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西安城南约四十里的终南山,峰峦叠嶂,水清谷幽,其间有众多的佛教胜迹,是历代大德高僧潜心佛理、修法弘道、开宗立派的禅修宝地,也是历史上鸿生硕儒、文人雅士留连忘返的清雅之处。  相似文献   

2.
位于西安城南约四十里的终南山,峰峦叠嶂,水清谷幽,其间有众多的佛教胜迹,是历代大德高僧潜心佛理、修法弘道、开宗立派的禅修宝地,也是历史上鸿生硕儒、文人雅士留连忘返的清雅之处。  相似文献   

3.
自从楹联成为一种习俗以来,历代学者和民间常常用它作为传播道德思想的载体,其中包括一定的荣辱观。在江苏省江宁县钟山书院,清道光举人、经学家陈澧题写了一副楹联:“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博学于文”出自《论语·雍也》。“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相似文献   

4.
石焕霞 《寻根》2005,(3):17-21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继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之后的又一文官选拔制度,它创始于隋,废止于清末,历经1300多年,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出了许多优秀的人才,也为世界考试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之一。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科举制度亦是如此。它虽然是为了革除历代铨选制度中的积弊而创立的,但“十年寒窗无人间,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诱惑,  相似文献   

5.
殷选青 《寻根》2003,(1):138-141
多少年了,诗人和小说家为我们编织的梦里苏州,真是一片歌舞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莫非是水乡的富庶和水所特有的空灵柔腻正好迎合了甚至造就了吴文化中这种温柔闲适的情调么?吴王金戈也敌不过如花越女,古吴霸气终于被弥漫于苏州小巷里的文人情、脂粉气、翰墨缘所取代。这些年来,随着那些被砸碎过的古典园林、寺观佛塔、明清古镇、名人胜迹的悄悄修复,这被讽为“烟囱不如宝塔多,楼房不如宝塔高”的“白发苏州”,仿佛一夜之间,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已在同类地区中遥遥领先了。在新世纪第一个初冬,当我看到这…  相似文献   

6.
与"诗言志、文载道"相比,词是中国文学中最能深入、细腻的抒发感情的文体。对于词善于言情的体性特征,历代词论家均有论及。本文梳理历代词论中"词言情"论,并从词的音乐性和阴柔美两个特点出发,探讨词言情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秦燕春 《中国文化》2007,(1):90-107
中华帝国由朝廷颁布钧旨将历代大儒从祀孔庙这一作法,始於唐代贞观年间,次第沿袭,至宋元以降尤备受重视。经历代帝王增添、改换之後,清末配享孔庙的大儒已经多达156位。无论在京师国子监,还是地方省、府、州、县学文庙,其人员组成都是固定统一的。有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卢兴国 《寻根》2013,(6):136-139
一 近年来,笔者在收集整理县城内几位科举名人的资料时,参阅了部分科举著作,其中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由王鸿鹏、王凯贤、肖佐刚、张荫堂诸先生合著的一套《科举名人丛书》(包括《中国历代文状元》《中国历代榜眼》《中国历代探花》《中国历代武状元》),发现介绍邹平县籍的几位科举名人有两人的内容有误。  相似文献   

9.
玉器何以有德?●潘守永雷虹霁古代中国的玉文化实在独特,有许许多多奥妙和精致之处,不仅外人(此处特指非中国文化氛围里成长起来的人)摸不着头脑,今人也常常难明其义。诸子百家各阐己义,历代文人学者又不断铺陈、渲染与演绎,玉文化的奥秘愈显得扑朔迷离。“玉德”...  相似文献   

10.
八卦起源新说──《周易》本义之一杨炳昆近几年,海内外掀起了"易学"热,这是前一段时间"文化热"的继续和深入,也反映了人们对预测学的偏爱。但是,执着于从预测学的角度研究《易经》,常常使人感到玄乎神秘;另一种倾向则是否认《周易》起源于卜筮,竭力将之神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