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得到帮助的人再去帮助10个人,这是对帮助者最好的感谢;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这个人去帮助10个人,想以此找到最想见的"母亲"。一个孩子对母亲的爱竟如此深沉,可爱可敬!9岁的孤儿德比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他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这个人去帮助另外10个人。他想,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总有一天自己的母亲也会成为被帮助的对象。他对母亲的这份深沉的爱感动了整个德国,人们掀起了"十件好事"的行动,德比  相似文献   

2.
九岁的孤儿希里逊为了寻找母亲,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每帮助一个人,就请求他去帮助另外十个人。希里逊希望以这种爱心传递的方式,让自己的母亲在某一天也成为被帮助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2003年母亲节,节日的温馨气氛再次燃起了伊特洛孤儿院孤儿德比对母亲的思念.电视机内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帮助父母修剪草坪,德比对修女说:"我也想帮我父母干活!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修女沉默.德比伤心地跑到街上,街头上有那么多母亲,可没有一个母亲是他的.  相似文献   

4.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2003年母亲节,节日的温馨气氛再次燃起了伊特洛孤儿院孤儿德比对母亲的思念。电视机内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帮助父母修剪草坪.德比对修女说:“我也想帮我父母干活!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修女沉默。德比伤心地跑到街上,街头上有那么多母亲.可没有一个母亲是他的。  相似文献   

5.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2003年母亲节,节日的温馨气氛点燃了伊特洛孤儿院孤儿德比对母亲的思念。电视机内一个6岁的小男孩在帮父母修剪草坪,德比对修女说:"我也想帮我父母干活!你知道他们在哪里吗?"修女沉默。德比伤心地跑到街上,街上有那么多母亲,可没有一个母亲是他的。  相似文献   

6.
谁都有自己的母亲。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母亲是最亲最亲的人。母亲孕育了子女,用自己鲜红鲜红的血,用自己体内储藏的热力和养料;母亲培育了子女,用自己热切的期盼。用自己谆谆的教诲,用自己生命的全部。母恩如山。用“母亲”这两个字眼来指代伟大、无私、奉献,是再妥帖不过的了。作为一个公民,他也有自己的“母亲”,这个“母亲”就是他的祖国。祖国母亲是孕育公民体魄的沃土。树高千文,叶落归根,祖国是每一个公民的“根”。祖国母亲是培育公民人格的温床。一个成熟的公民,他也许会有自己的鲜明个性, 但是,改不掉的是乡音,忘不了的是故土,你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都有着祖国留给你的、永远也褪不掉的印记。祖国是每个公民的“魂”。德国的大诗人海涅说:“谁不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这就为我们划出了一道“人”与“非人”的界线。胡锦涛总书记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列于“八荣八耻”的首位,正是出于这样一种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小女孩儿名叫辛迪。她有一个和睦的家,日子过得很不错。但这个家从一开始就缺少了一样东西,只不过辛迪还没有意识到。辛迪9岁那年,有一天到朋友德比家去玩儿,留在那儿过夜。睡觉时,德比的妈妈给两个女孩儿盖上被子,并亲吻了她们,祝她们晚安。"我爱你。"德比的妈妈说。"我也爱你。"德比说。辛迪惊奇得睡不着觉。因为在这之前从没人吻  相似文献   

8.
《德国孩子的“爱情”》讲的是一个中国小女孩在学校里被德国小男生追求的故事。我们的中国小女孩,怀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对待被爱不是像德国的小女孩那样“得意”,而是“愤怒”。可德国的小男生却“坦然”地大胆追求,并不害羞。对待这件事情,德国老师既没有批评他,也没有阻挡他。男孩的母亲更是采取了一种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思维方式,积极引导孩子为了爱,  相似文献   

9.
班主任工作犹如园丁培养花木一样,要有爱心,要细心、耐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首先是一个播爱者.教师要用爱启开学生的心扉,激励学生进取.我们班有个男生,从小失去母亲,是父亲节衣缩食,辛辛苦苦把他带大供他上学.后来父亲积劳成疾,他被迫退学.我知道后,一方面和领导联系,帮他解决生活问题,我还从自己家里拿来钱和衣物帮助他解决学习和生活困难.一方面和学校商量给予照顾.为了帮助他补习功课,我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吃、住都在一起.同时在班内成立了互助小组,提出了“一人有困难,大家来帮助”的口号,帮助这个学生度过了难关.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如果说爱心是教育的基础,细心则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保证.班主任只有细心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10.
你把最好的给予别人,就会从别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美好的发现者我相信你听过这个小男孩的故事,他出于一时的气愤对母亲喊他很憎恨。然后,也许是害怕惩罚,他跑出家里,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传来回音:“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里对母亲说,山谷里有个卑鄙的小孩说他恨他。母亲把他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母亲说的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的小孩在山谷里说:“我爱你,我爱你。”生命就像是一种回声,你送出去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  相似文献   

11.
金钟 《今日中学生》2006,(20):59-61
德比被孤儿院的奶奶捡回去的时候,被一条小毯子包裹着,嘤嘤地哭哑了嗓门.他在孤儿院里一天天长大,尽管奶奶对他无微不至地关爱,他的童年是幸福的,但同时也是孤独的.一晃,德比9岁了,这一年的母亲节,电视里播放了大量关于母亲的节目,他看见了母亲和孩子互相搂抱着在草坪上嬉戏,母亲和孩子手拉着手在商场购物,心里羡慕极了,产生了要找到自己母亲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
爱也会害人     
世上万物都有界限,当然也包括爱,超过了爱的界限,你反而害了别人。我的母亲是一个性格和蔼的人,她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村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受过她的帮助,因此,大家对母亲的印象都很好,母亲在村里的声誉还挺高。一天,一个乞丐来到了我们家门前,他是一个四肢健全的年轻人,他向母亲要些剩饭剩菜或钱,母亲望了他一眼,说:“你去后院帮我把那堆砖头搬到前面来,我会付给你工钱的。”那年轻的乞丐十分不满地说:“我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不愿给就算了,还想让我给你干活儿。”说完扭头就走,母亲也不理睬乞丐,接着做家务。我跑到母亲身边说:“妈妈我想问您一…  相似文献   

13.
最早听周华健深情款款又悲喜交加地吟唱 "你这样一个女人,让我欢喜让我忧,让我甘心 为了你付出我所有"的时候,就爱上了这么一 个对爱如此痴情的男子,想他爱一个女人可以 爱到如此忘我的境界,实属难得。唱到动情处, 他流露出的每一点一滴心痛与隐忍,都会叫人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们的母亲,一个是祖国母亲。我们爱母亲,我们爱祖国。爱母亲,孝敬母亲;爱祖国,从小立志报效祖国。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归来。归途中,他满怀希望,准备为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拎着一只小皮箱,陷入沉思。  相似文献   

15.
纸篓和墙     
有两个爱画画的孩子,一个孩子的母亲给了他一捆笔,一叠纸和一面墙,对他说:"把你觉得满意的画贴在墙上,让每一个来我们家的客人欣赏。"另一个孩子的母亲也给了他一捆笔,一叠纸,并给他一个纸篓,说:"把你觉得不满意的画  相似文献   

16.
爱的哲学     
一群哲学家凑在一起谈论爱是什么。有的说,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感受,是一个人的感情在另一个人身上的真情倾诉。一个人见到陌生人后对他产生了好感,这就是爱。有的说,爱是自发的有目标的行动。爱是有选择的,一个人不可能对陌生人产生爱。有的说,爱说穿了是一种形式,是维系人类向前的力量,是人们彼此感觉温暖的一种形式。有人持不同的观点,说,不论怎样,爱不是形式,爱是一种内容,一种没有人能说得清楚的内容。他们就这样争论着,谁也说服不了谁。正在争论不休的时候,突然,所有的人都没有了声音。一个母亲领着她双目失明的儿子,从他们身边走过。…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一生,从未知到成熟,每一个阶段都是新奇的。 在这里,我所要说的是这十几年来我所懂得的爱。 我是一个爱玩爱闹的人,从小到大在母亲的眼里我都是一个令她伤心的孩子,但这一切对于以前的我从未感到过一丝内疚,相反还会有更强烈的逆反心理。一次次地与母亲大吵大闹后,终于母亲不讲话了。  相似文献   

18.
祝福母亲     
这是一位一局之长给我们写来的。一个人不管他身在何方、身居何职,他对母亲的眷念和爱都是深切真诚的。———编者  相似文献   

19.
物理学家斯坦麦茨(1865~1923)是德国人,后加入了美国国籍。他生下来就是个先天性残障的孩子:左腿伸不直,又是驼背的。但孩子总是父母的心头肉啊!他的父母很爱他,亲昵地叫他小卡尔。他的爸爸是个穷苦的工人,为了养活全家,拼命地做工,挣来的一点工钱,勉强够买几个硬面包。小卡尔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小卡尔刚满1岁,他妈妈就病死了。这可怜的孩子,很小就失去了母爱,幸亏他的奶奶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把小卡尔接到身边,一口水、一口面包地抚养他。一晃,这个失去母亲的残障儿童长到3岁了。奶奶可喜欢他啦,因为他…  相似文献   

20.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我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便是《爱与被爱》。它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一个奉献爱的人。这篇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位伟大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可儿子却不懂母亲深情的关怀,成天忙于自己的生活。一天,他无意中发现母亲原本炯炯有神的眼睛变得暗淡无光,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