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台学院学报》2014,(3):43-46
在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中,一些因失职、渎职而被问责的官员却在极短时间复出,这引发了公众的普遍质疑,严重影响了行政问责制度的威信。建议找出官员复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其消极影响及原因,并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构建责任意识主导的行政文化、制定被问责官员复出的专门法律、完善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这是解决当前我国官员复出失范现象的必由之路,更是巩固十八大以来反腐成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张景 《天津教育》2009,(3):11-11
去年9月以来,“问责风暴”席卷全国:山西襄汾尾矿溃坝,全国范围的“三鹿奶粉事件”,云南阳宗“海污染事件”,广东深圳“9·20”特大火灾……在这些事件中都有一批官员被严厉处分。“问责风暴”发力以来,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双下降,重大事故大幅下降。这启示我们:规章制度的力量在于执行!  相似文献   

3.
从非典期间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市长孟学农被免职以来,短短一年多时间,中石油集团、北京密云、吉林省吉林市、浙江海宁、湖南嘉禾、安徽阜阳、中国疾控中心等地的一大批官员,又先后因重大责任事故和违纪违法事件而“下课”或遭严厉处分。舆论惊呼:“问责风暴”正在中国政坛掀起。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推动下,有关官员被问责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在国务院责成查处的6起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件中,被问责的官员就达百人之多,其中不乏省部级、地厅级高官。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溃坝”和“奶粉”等事件引发了新一轮官员问责风暴,数十名官员被免职,这是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大规模处罚失职官员后的又一引人瞩目的举动。胡锦涛总书记9月19日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指出,  相似文献   

6.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上级试图构建数字生产体制以实现透明、精准、精细化治理。数字生产体制为上级激发下级的积极性提供了动力,但数字生产体制的内在困境使得基层官员产生了表象策略、机构策略、政策策略和反向策略等避责行为,形成“低问责均衡”。“数字避责”是官僚体制的内生产物,是基层官员面对不确定性风险和问责高压的选择,也是官僚理性的体现。基层官员以制造数字景观、形式主义等行政程序来应对技术治理要求,重构了权力链,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问责主体的意图。在未来的国家治理中,应该重新定位行政规范化、技术化导向,缓解技术理性的过度膨胀,构建良性、健全的问责链,为基层官员创造敢于担当尽责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自2003年"非典"突发与平息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将近有200多名官员因重大责任事故、恶劣违法事件而引咎辞职或遭严厉处分,一场"问责风暴"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许多因重大事件被问责的行政领导纷纷复出,引发了民众和舆论的高度关注。问题官员复出一直是敏感话题,也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官员被高调问责后又低调复出,其合法性遭到媒体和公众的置疑,这对行政领导问责制度的公信力产生了重大负面影响,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行政问责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构建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重要途径。自2003年“非典”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构建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无可否认,其制度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在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构建中仍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本文从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概念着手,分析机制混乱的现象和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完善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非典时期开始,问责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行政问责从非常时期的"临危受命"到现在的"走进制度的笼子",反映了问责体制的科学化、制度化。而问责方兴未艾,曾被问责的官员复出又成为焦点。目前,我国问责制的现状和瓶颈是在我国官员问责制不断科学与合理的情况下,由于相关规定的缺乏和不完善,致使官员复出机制不健全。近段时期以来,由于问责而"落马"的官员纷纷复出,加上缺乏程序上的公开和透明,使得公众对于问责制的公正性、合理性及合法性产生怀疑。  相似文献   

11.
行政问责制下的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初步建立起来,在随后几年中得到了广泛的推行和发展,对于相关官员被问责后的情况、特别是被问责官员复出,日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在我国信息社会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被问责官员复出已不再是纯粹的个人问题,它反映了我们行政问责制和官员复出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本文主要对被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当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关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山东教育》2011,(1):123-124
“教育问责地市‘一把手’.把本地教育责任考核与干部政绩挂钩,教育指标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不能评优、推荐先进,原则上不能提拔。” ——这是广东省近日出台的政策,实在是百姓与教育业的幸事,应该是值得拍案叫好的做法。然而“一把手”问责、把教育放到官员升迁中“一票否决”的位置上,只是一味急救药。“百年树人”的教育,最需要的是执政者理念的根本转变和依法治教的长效制度。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新亮点的官员问责制,是推动政治文明的又一显著标志。所谓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21世纪以来,问责制在我国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还存在着职能分界模糊权责不对等、责制主体缺位、制度不完善、问责的政治文化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实施厘清官员职能分界而实现权责对等、加强异体问责实现问责主体多元化、完善问责制度和繁荣官员问责文化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足球与教育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10,16(1):F0003-F0003
最近中国足球圈内的爆料不少,最重磅的要数中国足协的三大官员被警方带去“协助调查”。三大官员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不知道,也不去过问、不想过问。我只想知道是谁提拔了他们?提拔的理由又是什么?中央组织部早就说了不能“带病”提拔,为什么他们上任不足一年就被警方带走了呢?有病没病的难道组织部门就不知道吗?所以,问责是需要的,也是必须的。不论是有病提拔的,还是有病被提拔的,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的问题艰巨啊,繁重啊,任重道远啊!  相似文献   

15.
资讯·声音     
《河北教育》2009,(6):3-3
“校舍因质量问题遇灾垮塌,要问责当地政府。”;“总的原则是,加分越少越好,范围越窄越好,尽量减少通过不当加分造成的不公平,减少钻空子现象。”;“就如同自行车,对人们来说是好的交通工具,但是并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喜欢骑车、必须骑车,或者是被强迫着参加自行车比赛。”;“这么多的孩子都去参加奥数班、上奥数培训学校、参加奥数比赛,这样做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并造成厌学情绪。”;“我觉得这不是不合理,而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6.
“校舍因质量问题遇灾垮塌,要问责当地政府。”;“总的原则是,加分越少越好,范围越窄越好,尽量减少通过不当加分造成的不公平,减少钻空子现象。”;“就如同自行车,对人们来说是好的交通工具,但是并不能强求每个人都喜欢骑车、必须骑车,或者是被强迫着参加自行车比赛。”;“这么多的孩子都去参加奥数班、上奥数培训学校、参加奥数比赛,这样做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并造成厌学情绪。”;“我觉得这不是不合理,而是违法的。”;  相似文献   

17.
应琛 《学习之友》2013,(9):19-20
2013年年初,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官员形象危机2012》,为中国官员形象把了把脉。该报告指出,村干部、基层官员、高层官员、执法官员以及准官员为五个高危官员群体,而官员面临的五大形象危机被概括为:性丑闻、露巨富、被扒光、被牵连和被假冒。“2012年,官员形象危机处于高危状态,危机事件高发、易发,官员形象的形势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8.
行政问责制的推行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由于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而引发了公正危机、信任危机、责任危机和民主危机,致使行政问责制的效果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化解这些危机,具体措施应有:明确权责,准确地界定行政问责客体;强化异体问责,实现行政问责主体的多元化;拓展问责范围,保证行政问责事由的全面性;建设透明政府,实行阳光问责;加大惩处力度,增强行政问责的威慑力;完善问责程序,实现行政问责的规范化;完善问责官员复出机制,防止官员"带病复出";培育新型问责文化,创造良好的行政问责环境.#  相似文献   

19.
实行官员问责是我国推进政府体制改革,打造责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当前,官员问责制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官员问责制度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明确权责划分、扩大问责范围、规范问责标准、加强异体问责、完善问责程序、建立合理复出机制、培养问责文化是完善这一制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在2003年非典危机中启动的问责制,已从非常时期的非常措施走向了制度化的轨道。“可问责政府”的理念在中国的行政改革中得到全面推行。问责制一方面彰显着广泛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推行过程中某些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情况,这使得对于规范我国官员问责的执行过程成为必要。特别是基本原则的研究对于我国官员问责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关于基本原则涉及的具体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提出了责任法定原则、正当程序原则和民主参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