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春     
读春●王跃我读春,春是一本古老的书;我读春,春是一本崭新的书。说春古老,是说年年有春。打开她,你会发现春总是把姹紫嫣红带向人间后,悄然地滑入夏日,穿过金色的深秋,冲破寒冷的严冬,又一次把绿色铺满大地。说春崭新,是说春年年不同。打开她,你会发现年年的春...  相似文献   

2.
春来啦     
<正>立春位于二十四节气之首,“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此,春之序曲奏响,春之序幕拉开,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启啦!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天总是赞美不尽,而我对春风情有独钟。春风是信使、是能手、是巧匠,于是有了“春风吹又生”,有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有了“二月春风似剪刀”……风和春立,万物萌发,一派鲜活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觅春     
春.是什么样的呢?春.又在哪里呢?迈着轻盈的脚步,怀着好奇的心情,我找寻着这醉人的春。  相似文献   

4.
《郑板桥轶事》记载,一天,郑板桥应邀与几位秀才一起春游,兴之所至,边欣赏春花美景,边吟成一首嵌满“春”字的《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笑开口:‘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的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大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由于技巧娴熟,所嵌“春”字自然流畅,不但无“重复”之病,而且生动、新颖,另有一番情趣。 (《特区时报》1998年1月15日转自《资料卡片杂志》)  相似文献   

5.
读春     
我读春,春是一本古老的书;我读春,春是一本崭新的书。说春古老,是说年年有春。打开她,你会发现:春总是把姹紫嫣红带给人间后,悄然地滑入夏日,穿过金色的深秋,冲破寒冷的严冬,又一次把绿色铺满大地。说春崭新,是说春年年不同。打开她,你会发现:年年的春都有新颜、新绿。当第一片  相似文献   

6.
    
春是嫩叶上黎明赠予的晨露,春是暖风中自然吹拂的轻纱,春是冬接踵而至的轻盈脚步,春是夏绚烂华丽的浪漫帷幕。 这个春既平常,又奇异。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能将它比为“油”,还体现不了它的珍贵?可今年的春雨却连绵不断,有时细如穿针棉,有时烈如圆润的珍珠项链断了线,不但频率繁复,而且喜怒无常。我不禁联想到人的性格,联想到林徽因的《谁爱这不息的变幻》。是啊,我们总是会在平凡的处境之中革故鼎新,这“新”总是被心灵认可,又与现实格格不入。总是创新的,俏丽的,但却突出了自己尖锐的思维,所以这春细想想也不再奇异。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富有灵性,冰雪聪明,甚至比人还要略胜一筹。  相似文献   

7.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它脍炙人口,俊雅清新,读来似行云流水,似轻歌短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不能不归功于它独特的艺术特色。一、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从整体看,《春》是按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构思的。先写春未至时人们对春的渴盼,再饱蘸笔墨写春至时的美景,最后以饱满的激情盛赞春的蓬勃活力,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而这种构思又与作者思想感情发展是一致的,整篇文章似乎是作者正在向你娓娓地描述、柔柔地低语,好像注满春水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把读者带进春的意境。从局部看,作者绘春时,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先…  相似文献   

8.
春的消息     
春雨挤进小溪,蹦蹦跳跳多么欢喜,它要把春天来到了的好消息,急急忙忙去告诉大地。春风刷绿柳丝,摇摇摆摆多么得意,它要把春天来到了的好消息,高高兴兴向人们展示。啦,春雨春雨送来春消息,大地听了好年景花开美丽;啦,春风春风送来春消息,人们看了好日子幸福开犁。又春的消息@程建国~~  相似文献   

9.
我一向是喜爱春的———那春的斑斓,春的可爱,春的朝气,春的温馨,无一不使我感到惊喜,感到甜蜜……我一向是喜爱春的———那说不出的斑斓。淡淡的薄雾好像从池水中升起的缕缕轻烟,低低地漂浮在水面上。朝阳透过薄雾又为这池春水涂上一层瑰丽的色彩。清风过处,池塘上闪烁着迷人的红光,远处近旁飘来缕缕芳香。池旁,一丛丛细嫩的小草,草南京市中学生文学总社作品专辑丛中零星地开着白的、蓝的、黄的小花,走在上面仿佛信步在一张巨大的、黄绿色的、缀着鲜花的地毯上。春,是斑斓的。我在山坡上悄悄地观望,我在画上默默地涂抹,我在…  相似文献   

10.
    
<正>轻轻地,轻轻地,春踏着愉快的脚步走来了,大地上又响起了她银铃般的笑声。就像一个旅行者,春踏遍四方,播下春的种子,传播春的信息。她唤醒冬眠的动物,踏破河里的厚冰,并用她那火热的柔情,  相似文献   

11.
春伢一出生,那条大黄狗就已在家里好几年了。因为春伢的父母外出打工,春伢就由奶奶带着。奶奶既要照顾春伢,又要经营春伢父母留下的几亩地,经常顾了这头丢了那头。所以,奶奶去做农活时总是把春伢和狗关在家里。春伢开始学走路时,大黄狗就自觉地担当起了春伢“拐杖”的角色,它弓着背,高度正好在春伢的小手够得着的位置,春伢蹒跚挪步,大黄狗也慢慢朝前移动。春伢走累了时就伏在大黄狗的身上休息,这时候,大黄狗总是一动不动,像一个柔软舒适的大枕头。春伢学走路时经常跌倒,大黄狗可通人性哩,每当春伢踉踉跄跄要跌倒时,它就会吱…  相似文献   

12.
春之潮     
每一条小淇那在跳获奔跑,每座山岗那在鸣响效号.春来啦,春来啦,襄拢人心的春之潮。把遥远的梦推到浪尖,把深沉的爱溶进波涛,把赚色的帆高高杨起,让不灭的情熊熊然浇。吞之潮—潮声熟悉又古老,春之潮—潮声急捉又热问,春之潮—潮声激动又自信,吞之潮—吞天里的中国在欢笑。春之潮@岗川~~  相似文献   

13.
走春     
正当心还倦怠在冬的被窝里懒散的时候,梦的脚步已经在春的世界里行走,稍不留神,我们已经不由自主地踏入2016年的春天。静静地享受春的情韵、春的思忖、春的情怀,倾听春的脚步声,与您分享走春的点点滴滴,分享荡漾在心中的旋律。对于2016年的到来,不少人仍然睡眼惺忪地沉浸在昨夜的美梦当中,当然更多的人伸长脖子探视自己在已经开始的一年中运气如何。在我屋内墙角蛰伏了一个冬天的葡萄树又一次吐出了翠叶,她同我一样又一次探头探脑地走进  相似文献   

14.
春·年     
春《说文》:“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日、艸、屯,表示的意思是,时日到了,草木就生长起来。屯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既表形象,又表声音,所以这个“春”字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的“春”字与《说文》的“春”字略同。甲骨文中,尚无四季的称呼,所以这个“春”是表示时候,而不表示后来四季之一的“春季”。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个绿盈盈的春天,坐在桌前,抬眼偶见———窗外绿一片,活闪闪,送眼前。又是一个自学考试的日子,坐在桌前,书一摊———知识长河中,珍珠点点,采不完。春去春会来,自考年复年,人生如朝露,青春须臾间,充满自信,充实生活,自会飘飘成仙。春,希望的源泉。春@张智慧!河北省临漳县西羊羔乡杜城营村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的《春》(宋文翰编,一九三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初中国文》第四册曾选用《春》,原文最初发表何处,尚未查出)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曾选入一九六三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现在又选入全国统编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春》主要是写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写了作者盼春的心情和对春的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由衷喜爱和热切向往。文章开头作者连说“盼望着,盼望着”,表现了他盼春的殷切之情。接着,用拟人的手法写道:“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仿佛俯身大地,侧耳静听“春天的脚  相似文献   

17.
冰融了是春,粼粼春水,汪汪一碧,却又闪着些许幽蓝的光。风吹皱了水面,吹开了心情。我真想这样对风坐着,看那吹皱的水面上,波纹欢跃着奔向自己,自然地舒展,多么自由。  相似文献   

18.
王睿悦 《音乐世界》2010,(23):102-105
走出纯爱校园电影《好想告诉你》中的风早翔太,褪去爽朗羞涩的外衣,真正的三浦春马是一个简单而又行动派的人。对于恋爱他积极主动,对于生活他朴素平凡,对于朋友他愿意聆听,他是三浦春马,简单的爱,只因简单的你……  相似文献   

19.
春的门槛     
一跨进春的门槛,你便走进另一个世界了。 你所有的感官,便被那异样的暖烘烘的氛围笼罩着。 你不由得兴奋,不由得跃跃欲试,不由得不去想做些什 么。 谁也说不清春是什么,但所有的生命都被感知了:春, 是又一次开始。 春的大地上,色彩开始丰富起来,不再固守着雪的洁 白妥訇钓林子里,声音开始争鸣起来,不再显示宁静是惟一 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中是一个十分丰富的审美意象体系,在诗人的笔下它千变万化:时而是生命魔力的象征,时而化成绵绵情思,时而又成了理想与企盼的化身。本文以春所包含的自然审美价值为出发点,论述人类对这一审美意象的认识过程,探讨诗歌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催化作用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中国诗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