横通内外,是内圣外王之道;纵通天人,是天人合一之道。求城、思诚可以把握中庸之道,修道进德、至诚不息是致知成功之路。1“诚”的内涵 孟子和荀子最早从哲学意义上论诚,《孟子·离娄上》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以诚为自…  相似文献   

15.
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在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肩负着使命的现代中职教育,应该怎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这是需要中职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观念,学历崇拜、轻视技能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偏爱”普通教育等现状,导致了职校学生社会地位较低,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一、社会的价值取向职业教育处于社会经济系统和教育系统的交关部位,也就是在文化体系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交界处。因此它对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引起的环境变化等较之普通教育更为敏感。它一方面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诸如“读书不必种田,种田无须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另一方面也有力地冲击文化体系的深层结构,使其内核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综观近几十年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经济上的需求往往成为教育改革的原动力。近十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的…  相似文献   

17.
孟子的“劳心劳力”说和“民本”思想,都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组成部分,二者是一致的,不矛盾的。孟子所要求的“劳心者”是圣君贤臣,不是暴君污吏,他们必须施行仁政,有功于国于民。  相似文献   

18.
正从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开始,体力劳动被人们定义为"下等人"所做的事。如今,在唯分数论思想的影响下,体力劳动更是被边缘化,被学生和家长抛在脑后,这种偏激的思想让我们为学生和家长感到遗憾。教师必须矫正学生、家长错误的劳动观,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积极向上的劳动观。"还是劳动好玩儿"。如果让劳动变成有趣的事情,学生其实是乐意去做的。某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雪停后,我班被安排清洁区的扫雪任务。班里的小军是一个  相似文献   

19.
劳动者素质的忧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这本来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在中国,这个本来应该相对平衡的天平好象没有平衡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根深蒂固,尽管历代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称绝的灿烂文明,他们依然是被“治”的对象。在“文化大革命”中,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成为“臭老九”,被关进牛棚进行改造,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蒙受重大的损失。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升,与此同时,产业…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深刻揭示了孔乙己这样一个下层知识分子被他自己所虔诚信奉的封建思想和衷心拥护的科举制度愚弄以至毁灭的悲剧。那么,鲁迅先生在作品中是如何表现这一悲剧的呢?本人认为,他主要是通过孔乙己理想与结局之间的强烈反差这样三条线索来表现的。线索一:孔乙己由自命清高的穿长衫到最终不得不穿破夹袄,表现其精神追求的悲剧。科举制度一再宣传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封建思想,孔乙己对此深信不疑。因此,他才满口之乎者也、把什么君子固穷、多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