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一项研究发现,人体汗液中的物质可以对抗包括肺结核在内的很多已知病原体。科学家发现,汗液中的化学物质人汗腺抗菌肽能够在略带酸性的含盐汗液中激活,刺透有害细菌的细胞膜,最终杀死这些细菌,例如"超级细菌"和致命的肺结核细菌。科学家希望利用人汗腺抗菌肽研发新型抗生素,其长期功效将超过传统抗生素,因为细菌无法快速  相似文献   

2.
科技快递     
汗液为何能杀菌?人体汗液具有杀菌功效,但其杀菌原理却不得而知。德国研究人员近日发现,人体皮肤不仅是阻挡异物的天然屏障,还拥有一套抵抗细菌、病毒和真菌的化学防御系统。在这套系统中,人体汗腺可产生  相似文献   

3.
超级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解放了紫外线这“个生命的杀手”,防晒(或者说防紫外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日本科学家发现,河马出汗时分泌的红色黏液具有非常好的防晒效果。这种有双重功效红色黏液,不仅帮助河马抵御细菌感染,还能抵挡太阳光线对河马皮肤的侵害。日本庆应大学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河马本身没有汗腺,但它有一种专门的皮下腺体,可以分泌出黏稠状汗液物质。随着其中的色素分子不断聚合成更长的分子链,黏液也从开始的无色变成红色直至最后变成棕褐色。晒霜超级防超晒级霜防晒霜此前,人们认为河马出汗是为了降…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科学家一项研究显示,蜗牛唾液可能含有抗氧化剂,对人类皮肤有再生效果。据称一种属于大蜗牛科的蜗牛能分泌一种富含蛋白质、透明质酸和抗氧化剂的物质。这种奇特分泌物可能刺激人类角质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迁移、附着力和存活率。从史前时期以来,中东和欧洲就有人吃这种来自大蜗牛科家族的蜗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33-33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名为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的物质可以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增殖,有望用其研发出治疗SARS的新型特效药。科学家在最新一期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了他们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囧科学     
《科学与生活》2009,(3):128-128
<正>◆洋葱味女人日内瓦芬美意香精香料公司找来了全球顶级嗅觉科学家,对男女特有体味进行研究,发现女人腋下的味道更难闻。她们的腋汗中有一种无嗅的硫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高。这种物质暴露在人类腋下的常见细菌中就会转化硫醇,发出和洋葱一样的味道。而男性汗液中一种无嗅脂肪酸的含量较高,则会散发出奶酪味。不过也有科学家怀疑,该说法在瑞士之外是否仍会适用。  相似文献   

7.
德国不来梅科学家与一国际科学研究小组在对彗星物质进行实验时意外发现,彗星物质中存在着氨基酸。为此,不来梅科学家认为,地球生命可能缘于彗星。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实验中,德国、法国和荷兰科学家对46亿年前太阳系巨大尘埃团形成的化学过程进行了模拟,他们在一真空容器里用简单的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氨及甲醇蒸发极度冷却的铝锭,并用紫外线对其进行辐射。在对表面冰层加热时,科学家发现了16种不同的氨基酸,有几种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与此同时,美国NASA研究小组也获得同样结果,但他们只发…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1):24-I0020
腾讯科学讯(悠悠/编译)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容貌青春永驻的秘密在于唤醒皮肤中“睡眠状态干细胞”。 青春之泉:科学家表示激活睡眠状态中的皮肤干细胞将抵御人体皮肤衰老。使人们容颜保持青春永驻 一项计算机模型实验发现,伴随着人类逐渐衰老,我们将失去引发这些“万能细胞”再生受损皮肤的能力。英国和美国科学家称,这项创新性研究将有助于研制更好的美容治疗方法,使人们保持青春容颜,  相似文献   

9.
德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要比迄今已认识到的还要近,因为昆虫有不少基因与人类相同。 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乌尔里希特希瑙日前指出,在7亿年前,昆虫已经拥有与人类完全相似的基因演变潜力。德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2000年9月份,这所大学的科学家对一个7亿年前的淡水珊瑚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动物某些器官类似的基因。 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脊椎动物,比如人类,与昆虫都拥有相同的形成肠道与肛门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7-38
疯牛病与除草剂污染等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阴影尚未在德国民众心中消散,近来他们很可能再次面对一个“更加严重的危机”。继早先科学家在炸薯条中发现丙烯酰胺后,近日又有研究发现一些婴儿食品中所含有这种致癌物质也大大高出预料。 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对于科学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诸如塑料等的许多包装材料中都含有它。但今年以来的多项研究却陆续证实,这种动物试验证明有致癌危险的物质在对如土豆等含有淀粉的食品进行烤、炸、煎的过程中会自然产生,这就逐渐开始掀起了新的一场食品安全风波。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06,(8):49-49
人类分泌汗液的汗腺有两种。一种是分布于全身的外分泌腺,外分泌腺分泌的汗液几乎没有气味;另一种是主要分布在腋下的泌离腺,泌离腺分泌的汗液中含脂质,经皮肤表皮上的细菌分解后,会产生浓烈的气味。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9,(4):10-10
德国科研人员已成功地自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出大脑干细胞。这些干细胞不仅能在培养皿中几乎无限期地保存,而且还能作为各类神经细胞的一种取之不尽的来源。科学家们还表明,这些神经细胞能在大脑中进行突触融合。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化学学会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体皮肤表面活跃着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与脚汗混合后,会产生发臭的酸性物质。科学家建议,擦除脚部死皮,再喷洒除臭剂可以缓解或消除脚臭。人的双脚在不断升温的环境下大量出汗,从而发出阵阵恶臭,这会让人们在公共场合非常尴尬。美国化学学会科学家指出,人体皮肤表面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4.
彭文 《百科知识》2005,(6S):38-38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空气浮尘中平均20%到25%是动物的头皮屑、皮肤碎屑、毛发、植物碎末和花粉等生物物质。研究人员认为,这意味着科学家在建立气候模型时应充分考虑生物浮尘的影响。专家说,空气浮尘还包括矿尘、尘土和海盐等,它们都是空气中漂浮的微小分子。这些物质能吸收或反射太阳光造成地球气温上升或下降,在云和雨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6,(2):13-13
最新出版的美国《科举》杂志报道:研究浅色素班鱼的科学家已鉴别出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在人类肤色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决定人类毛发、皮肤和眼睛的颜色。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研究员发现,素班鱼基因组中存在一个决定鱼皮浅颜色的基因,这个基因上的单个氨基酸在改变色素沉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人的这种基因在序列上与班鱼基因极为相似。他们认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欧洲人皮肤颜色比较浅,也可能有助于找到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这种皮肤癌症。  相似文献   

16.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3,(12):32-33
长期少量饮酒亦有害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饮 用少量酒精饮品,也对健康有害。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饮酒时体内甲硫氨酸的分解过程会受到干扰,导致分解过程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含量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这一物质能损伤大脑细胞。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1岁以内的人类婴儿记忆东西放在哪儿的方式,与类人猿是相同的。动物记忆一个东西放在哪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记住东西的特性(大小、形状、颜色等),另一种是记住东西所处的方位,比如是在左边还是在右边。有些物种,比如小鸡和蟾蜍,显得更喜欢记忆物体的特性;而另外一些动物,比如鱼和狗,更喜欢记忆东西的方位。德国莱比锡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比较研究了猩猩、大猩猩、倭黑猩猩、黑猩猩和人类的记忆方式。在莱比锡动物园,研究人员将葡萄、香蕉等奖品藏在木头、模拟鸟巢或石头下面。有时,奖品会藏在同样的东西下面,但…  相似文献   

18.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科学家日前发布了一篇短小的新闻公报,文章标题一如德国人传统风格般朴实:“炭疽在未来或可治愈”。科学家介绍说,他们发现了皮肤型炭疽患者为何能够获得很大存活几率的原因,揭示了一种特殊的白血球——嗜中性粒细胞在对抗炭疽中的关键作用,为人类找到  相似文献   

19.
高效耐用的催化剂是燃料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的关键。最近,德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铂镍纳米粒子,用其作催化剂,可将燃料电池中铂的用量减少90%。研究还发现,新纳米粒子的功能由其几何形状和原子结构决定。发表在最新一期《纳米!材料学》杂志上的最新研究将有助于科学家们提高催化剂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2):17-20
美国华人女科学家使人造电子皮肤更接近人类美国斯坦福大学女科学家鲍哲南对人造电子皮肤的研究再上一层楼,继高灵敏度和自我发电两大创新之后,她的研究团队又为这种超级皮肤增加了透明和可拉伸功能,为人造电子皮肤更接近人类皮肤赋予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