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马季手拿着铅笔在图画故书上画呀画呀,很快就画腻了。拿过另一本图画故事书,嚓,在上画了一杠子。他拿起书来,用睛瞄瞄又瞅瞅,嗨,那样子太像在画画的画家了。小马季心里想:“反正呀,谁认不出这是我画的。”小马季又着画了一条线,接着又画了一条…这一条又一条的杠杠,大人不说一眼就能看出:除了小马季,能是谁呢?可他不管大人认得出不出,用铅笔一个劲儿地嚓嚓画,画一杠,再画一杠。把母牛的角掉,改画成一条狗。现在谁也分清书上画的是母牛还是狗了。他继续画,一条杠杠画过,又画第条,第三条,这样,整本漂亮的书画上了杠杠…  相似文献   

2.
知错就改     
写字课是孩子们特别钟爱的,你别看他们握笔的姿势还不那么“老练”,但写起字来却是有板有眼。   一次写字课上,在教“车”字的笔顺时,我把第三笔写成了“ |”。当我让学生口述:“车”字的笔顺时,只说到第二笔,所有的孩子都闭上嘴巴不说话了,一个个瞪大眼睛,疑惑地望着我。我刚要发问,这时平时最认真听讲的小班长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只见他打开写字书说:“老师,第三笔应该是‘横’啊 !”我一下子“醒悟”过来,红着脸说:“老师把这个字的笔顺写错了,这说明老师上学的时候也怎么样了 ?”立刻又有几个孩子举起了小手:“老师…  相似文献   

3.
绍兴才子徐渭,字文长,他有一个别号叫“田水月”,其实就是个“渭”字,这就是谜语中常见的“拆字法”。他如法炮(pao)制的字谜还有不少,如:“二画大,二画小”——打的是  相似文献   

4.
一、起床“你每天什么时候起床?”“当第一缕阳光照进我的窗户时我就起床了。”“这不太早了吗?”“我的窗户是朝西开的。”(猜离合字二) 二、不喜欢中间孩子第一天上学回来,爸爸问他可喜欢上学。孩子说:“我喜欢上学,也喜欢放学,就是不喜欢中间的时间。”(猜四字新词语)  相似文献   

5.
一 这是一件极小的事。 一天,数学教师告诉我,小君上课看画书,警告了两次才装进书包。 “看的一定是很有趣的画书。” “《赤壁之战》,好几本呢!” 我“哦”了一声,心中埋下了“整”他的火  相似文献   

6.
雷平 《中国德育》2006,1(12):76-76
今天,班里乱糟糟的。小 A 的书包被放在了垃圾箱里;小 B 的眼镜被人卸了腿;地理老师将小 C扭到了我办公室里,原因是他上课不听讲,还在纸上画漫画:给地理老师加了一个驴头。我劝走地理老师后,拿起那张“杰作”,意外发现上面还有我,而且画的比我本人年轻漂亮,旁边配了三个字:美女姜。我笑了,对画我的部分大加赞赏,并且表示感谢。我对他说:“老师也很喜欢画画,只是钢笔环境画还可以,画人就根本没法看了,你教我吧。”他狐疑地看了我一眼,眸中分明闪过一丝喜悦,但很快消失了。我又接着说:“从你的画看,你很希望和老师成为朋友,是吗?来,握握手,希望我不是自做多情。”这下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手,笑了,很灿烂。“作为朋友就应该坦诚布公,不隐瞒什么,对吗?  相似文献   

7.
肖力 《早期教育》2005,(5):18-18
一天,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午睡了,睡着睡着,晨晨听到一种哭声,声音越来越大。他轻轻地从床上爬起来,顺着哭声一看,原来是一本小画书趴在地下哭。晨晨问:“你为什么哭呀?”小画书说:“刚才你看画书时,我让你看了许多好看的动物,看完后你应该把我放在图书架上,和我的朋友放在一起,可是你把我扔到地下,还碰伤我。”晨晨听了心里非常难过,连忙去拾小画书。  相似文献   

8.
摆硬币     
傍晚,小华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小华正津津有味地捧着一本书在看。爸爸走过去,问:“小华,在看什么书?”“《开发你的智慧》,是教我动脑筋的书。”爸爸一听可开心了,他问小华:“你这么爱动脑,我来出个题目,你有没有信心把它做出来?”“当然有啦。”小华常和爸爸玩这种智力游戏,每次他获胜,爸爸都会有奖品给他。爸爸先用小圆圈画了一个正方形(如图一),说:“每个小圆圈代表一枚硬币,我用25枚硬币摆了一个正方形,无论是横行、竖行还是对角线,都有5枚硬币。”接着,小华爸爸又拿出5枚硬币,对小华说,“现在,我给你5枚硬币,你来摆一个正方形,使它的横行…  相似文献   

9.
论点辑粹     
吴宗益:谈画外话 为了把校长岗位培训班各门学科基础知识勾通、学活,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讨论题——“谈画外话”。即针对一张儿童画,提出一个讨论题。由主持者按实际情况介绍画内话,然后由学员用所学各门学科观点谈画外话。 主持者介绍:我三岁半的小孙子从幼儿园放学回来,进门就高兴地说:“爷爷:我画了一张画,老师给了一百分加红旗。”我接过画左看右看不知所以,上面横一画,竖一画,左一画,右一画,乱七八糟地画了一满纸,我用怀疑口气问,老师凭么事给你打100分加红旗,究竟画的是个什么?他歪着脑袋说:“老师教我们画的面条。”我定神细看,是画的面条!我连声称赞,画得好!画得好!画得实在好!值得打100分加红旗。可也巧,就从画了这张打了百分加红旗的画后,他不逃学了,上学的积极性特别高。这里我不禁要问:一张小小的画为什么能充分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呢?大家沉思片刻,一场理论联系实际的热烈讨论展开了。  相似文献   

10.
上学期,学校决定将一位自称“齐天大圣”的“调皮王”转到我班。这位学生爱看小画书,一有空就“泡”在“画书”摊里。他头脑反应快,小点子多,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拖拉不做,学习成绩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个别谈心,  相似文献   

11.
放学了,小马虎飞一般地跑到家,打开本子,做起了作业。小马虎是谁?他就是森林小学305班头号马虎——小猫咪。瞧,小马虎三下五下就做完作业下去玩了,我们去看看他吧。小马虎来到楼下草坪上。呀!这是怎么回事?草坪上有一道道裂缝,仔细看,这些裂缝就像一个“草”字。这时,草坪上走来了三个人,他们的衣服上都画着一个字,分别是“澡”“操”“躁”。小马虎刚要打招呼,脾气暴躁的“躁”先开口了:“小马虎,你是没长眼睛吗?把我的家搬到浴缸里了。”“是呀是呀,我的家也让小马虎搬走了。”“澡”和“操”附和道。“我到底怎么了?”小马虎有点摸不着头…  相似文献   

12.
曾记得有一天,我指着走廊上两排雪白的瓷砖墙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想想,这上面可画些什么呢?”“老师,画《小蝌蚪找妈妈》吧!”没想到孩子们居然一起这样回答。原来,他们刚在语言课上学过这一个故事,那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使他们久久不能忘怀。我灵机一动说:“好啊,谁能告诉我,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又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书”》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小品文,语言生动活泼。它以地质勘探队员叔叔和川川的对话为主线,向小读者描绘了“书”中的字、画以及“书”的作用。前不久参加教研活动,笔者听到了《最大的“书”》的两个不同教学案例。[案例1]师:岩石是最大的书,那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小朋友们读懂了什么知识。生:我读懂了岩石是一层一层的,我们的书是一页一页的,很像。师:你读得真认真,而且读懂了岩石的形状像书。(板书“形状”)其他小朋友还读懂了什么知识啊?生:我读懂了岩石跟我们的书一样都有图画。师:有些什么画啊?生:岩石…  相似文献   

14.
弟弟今年5岁了,走起路来笨笨的,像只小企鹅,语言和想象力却异乎寻常的发达,常常逗得我们捧腹大笑,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开心果”。一次,我发现他把“鸟”字头上的一撇写成一点了,让他改正。他却睁大了眼睛说:“小鸟的头就是这样的。那是小鸟的嘴巴。”我仔细一看,那一点自上而下微微倾斜,还真像是小鸟的嘴巴。我指着“鸟”字的右边揶揄他说:“你咋不把那一点放在这边?”他小脸一仰,说:“放这边也对,小鸟的头扭过来了。”一天,弟弟拿回一幅画来,上面画着一些不规则的三角形,我问他画的是什么,他骄傲地说:“竹子。”我让他看书上的竹子是什么样…  相似文献   

15.
这天的美术课上,我教孩子们画由圆形和椭圆形组成的人物形象。孩子们都画得非常认真,他们陆陆续续把画交给我看。这时,小男孩扬扬得意洋洋地拉着我的手急切地指着黑板说:“周老师,我给小娃娃画了个小‘雀雀’。”果真,他在我示范画的小娃娃的两腿间添画了一条竖线,真为小娃娃画上了小“雀雀”。小朋友们听到了他的话,也都看见了他为娃娃画的小“雀雀”,活动室里一片欢闹。小女孩伽伽看到画后先是一怔,接着举起右手,用食指在脸上上下擦动,嘴里不停地说:“羞、羞、羞,不害臊。”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她一边笑,一边说:“羞、羞、羞,不害臊。”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小朋友的说笑  相似文献   

16.
一字短诗美国一家出版社的刊物曾发表过一首题为《生活》的诗,通篇只用了一个词“网”,成功地揭示了生活关系的方方面面是何等的错综复杂。一字座右铭鲁迅先生12岁时,就读于故乡绍兴的“三味书屋”。一次,因帮母亲做事,上学迟到了,严厉的寿镜吾老师狠狠责备了他。为了牢记教训,从严要求自己,他用小刀在书桌面的右下角,方方正正地刻了一个字:“早”。一字电文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英美盟  相似文献   

17.
趣味游戏     
猜一猜有位画家画了一只狗,要大家猜一个字。小朋友们议论开了,其中一个人说:“我猜中了!”画家问他猜的什么字,连问几声他都不回答,画家连忙把奖品给了他。小朋友,你猜出是什么字了吗?“海南”连世界请你从“海”字出发,到“南”字结束,填出世界上6个国名。图中每一横行里都写  相似文献   

18.
助人的爱心     
真倒霉,我急着赶路去上学,皮鞋后跟开胶掉下来。正好不远处墙角,有个修鞋的,就三步并作两步地赶过去,问修鞋的师傅:“钉一个鞋后跟多少钱?”老鞋匠和蔼地说:“孩子,5毛钱就行了。”我说:“请快点修,我还急着去上学呢!”他递给我一个小板凳,让我坐下,就忙着修起鞋来。这时,我才注意到他只有一条腿,好面熟!忽然想起在公  相似文献   

19.
遥控机器人     
今天,上作文课的时候,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叫“遥控机器人”。首先老师请了一位同学,把他的眼睛蒙上,让他当“机器人”,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可爱的小熊猫。接着又请了一位同学当指挥员。让“机器人”听指挥员的口令来画黑板上的图。指挥员让“机器人”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不一会儿“机器人”就被弄糊涂了。指挥员干着急也说不出话来,恨不得上去替他画。最后“机器人”画出一个“四不像”,惹得观众们捧腹大笑。这时我想“要是我上去画,一定能比他们画得好”。终于该我了,我快步走到黑板前,对“机器人”发出口令:“先画一个椭圆…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家庭教育氛围和长辈们所给予我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一所学校都望尘莫及的,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我年幼时记忆最深的是祖父那一面墙的大书柜。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家里也是空荡荡的,于是祖父的书房是我最爱去的地方。那时候我不识字,拿支笔拿张纸坐在那儿乱涂,涂累了抬眼看看祖父。他总是一动不动地坐着,手里捧着本很厚很厚的书,桌前也放着一摞书。这张“照片”一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现在想,那个时候喜欢盯着祖父发呆而不去吵扰他,小脑袋里一定在好奇,书里究竟有什么让他如此痴迷?直到有一天,他拿着我画得一些看不懂的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