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的最后一课,在前面几课中,学生探究了植物生长的条件,这一课将继续研究动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进一步了解动物身体的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启发学生去继续探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下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 《水族的公民》是《多种多样的动物》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鱼的进一步观察研究,探究鱼的外形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关系。教材共呈现了两个活动:观察并描述鱼的外形特点,讨论其在水中生活的作用;在观察的基础上,围绕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之春 《科学课》2008,(11):34-35
教材分析 《水族的公民》是《多种多样的动物》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动物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鱼的进一步观察研究,探究鱼的外形特征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关系。教材共呈现了两个活动:观察并描述鱼的外形特点,讨论其在水中生活的作用;在观察的基础上,围绕想研究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动物为什么要吃东西》一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长的需要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食物对动物生存的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心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5.
《飞翔的精灵》是湘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前三课分别是《动物的特征》《水族的公民》和《吃奶长大的动物》,本课主要引领学生探究动物飞翔的奥秘,即研究它们身体结构对运动方式的适应性。执教这节展示课之前,我作了充分思考和准备,教完后收获了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6.
刘广贵 《教师》2011,(33):64-6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要认识生命和生物,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生命和生物,并且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要认识生命和生物,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类。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探究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在草地上寻找物体,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中探究,通过小组合作,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讨论交流、分类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生命和生物,并且意识到珍爱生命的重要性。二、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鲁桂红 《科学课》2009,(1):36-38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9.
教材分析;《鱼儿的奥秘》一课选自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探访鱼儿》。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以学生常见的动物——鱼做为切入点,自然生成了《鱼儿的家》、《鱼儿生活得好吗》、《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鱼儿的奥秘》四个科学探究活动课题。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结束课,通过前期的层层铺垫,本课最终将教学目标指向了“鱼类的共同特征”这一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一、承上启下,整合教材 《植物与环境》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五课内容,教材通过对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是为了适应生长的环境,从而了解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1.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海洋生物》属于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中的内容。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教学,让学生深入研究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环境对生物习性的影响。教材以海洋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为重点。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能够通过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有关海洋及海洋生物的信息,能通过交流与观察分析探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特征。2.了解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了解更多的海洋生物在形态方面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了解环境对生物生长、生活习性等多方面的影响。3.感受海洋世界的多样性,欣赏各种美丽…  相似文献   

13.
《形形色色的动物》一课(小学《自然》课本第六册),要求指导儿童学习一点动物分类知识,并认识当地常见的无脊椎动物,培养儿童对动物进行比较、分类的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和教材特点,我采用指导学生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课前提供标本、实物、图片等讨论材料,激发儿童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分析《分一分》是小学自然课中培养学生分类能力的第一课。它和《各种各样的果实》《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等课组成分类能力培养系列。分类能力在逻辑思维能力中属于较低的层次,新大纲中要求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分一分》一课共有三项内容:按形状、颜色给几种几何图形分类;按运动方式给几种动物分类;用多种方法给叶子分类。给几何图形和动物按指定标准分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不同的事物分类标准是不同的,渗透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有了这一步知识的过渡,学生便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对树叶进行分类了。给物体…  相似文献   

15.
教学思路本课是粤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探访生物王国》的第一课。本课从学生身边入手,以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在草丛里寻找物体开始,通过观察、分类与比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初步认识生命、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的目的,并由此了解到植物和动物都属于生物。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获得关于动物和植物的亲身感受。为此,教材选择以校园为背景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讨论,分辨出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哪些是没有生命的物体,从而建立初步的“生命物体”与“非生命物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一个自主、合作、…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设计1.设计概述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7课,这一节课以同一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这样一些有趣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相应发生改变,进一步认识多样的生物是由多样的环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植物与环境》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六年级《生物与环境》单元第五课内容。教材通过对仙人掌与龟背竹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叶子形状、大小是为了适应生长的环境,从而了解植物形态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18.
《寻访小动物》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动物”单元的第一课。本课要求引导学生开展寻访小动物的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在课外或校外进行一些研究小动物的活动;并通过活动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我根据探究教学的展开过程,采用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三册《动物怎样吃东西》一课,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按教材的编写顺序教学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难以突出本课的中心任务——吃的方式,完不成教学任务;第二,难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其原因是:这节课容量大,涉及的问题多,学生缺乏充分的感性基础。为此,我们尝试了以下的教法。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本单元共有《寻找动物和植物》《蚯蚓》《凤仙花》三课,在开门课《认识自己》的基础上,主要以动物、植物为研究对象,让学生学习观察、记录、测量、猜想、实验等探究方法。由于学生易于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兴趣,因此安排了学生对周围的生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