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裕固族长期与周边各民族文化交汇相融,铸就了裕固族多元的传统文化,这一切都充分体现在裕固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中。基于裕固族民间文学之上的语言、文学、民俗和历史研究,是裕固族研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其进行反思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曾经拥有重要的碑铭文献和佛经文学。数百年来口头文学在传承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起裕固族汉语书写的当代书面文学兴起,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和有较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关注这一阶段的裕固族文学,梳理取得的文学成就,对探讨当代书面文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7,(3):40-42
2017年1月7日,"作为文学空间的河西走廊暨裕固族文学创作研讨会"在西北民族大学召开。与会者围绕河西走廊文化,裕固族文学创作的发展历程、现状、民族情结与历史书写,建议与展望等议题进行了作家与学者之间的对话。此次会议对以后裕固族乃至整个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及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由中央民族大学985文学中心、河西学院、肃南县人民政府三家联合举办的"裕固族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于7月22日至25日,分别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西学院召开。与会学者就裕固族的历史、文学、民歌、语言、文化变迁、民俗、教育、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会议对裕固族文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由于在历史发展中,裕固族遗失了本民族的文字,转而用口头传承的方式来传承民族文化,语言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载体。由于裕固族人口稀少,加上历来在众多大民族夹缝中求生存的边缘化境遇,裕固族传统文化始终处于一种衰退的状态。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影响的深入,日渐式微的裕固族传统文化更是处于濒临消失的边缘。为了抢救和保护濒危的民族文化,我们采取到裕固族牧区生产一线举办母语传承培训班的形式,来探索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新路径,为在整个裕固族地区推广积累经验。本文就本次实践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裕固族伦理思想是指裕固族历史止各种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的总称,是中国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裕固族伦理思想在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婚姻家庭、社交礼仪、宗教活动等诸多方面均有广泛的反映,千百年来在裕固族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操作中起着规范与准则的作用。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今天,认真发掘、整理、继承和弘扬裕固族伦理道德思想及其文化,无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河西走廊人居环境跨文化研究:历史与现状"研讨会专题之一,裕固族及其相关研究专题吸引了许多知名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学科出发,就裕固族命名文化现象、裕固族东迁前居住地、裕固族生态移民与文化重建、裕固族书面文学的文化释读、裕固族游牧文化的传承价值、裕固族生态观念与生存智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具有实践价值的建议和意见。研讨会创新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政府、业界、大学共同围绕具体问题进行跨学科、跨行业的研讨和交流,注重学用结合,对裕固族研究学者、地方政府而言均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第一届裕固学研讨会召开,专家学者围绕“历史、文化与认同”,梳理裕固族形成历史、文化认同与建构中的问题,总结学校开展民族教育的经验和规划,探索裕固族语言传承的途径,探讨裕固学之意义、裕固学之支撑以及未来指向,必将对提高有关裕固族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产生启发意义,并最终以裕固学的成果推动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乃至内亚研究。  相似文献   

9.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中,裕固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并以此来规范社会关系,这就是裕固族习惯法。传承至今,裕固族习惯法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倡民俗道德,维护本民族共同利益以及法制建设补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整理裕固族习惯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祭祀鄂博仪式主要具有部落边界的象征功能、生态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和整合族群认同功能。这些功能的实现对于维持裕固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祭鄂博仪式作为草原游牧文化的象征和载体,不仅成为一个族群的象征文化的符号,而且成为草原民族的情感依托和精神依托。  相似文献   

11.
甘肃作家雪漠的长篇小说“大漠三部曲”通过叙述一家农民、一个村庄的日常故事,再现了现代性冲击下的乡土生存。三部曲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中,《大漠祭》表现了乡镇基层官僚宰制下的乡村被动处境,《猎原》再现了乡土自然环境的极度破坏,《白虎关》揭示了现代性对于传统生活秩序与价值观念的挤压。三部曲总体上表现了一种关怀乡土苦难与乡土路向的深重焦虑。  相似文献   

12.
《肃镇华夷志》是裕固族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记载了不少与裕固族生产、生活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透露了裕固族早期饮食的状况,是研究裕固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3.
俊鄂勒是裕固族的户族之一,也是今日钟家姓氏的裕固语音译。有关"钟姓"户族的前人研究表明今日裕固族的"钟姓"户族可能不是直接来自历史上的"黄头回纥"或"撒里畏兀儿",而是来自毗邻的一个部族。这个毗邻部族就是历史上的"仲云"部落。此研究旨在提倡开展裕固族文化内部多样性研究,由此进一步丰富裕固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性的形成,继承了裕固族先民在古代创造的灿烂辉煌文化。裕固人的先民最初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是裕固族原始宗教的主体。东迁后,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又深受藏传佛教文化及汉族、回族文化的影响,构成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5.
裕固族教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裕固族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文章从裕固族教育史,中小学地方课程开发,裕固族语言使用与教学,裕固族学生教育心理,裕固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等五个方面对裕固族教育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肯定了裕固族教育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可能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6.
民族服饰是民族族群外显的文化符号,裕固族服饰无论款型、材质,还是装饰图案及色彩都充分展现着游牧文化的特征,装饰中透着实用的光芒。从裕固族的服饰装饰入手,重点介绍了裕固族服饰装饰的手法、题材及风格,以及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独具特色的服饰艺术,孕育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折射出马背民族对美的爱好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把有关裕固族音乐方面的研究置身于裕固族文化研究的背景之中去思考,在音乐人类学的视阈下,重新审视裕固族音乐研究中我们所持的学术观念和研究视角,是当下裕固族音乐研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重要课题。从裕固族音乐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裕固族文化中的音乐文化、裕固族音乐继承与发展四个方面,对裕固族音乐进行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的梳理,为裕固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寻找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