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既然生活是丰富多彩、流变不居的,那么教育就应该是开放包容、灵活生动的。回到生活,走向开放而灵活的教育应该成为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自觉追求和价值取向。回到生活,首先要重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重建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核心素养的共通性,生活方式的共通性,生命情感的共通性。回到生活,还要实现学校人际关系的优化:校长与教师应建立学术关系,教师与教师应建立同盟关系,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平等关系,学生与学生应建立伙伴关系,教师与家长应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2.
教育从根本上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自产生之日起就与人的生活世界存在着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面向生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学校教育生活的价值在于它是联系其他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桥梁,是其他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教育要面向生活,在生活世界中实现人的幸福生活与追求。  相似文献   

3.
邢玉芹 《新疆教育》2013,(9):153-154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它应当是在具备生活特性的基础之上展开的。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生活却越来越“非生活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想让学校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就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它应当是在具备生活特性的基础之上展开的.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生活却越来越"非生活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想让学校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就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学生所拥有的经验尽量丰富,在“现代”中不知不觉渗入“未来”,以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  相似文献   

7.
怀玉柱 《考试周刊》2014,(49):174-175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就是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工作能力。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生活小常识与学校教育有着相似之处,只要善于发现、大胆创新,就会在教育过程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教育回归生活与课程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的教育促使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现实学校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养与心灵的唤醒;新课程改革重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从教育向生活回归的启示出发,把生活、教育与课程三者结合在一起,努力促使新课程的实施与深化。  相似文献   

9.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0.
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教育与生活既有本质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其本质的联系就体现在:教育与生活的互动,即教育具有生活意义,生活具有教育意义,生活教育与教育生活便从不同角度蕴含着双重意义,发挥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的生活意义,对深化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是实现伯价值生命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主张教育同实际生活相联系,反对死读书,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独立生活能力。利用生活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生活教育理念,不仅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2.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奋斗目标。美好教育生活是学生在学校吃住、交往、闲暇等日常生活以及通过教学生活认识在非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美好并习得美好生活能力的一种生活形式,其具有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统一、自在性与自为性相统一、传统性与现代性相统一等特征。美好教育生活实现的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学校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在各自边界范围内健康有序互动的关系,学生通过教学生活能够在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中自由穿梭,在非日常生活引领下实现对日常生活的现代化改造,最终活在有日常生活根基的非日常生活中。创造美好教育生活需要彰显学校教育的美好价值、培育学校教育生活的美好意义感和实施学校日常生活的美好教育改造。  相似文献   

14.
陶行知先生认为"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依然存在"分数第一"的倾向,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受到某种程度的干扰,学生中存在的"感恩之心"的缺失,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着困境。本文认为应该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深化知情意合一的教育,把感恩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传承中华民族知恩、感恩、报恩的传统美德。积极探索"学校为主、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感恩教育新模式;主动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联系机制,强化现有家校联系渠道,拓展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新的空间,让感恩教育的知识始于学校、行动落实于家庭、效果彰显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生活教育”源于人类文化积淀,它的主旨是满足生活向前向上发展的需要,它的内涵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教育当前的发展要瞄准解决生活与教育中的现实和重大问题,立足于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创品牌;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要以生活教育运动为基础; 生活教育运动是教育工作者在生活教育理论启发下自觉参与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改革运动,具有群众性、多样性、开放性、创新性、整体协同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生活”是教育学中的重要范畴,也是学校教育不可回避的一对关系。随着教育研究中“生活世界”这一慨念的引入,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分离,受到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因而,重新认识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并诠释它与生活的关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很多学者呼吁教育应回归学生生活。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入手论述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象,并对基础教育如何回归生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只有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并学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与人交流、探究学习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的素质。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思想对正确处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中的办学目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教与训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与教师发展的关系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主教育现今已成为教育界人士所关注的问题.而学校是一个典型的微缩了的社会组织机构—小社会,因此,学校生活也更加离不开民主教育.这是因为学校生活的主体是学校人,即教师、校领导和学生,而本文对民主教育的理解是: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民主和谐的关系.也就是教师、学生、领导之间都应该具有民主思想,民主精神.因此,民主教育是优质学校生活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