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励,就是思想教育中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心理学和行为学告诉我们:激励主要是指用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驱力,推动人做出指向目标的行为。所以,激励的核心问题是看其动机是不是被激发了,被激发的动机越强烈,激励水平越高,完成目标的努力程度也越高,预定目标完成得越好,取得的成绩也会越大。动机来源于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激励即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使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的心理过程。激励理论涉及对人的思想、心理、行为的鼓励和引导,运用在口语教学中是旨在导向性地、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勇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激励理论与教学目标管理湖北大学黄兆龙激励理论,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以实现目标的理论。心理学家认为,激励的基本心理过程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的目标。需要、动机、行为、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连锁过程...  相似文献   

4.
所谓激励,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行为。与成人一样,婴幼儿的积极性也是建立在需要之上的。这种需要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激励的根本作用在于促使他们产生需要,形成动机并将动机付诸行动,最终实现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学习的角度 ,以罗伯特·加涅 (RobertM .Gagne)对学习过程所划分的 8个阶段为基础 ,列举和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行为的几种表现。1 忽视动机 ,唱独角戏动机是个体发动和维持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激励人去达到行为目标的一种内驱力。动机对人的活动具有 3种功能 :发动、指向和激励。教师的任务就是识别和激发学生的动机 ,并将这些动机引导到教学活动中去。如果学生没有心理渴求和内在驱动 ,即使有功能强大的情境条件 ,也不可能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因为外因必须作用于内因方可发挥作用。在平时教学中 ,我们看到有的教师由于忽视…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师经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挑战在学习中的困难,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究发展的有效手段。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激励要求所制定的目标具体、明确,适合各年段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和难度,在教学中逐步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竞争激励增强  相似文献   

7.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激励原理就是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的动机,发挥其内在潜力,使其工作行为朝着期望的目标积极努力。激励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8.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花茂荣 《学苑教育》2012,(14):63-63
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实质是调动人的行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心理与行为的全过程来看,激励主要是指由未满足的需要而产生的紧张开始,再由一个事实上的刺激而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由动机引起目标导向与目标行为,进而实现目标。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教师动机心理的激发,唤起教师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激起教师对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所谓"激励",顾名思义,"激"就是使劲,使人的感情调动起来的意思,"励"即劝勉、励志、奖励的意思.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激励一词来源于心理学,原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这一概念引入管理科学和教育学中,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问题.管理心趣学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则是由需要而引起的,需要则是在内部或外部刺激下产生的.如果通过刺激引起个体良好的情绪表现,则称之为激励的正值效果;若激励措施导致“被激”出现消极情绪,这叫激励负值效果;若“被激”的个体或群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激励教学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激励机制就是为更好的达到有效激励作用,持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而制定的一整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制度或办法。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师经常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挑战在学习中的困难,是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探究发展的有效手段。所谓“激励”,就是激发鼓励人的行为动机,使人做出努力行为,从而有效完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激励要求所制定的目标具体、明确,适合各年段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的要求和难度,在教学中逐步激励学生向最高目标迈进;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竞争激励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习热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情感激励法,能使学生从内心中感受到温暖而奋发。只有正确地运用这些激励方法,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激励教学法”尝试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从教育心理学来说,是指激发人的动机,诱发人的行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如何在目前生物教学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下,面向全体中学生,使他们学好...  相似文献   

17.
目标激励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理论,对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运用目标激励,实施学生管理,同样具有积极的作用。一、目标激励的一般涵义和原理目标是指行为的指向或行动的对象客体,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行动所要产生的结果。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使人产生内在动力,以促使个体更积极地实现目标。人类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自觉行为。人们行为的发生既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又与其内在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是外部因素与内在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的行为发生的基础决定于人的内部需要和动机,…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我在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在感到调动教师积极性这个问题的重要。如果校长的设想、奋斗目标、措施要求能够得到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赞同和支持,从心理上和你同步,愿意和你一起甘心情愿地去奋斗,又有比较过硬的业务能力,那么,校长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对于开创一所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将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而应用激励理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能够产生这样的作用。所谓激励,就是激发人的行为动机,以促进个体有效地完成行为目标。激励理论强  相似文献   

19.
激励教学法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育心理学中,激励是指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激励的本质就是激发人的动机。激励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借助一定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诱发其积极参与学习的行为,并朝着期望的目标努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激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就形成了教育激励。所谓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