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改变目前语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的窘迫境地.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文本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使课堂“生机盎然”.从而创造出“生态”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充满生命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寻找生活素材开展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马云 《教师》2012,(27):73-7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熔于一炉。语文学科与学生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依据教材、拓宽教材,积极将生活内容引进课堂,将课堂融人生活,用生活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一、依据教材,创设生活化课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总是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依据教材,密切联系生活,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1.借助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指出:语文是开放的,是和社会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语文作业也应该是“开放式”的,应该将课内课外联系起来。使其成为一泓活水,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联系语文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我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其实也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语文教学务必要突破语文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让语文教学与社会实际生活链接,真正地把语文教学由课堂引向社会生活。那么,作为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阅读教学又如何与生活链接,最终使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走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教育源自于生活,变化无穷的生活是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不竭源泉。将语文教学置于生活的广阔空间中,契合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也让农村小学扬长避短并且焕发课堂活力。教者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汉字教学,引导学生交流生活经历、增添阅读乐趣以及带领学生从大自然中寻找写作灵感来进行生活教育。这些密切联系生活的教学都能够让农村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7.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语文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落后于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今,语文课堂需要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开放式教学法对于提高语文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涵盖的内容灵活多样,它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更为贴切,语文课堂上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是互相联系的,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活动联系的更为密切,学生的语言活动支配着学生的行为,因此,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是以社会生活为广阔的背景,为学生展现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放的社会环境需要构建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在开放式的课堂理念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科课程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教学目标、方式转化为作为生活主体的学生的内在需求。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语文化,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无论是落实“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还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都必须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最佳的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笔者从转换学生生动的生活经验,丰富个性化的感悟这个角度做了些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是一个自由、开放、灵活的空间,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就必须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用语文装扮生活。要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进生活的目标,就必须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零距离"。通过奏响生活旋律和敞开生活之门打造磁性课堂,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小天地,生活中的语文才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中的语文走进课堂,再让语文教学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一、立足生活,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从教材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要求语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生活教育的理论中指出:"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发现生活,善于提炼生活中的语文因素,才能用生活去解决语文课堂上的"疑",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知"广泛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一、语文"生活化",回归本真生活很多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技  相似文献   

14.
袁秀芳 《学周刊C版》2019,(21):159-159
随着新课改和互联网教学的同步进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的理念以及教学技术都在发生着变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以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能够得到丰富拓展,实际应用能力也有了充足的锻炼空间。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优势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叶先堂 《文教资料》2013,(19):42-43
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语文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时代呼唤生动活泼的生活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感悟教材的生活情味,挖掘教材的生活底蕴,拓展教材的生活维度,抒写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借助校园、家庭和社会生活学用语文;把教材教活,把课堂盘活,构建“诗意栖居”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和人格。  相似文献   

16.
一、意蕴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创共享的一种语文生活。现在的语文课堂虽然较以往多了一些“活跃”,但师生关系依然严肃而紧张,学生的课堂生活、语文生活规范而沉闷。为使学生课堂生活、语文生活更多一点舒心,多一点惬意,多一点生命的本真,聊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课堂中加入生活教学理念,能使语文教学更具现实意义。教师将生活化教学理念搬到课堂中的目的就是将语文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便于学生今后将语文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一、生活教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语文起源于生活,最终也应用于生活。小学语文教材大部分内容以生活为题材,中间掺杂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见解。由此可见,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不仅切实可行,而且对提升学生语文素质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不浓,知识获得比较被动;语文课堂教学远离生活世界和现实生活。我觉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运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承载着传承民族文化、发展语文素养重任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进行切切实实的改革.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停留在语言上,要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坚决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因此.语文课堂一定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建立教学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20.
刘增强 《河南教育》2005,(11):36-36
语文与生活关系密切,语文教学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活水之源,语文课堂才会生动活泼。我认为,语文教学联系生活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收看《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涉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十分丰富。通过《新闻联播》,我们可以看到江南水乡的秀丽,感受北国风光的壮丽,目睹国际都市建筑艺术的典雅别致,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韵味,认识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不只在于了解新闻,而在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把课本知识和社会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