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解读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夔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词人,他一生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诗、词、书法、音乐无不精善。姜夔词中。触目尽是“梅花”意象。遍检《白石诗词集》,可寻得以梅花为题或关涉梅花的作品有二十八首。词人在作品中频繁地使用“梅花”意象。并非出于偶然。是有其中的原目所在的。笔者在拙文中。以此视角为切入点。试图揭示出姜词“梅花”意象的多重内涵。笔者认为:姜词中的“梅花”意象。既是作者冷僻、孤傲人格的比附,又与萦绕作者心头的“西湖意情结”和“恋人情结”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陈萍 《学语文》2005,(4):32-33
宋代文人特别嗜好瘦劲的梅花,李淇写成《梅花百咏》,而张道洽一人就写了《梅花诗》达三百首之多。可以这样说,宋代是一个梅诗、梅词“泛滥”盛行的时代。宋代盛行梅花与宋代文入追求风雅的生活不无联系。风雅成为宋文人们的共同追求,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普遍认为作诗最忌一个“俗”字,凡诗词必得高雅。有人曾问诗人赵紫安在作诗时如何脱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但能保吃梅花数斗.胸次玲珑,自能作诗。”林和靖甚至终生未娶,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相似文献   

3.
梅花墙角教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是一首自勉诗,完全可以看作是改革家王安石的自我写照。首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数枝梅”于“墙角”已显孤立,可这“梅”却不以为意,仍然开放,而且是迎着寒霜开放。它们是多么地矫健、豪迈!梅花的这种不畏恶劣环境和挫折、磨难、打击的形象与精神,不正是诗人顶住各种反对、阻挠甚至打击报复,义无反顾地进行“变法”的自我精神和形象的写照么?  相似文献   

4.
学校迁址后,在升旗台旁种下了两株梅花,伴随国旗的升起,已度过了十几载。我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山村读书,山村从教。在我的记忆中,山村多的是野花,认识梅花始于书中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画中也曾见过铮铮傲骨的梅花,还有那歌中的吟唱:“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  相似文献   

5.
迟开的梅花     
1966年到1976年,在中国历史上是动荡的10年。在这个历史非常时期,照片中的“五朵梅花”还是傲雪绽放了,可是还有一朵照片之外的“梅花”却遇到了挫折,迟迟没有吐露芬芳。照片中胸戴毛主席像章的“五朵梅花”(前左起:张春梅、安秀梅、马桂梅;后左起:宋喜梅、栗季梅)朝气蓬勃,遗憾的是,缺了她们的好姊妹,我的妈妈“赵玉梅”。正因为没有妈妈,才使得这张照片尤为珍贵。是她让我懂得了“宝剑锋从磨砺出,妈妈上中学时和这五位“梅阿姨”是好朋友。在即将升高中时,由于家境贫寒等原因,成绩一向很好的妈妈不得不辍学回乡…  相似文献   

6.
唐宋时梅州大地上已昂然生长梅花,其繁盛一直到清代,以致梅州人自称“吾州亦是梅花国”“梅花端的种梅州”.可是到了清末,梅州梅花已经衰败,“城前城后少梅花”“根株拔尽敛英芒”.梅花极具旅游价值,不仅可以欣赏其外在形象美,也可以得到梅花精神和梅文化的滋养.为了开发梅州的梅花,重现当年盛景,将梅州建设为梅花乡,可以将梅州、大庾岭和罗浮山打造成岭南植梅、赏梅、咏梅的“金三角”,以弘扬中华梅文化,推动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7.
1.跨学科“联姻”式命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 例 (2005年天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相似文献   

8.
咏梅诗话     
寒岁三友,松竹梅。梅是画家的爱物,更是诗人咏梅的对象。咏梅的诗,最为传诵的是北宋林逋的《梅花》:“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诗人通过精细观察和切身感受,从多方面描绘梅花冠绝群芳的清丽形象,突出梅花高洁淡雅的特征。首联一个“独”字和一个“尽”字,写出了梅花占尽风情,在严寒的冬天里独自开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万羽 《天中学刊》2023,(6):101-108
梅花被视为宋代的国花,但就象征意义而言,南宋梅花的“君子之喻”和北宋松木的“君子之喻”一脉相承。松木自先秦起就是国家栋梁的代表符号,贴合北宋文人的审美意识,有“君子树”之称。随着宋室向南方地域的转移、南宋文人审美标准的变化,梅花在文人创作中逐渐取代松木,成为“君子”的代表。松木的“栋梁之才”与梅实的“和羹之用”对应,于实用价值上衍生出“治世”的文化寓意,对它们的君子内涵提供了支撑。梅花与松木“君子之喻”的差异,体现了两宋文人社会生活环境的差异,“君子之喻”从松木向梅花的过渡,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
《少年电脑世界》2011,(6):54-55
新增牌抢先看 锦囊牌: 兵粮寸断:可对与你距离为1以内的一名角色使用。若判定结果不是“梅花”,则该名角色跳过摸牌阶段。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识字。在自主语文实践中学会阅读,培养语感,感受阅读的乐趣。 设计流程 一、看图,逐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后问:“见过梅花吗?能描述一下吗?” 2、点去课件显示梅花图,学生观察。然后在“梅花”后面板书  相似文献   

12.
据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太守吴秀开濬城濠,积土为岭,种植梅花,因名梅花岭,岭前建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著名徽商、藏书家马曰琯捐资在岭东重建书院,命名为“梅花书院”,后声名远播,其“入礼门,树仁心,走义路”的核心教育思想历经400年风雨洗礼仍熠熠生辉。明末史可法领兵抗清,誓守城池,生前遗言,死后葬梅花岭。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于梅花岭修建史公祠,英烈忠魂与清芬之岭交相辉映。1947年,史公后裔史鉴先生倾其所有在史公祠内创办了可法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可法小学迁出史公祠,不断发展壮大,有了今天的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  相似文献   

13.
一、与语文有关的试题 例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4.
唐宋诗歌地理中的庾岭梅花,因其地理空间和形态审美特色,具有梅信之始、华夷分野、贬谪之地理时空坐标的文化意义,承载了唐宋诗人对岭南的地理文化体认和他们的历史意识、人文情怀、政治抱负、人格理想等多重文化内涵,是唐宋诗歌中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在唐宋诗歌中,庾岭梅花不仅作为一个地景给人留下地理空间感、场景感,它更是唐宋诗人心中的某种象喻,亦是唐宋文人一朵别样的生命之花,它诗性地展现了唐宋文人别离与思归、忧国与归隐、怨愤与旷达的二元之生命情怀,以及他们家国通一之人文精神,既加深了唐宋南贬诗歌的文化内蕴,又丰富了唐宋孤山梅花所奠定的梅花意象“清”之人格意味与美学品格。其彰显的家国通一的儒家“仁”之精神,与孤山梅花彰显的自由自适之道统精神相合,在唐宋诗歌梅花意象由物色形象向人格图腾的诗性嬗变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教育研究》2013,(9):F0002-F0002
南京市梅山第二小学地处梅山,由梅山铁矿企业于1966年创办,原隶属上海宝钢梅山有限公司,2008年归属雨花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全国科学认读课题联盟实验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南京市现代化小学、南京市平安校园、南京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南京市激发母语学习潜能课题实验基地。梅花文化,引领发展。学校开展“赏梅、咏梅、品梅、探梅、赞梅”系列活动,引领学生感悟“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道理。相关课题“品梅识字智韵梅香”获江苏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梅花校园文化的设计与研究”获南京市课题立项,学校获得中国(南京)首届梅花精神论坛颁发的“梅花精神奖”。  相似文献   

16.
梅文化说略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又到国人赏梅时。赏梅时节咏梅花、论梅花,乃中国历代文人之雅事。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梅花享有“花之魁”称誉,并非因其俏艳而走红,而是以其独特的韵致和格调而居高。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花情结。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文化”。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巩固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等词语。  相似文献   

18.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梅花》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纯洁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怎样让学生读懂这首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笔者是这样设计教法的。   一、初读明意   1.导语激情、揭题: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对梅花情有独钟,敬佩之至。因此有“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佳句,北宋诗人王安石咏颂的《梅花》流传至今。   2.教师配乐范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指导学生齐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4.指导学生自由读,画出难理解的字词:数枝、凌寒、…  相似文献   

20.
异香沁人、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吸引了无数墨客诗人的题咏,无论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还是朱淑真的“横枝清瘦只如无,但空里,疏花几点”,梅花已负载着中国文人的高洁情怀成为诗词中的常见意象。正因为“常见”,要出“新”出“奇”便实属不易。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说:“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易安居士李清照这首《孤雁儿》确是咏梅词中的佳品,以其深婉曲折的笔调、低沉谐美的音律,一唱三叹地将咏梅与怀人深挚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