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市党报的要闻版,是地市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的中心、重点。精心编排好要闻版,对于提高报纸的可读性、竞争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报社要集中主要力量、主要精力编好要闻版。要给要闻版定好位,即为读者服务上;要改进会议报道,把会议报道搞活;要推出有典型意义的头条新闻,增强地市党报的指导性和可读性;要围绕“三贴近”,搞好要闻版的新闻策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市党报的舆论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这个各传媒“争夺眼球大战”的时代 ,各类晚报、都市报的蓬勃发展 ,第四媒体的日趋成熟 ,对党报的自身定位、受众市场、报道内容、文章风格等各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故党报难办 ;经济类新闻由于内容的特定性 ,不但不如其他种类的新闻生动有趣 ,引人注目 ,而且很容易陷入数字化、图表类或抽象议论的老套路 ,读者看起来也觉得比较枯燥乏味 ,故经济类报纸难办。那么要办好经济类党报 ,则是难上加难。但《经济日报》却能够做到在保证经济新闻报道简洁、通俗、专业三统一的情况下 ,兼顾做好经济新闻的深度报道。本文想就两会期间的《经济日…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党报还是市场化报纸都有有效发行和无效发行之分。对于党报而言,报纸只有让读者阅读了,发行才是有效的。党报要改变报道方式,减少会议新闻,锐意改革,改变原有的刻板版面,增加亲和力和影响力,成为大家喜爱的报纸,真正发挥社会效益,实现有效发行。市场化报纸存在一个有效发行区间,应在有效发行区间内找到最佳发行点,实现利润最大化。报纸要改变盈利模式,扩大有效区间,使报纸有更多的盈利机会。  相似文献   

4.
李瑞环曾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中说:“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多报道短新闻,我们的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改变目前报纸上的大块文章、长篇讲话过多,专版过多,会议报道、领导人一般活动过多的状况。”李瑞环同志直言不讳地点了会议报道的名,说明“会议报道过多”已是新闻单位的“顽症”,同时也指出了改进会议报道已迫在眉睫。做为高等院校喉舌的校报,改革会议报道理应率先垂范。会议报道的现状和好新闻“精、短、实、活、新’抛面孔不同,我们校报的合议报道则是“多、长、空、老。”A:多…  相似文献   

5.
政务报道是党报特有的政治优势和新闻资源优势,也是党委机关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报的政务报道在及时准确地宣传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创新报道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党报的优势。把党和政府的主张及时准确地传播给广大读者。要搞好政务报道,首先,高度决定政务报道的影响力;其次。政务报道要摒弃公文化,力求新闻化;再次,应在改进会议报道上下工夫,不断创新求变,做到人有我新、人新我深、人深我亲。这样,政务报道就有了可读性,就有了生命力,就有了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党报的旗帜.一张报纸若没有好的新闻评论,就等于没有灵魂.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国际国内社会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传媒市场也发生了巨变,在这种背景下,新闻评论所承载起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体现出丰富的时代特征.在新形势下,党报新闻评论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创新发展党报新闻评论,找准立足点,是党报提高新闻评论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记者陪您看襄樊”活动利用党报独有的资源优势和交流沟通平台,立足于创新主题新闻、时政新闻的报道方式和方法,发扬开门办报的优良传统,用一个“陪”字突出了活动的服务性和民本思想,使新闻版面呈现出引人入胜、高潮迭起、波澜壮阔的景象,拉近了报纸与读者、干部与群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部分中观或宏观经济数据失真对党报经济新闻的公信力影响甚大。借用文化符号学大师洛特曼的交际模式图来分析数据失真的传播模式,并挖掘该模式中存在的创新机制,能为党报经济新闻进行创新提供思路:构建双语结构的思维机制,尝试写作以用户为导向和多角度的经济新闻,经济报道中要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当前党报的体育新闻报道正面临着来自电视、网络以及专业性体育报纸等的挑战。由于党报体育报道政治味偏浓而易忽略大众化、娱乐性要求。报道相对简单肤浅且报道面狭窄,报纸版面受限制而导致信息量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受众对党报体育报道少有兴趣。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党报体育报道必须在注重感情价值,体现人文精神,倡导个性化写作,加强体育评论等方面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0.
时政新闻是地方党报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地方党报要巩固和扩大传播阵地,增强传播效果,就必须提高时政新闻的吸引力。在实践中,可以在确保政治安全这一底线的前提下,遵循新闻规律,强化人本意识,创新报道方式,强化民生化表达,贴近民心生活,突出读者最关心的新闻点,让时政新闻更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杨在秀 《文教资料》2006,(19):180-18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竞争加剧,党报要坚守并谋求更大的生存空间,如何更好地贴近群众变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党报应将贴近群众作为安身立命之本,特别是在重大典型报道和要闻报道上要有突破,同时要在新闻信息发布的充分性和透明度,在文风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2.
娱乐新闻是报纸新闻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的定义正在从狭义走向广义,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报道内容、报道目的和受众构成.娱乐新闻要体现报纸特色,必须从做好报纸版面、重视本地娱乐文化新闻和加强娱乐新闻言论着手.  相似文献   

13.
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要实现新闻连民心,党报记者应做到百姓呼声催着写,百姓“牢骚”促着写,百姓点子帮助写,百姓动手参加写。  相似文献   

14.
衡阳地方报纸所处的媒体环境及自身的缺陷使其新闻报道的必读性、可读性较差,通过新闻大众化提升报纸的可读性,依仗地方特色构筑报纸的必读性,在心理上与受众做到心有灵犀,是走出困境的一条路径。同时,衡阳地方报纸的地缘优势、独立的生态位以及报纸本身的发展意识,给新闻大众化与地方特色融合提供了可能。要实现这种融合,内容上贴近本地受众,关注本土讯息;新闻编排注重"易读"性,报纸设计融入地方文化;塑造本地传媒品牌,提高读者忠诚度。  相似文献   

15.
"深度报道"一词在我国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各类媒体用深度报道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报纸更是凭借着深刻而独特的深度报道,来吸引受众的目光,引导受众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而美国新闻学者,则把深度报道称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之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对于今天的报纸来说,深度报道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深度报道兴起于报纸媒体,相对于其他媒体,报纸更具有传统继承上的优势.在实际生活中,一份报纸要想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就更加需要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6.
党报的指导性与可读性是党报的题中应有之义,但长期以来,党报的指导性有余,可读性不足,二者没能很好地统一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报的新闻宣传工作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党报的指导性与可读性的统一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本文从市场经济的特点入手,分析成因,提出对策,即:党报也是一种商品,党报也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参与市场的竞争;党报必须转变观念,走改革发展之路;党报要切实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党报的宣传要讲究艺术性;党报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当下,报纸的体育新闻版面正面临着内容与网络同质、时效滞后的严峻局面。报纸体育新闻版面实现编处和包装创新,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昨日新闻的编处要独辟蹊径;突发新闻的编处要快速“落地”;重大赛事的报道可提前介入;焦点新闻的编处要注重包装。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报纸在强调报刊要有服务性的同时,却在如何让新闻或版面体现服务性上存在着不少误区,通过有关案例对目前存在的误区进行剖析,并从中提出要结合报纸本身"新闻信息平台"的本质特点,做到服务的典型性,广泛性,以及服务手段艺术化的要求,真正体现报纸的服务性。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党报作为特定区域的主流媒体,与民生新闻拥有天然的"契合点",在民生新闻的制作中,地市级党报从素材选择、采写力度、服务性的把握上,立意要有高度,选题要有广度,采编要有深度,舆论监督中严把尺度,以这"四度"来提升地市级党报民生新闻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纪树仁 《时代教育》2013,(7):158+180
近年来,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各行各业的体制、思想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思想认识各异的复杂情况之下,为了引导全国人民向着正确的目标迈进,党的报纸创新评论思维,将原来的单一性评论改为多种方式的评论,并将上世纪美国新闻界在新经济危机时所产生出来的新闻报道加评论的新闻形式进行运用。这种评论新思维的运用,丰富了党报评论的文体,丰富了我们党报新闻人的评论思维方式,产生了新闻评论意想不到的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