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2.
晚宋江湖诗派取法晚唐,晚唐体卷土重来。杨万里倡导的“晚唐异味”,经姜夔、四灵转接传承,逐渐凝定为江湖诗派的诗学取向。他们以晚唐济江西,带有诗风变革的明确意识,却走向了师法晚唐贾岛、姚合等几位中小诗人,呈现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狭深取向。有鉴于此,江湖大家戴复古倡导效法陆游,江湖诗宗刘克庄在肯定杨万里的同时,亦刻意倡导取法陆游。戴、刘借鉴吕本中矫正江西诗学“以苏济黄”的诗学模式,倡导“以陆济杨”,希图以陆诗的深广社会现实内容来补济晚唐体内容的贫乏单调,以陆诗悲健雄浑的艺术风格来矫正晚唐体诗境的琐屑纤微。这样允当的诗学引导,使得江湖诗派于晚宋独领风骚数十年。  相似文献   

3.
在经历了初唐和盛唐的历史变迁后,晚唐诗的总体特征显示出了相对独立性。著名汉学家、翻译学家宇文所安所著的《晚唐诗》英译本,一方面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反应与感受,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晚唐诗中的独特美学因素。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分析《晚唐诗》英译本的中英文美学特征,以英语读者的视角辨析宇文所安使用的晚唐古诗英译策略,以期对此类古诗的翻译和传统文化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崔霞  赵敏 《天中学刊》2004,19(1):83-86
杨万里将晚唐诗作为摆脱江西诗风、疗救江西诗病的药方。为此,他有意无意的将晚唐诗加以理想化.将之提升到“《风》、《雅》之遗音”的高度。这种理想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杨万里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永乐大典》残卷中,保存了一批很值得珍贵的来代江湖诗人的资料。笔者曾将其辑集出来,以补四库全书《江湖小集》和《江湖后集》之阙,并先后撰成《宋人江湖诗补遗》(载《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和《宋人江湖诗后补》(载《渤海学刊》1990年第1期)二稿。现再将剩余的佚名江湖诗三十九首录出,作为续补。这样,今日所能见到的《永乐大典》残卷中所载录的宋人江湖诗就已经全部整理出来了。  相似文献   

6.
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十抄诗》收录了不少中唐至五代的佚诗,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本文在参考有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晚唐成都籍诗人雍陶的佚诗入手,对《十抄诗》的文献价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在继《初唐诗》、《盛唐诗》的研究后,又以新的文学史视角来解读《晚唐诗》。对9世纪诗学的文本细读和文本留存的文化分析构成了宇文所安晚唐诗歌研究的显著特征,正如宇文所安所说,晚唐诗的讨论始终"放置在当时诗歌的背景及手抄本文化的问题中来考虑"。  相似文献   

8.
杜牧(公元803-853年)是晚唐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明胡应群在《诗该》中曾论道:“俊爽若牧之,藻绮若庭药,精深若义山,整密若丁卯,皆晚唐锦锋者。”可谓中的之言。“俊灾”就是英俊豪纵,是杜牧诗的主导风格,这在古人的诗文及评论中多被认同,如刘熙载《艺概》把杜牧和李义山的诗作了比较,说“社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锦邈”;南来著名词人姜白石在《扬州慢》中对杜牧称为“江郎俊赏”,同样都突出杜牧诗中的“俊”。杜牧诗的“俊爽”风格大都体现在咏史诗中。《感怀诗一首》、《郡斋独酌》、《河煌》、《赤壁》、《题桃花夫…  相似文献   

9.
“江湖”一词,有时专指长江、洞庭湖及其周围地区,《蒹葭》中“江湖后摇落,亦恐岁磋跎”之“江湖”亦然。这首诗写在秦州,借蒹葭的摇落而自伤,并伤失志之贤士,其所伤者,当指因流放夜郎而飘泊于江湖一带的李白。一说“摧折不自守”,一说“青冥亦自守”,《兼葭》与《苦竹》有密切联系。在《苦竹》中,杜甫除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愿,亦希望李白在获赦之后也能如此。后来他在成都写《不见》诗,即呼唤李白:“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本文吸取了前人注释成果,在《兼葭》所隐喻的对象如两诗的联系方面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李昉之诗     
王静 《现代语文》2006,(10):14-15
宋末元初元方回《送罗寿可诗序》曰:“诗学晚唐不自四灵始,宋划五代旧习,诗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白体如李正、徐常侍昆仲、壬元之、王汉谋。”。在宋初“白体”诸家中,李防可谓当时主要的宗白诗人,据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一云:“畴诗务浅近,效白乐天体。晚年与参政李公至为唱和友,而李公诗格亦相类,今世传《二李唱和集》是也。”  相似文献   

11.
从古到今,以草命题为诗者不胜枚举。在群诗之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可称为压倒群雄冠绝古今之作;另外晚唐诗人徐寅虽在文学史书未曾留名,在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仅写有不足三行的传记,但他的《赋得路傍草》诗亦堪称与白诗相匹敌的以草为题的名诗。今将两诗加以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山行》是小学语文第7册人教版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其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杜牧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相似文献   

13.
《诗人玉屑》的唐诗观可以从它对盛唐诗和晚唐诗的理解来梳理,表现为盛赞"李杜"典范,重点是扬杜抑李,并且推原汉魏,诗法盛唐。总体上它的唐诗观,设立了双重目标,崇尚盛唐李杜为首的汉魏古诗气象,认为这个目标遥不可及,是个理想,因此转而设立晚唐目标,并发现晚唐诗含蓄讽喻价值,从而与宋代诗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相契合。  相似文献   

14.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者上至帝王、下迄士子,层面较广;《全唐诗》中元宵诗大致分为四类;《全唐诗》中元宵诗的创作时代覆盖了从初唐、盛唐、中唐直至晚唐的整个唐代。  相似文献   

16.
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不仅是一首传诵十分广泛的诗,而且也是被后人改为其他文体形式最多的诗。  相似文献   

17.
李商隐《无题》诗是晚唐诗坛的一朵奇葩。而女性化特色正是其魅力所在。李商隐《无题》诗主要在语言形式和思想情感两方面体现这一特色,并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臣妾人格和失意人引月为知已的心态两方面探讨了这一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晚唐诗风大多色泽艳丽,格调低沉。杜牧诗歌却以“雄姿英发”(《蕊概》)称于绮靡颓废的晚唐诗坛,但晚唐诗坛的颓废感伤情调在其诗中也隐约流露,主要表现在伤今怀古的悲悼情绪和明哲保身的处世思想上。其主要原因在于晚唐时代颓败的黑暗现实给诗人投下的心灵阴影及希望与失望、热情与冷遇而导致的个人心理平衡的失调。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六百余首诗中有二十首 《 无题》诗,此类诗是爱情诗或寓托诗,历来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两个提法应并存 ,两者间没有严格的界线,政治寓托是通过写爱情的方法表现出来的,爱情诗也渗透着诗人 的某种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无题》诗是晚唐诗坛的一朵奇葩,而女性化特色正是其魅力作在,本力图发掘李商隐《无题》诗在语言形式和思想情感两方面所体现出的这一特色。同时,本还从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臣接人格和失意人引月为知已的心态两方面探讨了这一特色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