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闻回放父母会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快到时,他们总是提前几天为孩子的生日做准备。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呢?广东潮州一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背出班上一些同学的生日,却从不关心父母什么时候过生日。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说是因为"爸爸妈妈从来不提醒"、"父母不喜欢过生日"等;少数学生说父母曾经提起要过生日,自己却没有记住。  相似文献   

2.
生日谁都会过,但是每个人过生日的意义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过生日只是为了能在那天大吃大喝,尽情玩耍;有的人过生日是为了告诉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也有的人往往会忘记自己生日……,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爸爸的生日。  相似文献   

3.
为了扭转学生过生日盲目攀比、拉帮结派、大手大脚等不良习气,我与学生协商,共同制订了"生日计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日计划"实施方案如下:1.把所有学生的生日登记造册,对在节假日过生日的学生单独统计。2.我和班委共同拟订生日"礼单"。根据学生的表现,以挖掘闪光点为主,善意批评为辅。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在广大中小学生中,奢侈浪费的现象日益蔓延,而且愈演愈烈。有的学生,买衣服和鞋子,非名牌不穿,而且喜欢互相攀比;有的学生,零食买多了吃不下,就随手扔进垃圾桶;有的学生,过生日邀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10,(10):13-15
生日,应该充满快乐,装满祝福。但是,有的同学却对如何过生日提出了自己的困惑:生日必须去酒店过吗?生日为什么要和那么多的人一起过?  相似文献   

6.
作文课上,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篇习作《快乐的时刻》。班上的同学有的写上麦当劳吃汉堡包,有的写去公园玩,有的写过生日吃蛋糕,可老师说这些材料太"老"太"滥",没有新意。如何选择新颖、鲜活的"快乐"材料呢?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有的在阳光明媚的春天,有的在红日似火的夏天,有的在硕果累累的秋天,有的在银装素裹的冬天。在每个人眼里,过生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是难忘的,也是有意义的。有的人一过生日就大摆酒席,请亲戚朋友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不少地方学校里悄然流行起了过生日送礼物的风气,学生过生日就像是商场促销般的机会难得.家长们抓住机会帮孩子笼络人心,孩子们捉住机会为自己挣面子,谁生日送出的礼物多,送出的礼物好,谁的人缘就短期内爆棚. 儿子过生日,他也想象同学们一样把生日蛋糕带到学校去,我没有同意.不是我吝啬那一点点的蛋糕钱,而是担心蛋糕大小不同会让孩子们稚嫩的心灵里滋生出攀比的恶习.一个班级里,有的家庭很富裕,有的家庭不富裕,分享本是件好事,但总有些孩子会用蛋糕去区分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蛋糕买回了家中.儿子叫来许多小朋友.如果生日一定要过,那么生日一定要是一场关于分享的盛宴.  相似文献   

9.
<正>一、观察法——尽显学生本色桑戴克曾指出:"如果我们想要对被测试者个人有一个有用的、完整而全面的描述,那么比较精致的正式测验、测量程序,必须以较为粗糙的非正式的观察、轶事记录的描述和评定来补充。"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察法有它自己独特的获取信息的功能,而这些信息资料用其他方式是难以获得的。我在教过"统计"这部分知识后,让学生在课后调查本班学生的生日,按生日的月份分成春、夏、秋、冬四类,在方格内涂色记录。在这项实际活动中,我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每节课课间不停地调查、记录;而有的学生只是三分钟热度,不能  相似文献   

10.
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很重视为幼儿过生日,有的是幼儿园每月一次为全园当月出生的幼儿过生日,有的是按班级为幼儿过生日,“过生日”一般以吃生日蛋糕为中心。通过生日活动对幼儿进行诸方面的教育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处理不好,极容易流于形式,使幼儿仅仅满足于吃蛋糕这一过程而削弱了“过生日”本身所具的教育性。这使我联想起在日本幼儿园里参加过的“生日会”。  相似文献   

11.
生日快乐     
有一段时间,班里兴起了一股“生日热”,有的给过生日的同学送礼,有的竟拿出几十元钱请同学下馆子。部分同学被这件事搅得心神不定,以至影响了学习。再这样下去,班风岂不奢靡,学业岂不荒疏?作为班主任,我一时也不知如何是好。细细想来,学生自己过生日,当属正常;想借过生日联络感情,加深情谊,调节一下单调的生活,本也无可厚非。但是把这件事搞到了影响学习,加重家庭负担,又的确不能说是一件好事情。有什么办法去掉不好的、保留好的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最近几天,班里同学又在议论如何给李强过生日了。这次,我主动参加了他们的讨论,提议为同…  相似文献   

12.
如今,过生日非常盛行,连小学生都过起了生日。网上曾说某学校一名小学生过生日,父母在酒店为其摆了四桌宴席,其场面让人却步,令人乍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某学生竟在老师课上"过起了生日",如何让学生收回"生日请柬",唤回学生学习兴趣,应该值得广大教育者深思和探索?有一天六年级班主任王老师求我给他们班上节成功课,王老师说你是教导处的主任,一定能把成功课讲好。那天我在讲台上讲成功课,学生们都全神贯注、聚  相似文献   

13.
<正>在教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因为本单元围绕"Ben的生日"这一主题,从谈论生日的具体日期入手,到邀请朋友参加生日聚会,小客人来访、祝贺、送礼等情节,把有关"询问日期"、"邀请"、"征求意见"等日常交际用语、词汇和句型有机结合起来。既呈现了十分丰富的语言材料,又展示了英语国家"过生日"的文化风俗和习惯。而过生日"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考虑到现在的孩子A过惯了富裕的生活,爸爸妈妈总是给他们过生日,而他们当中很少有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B本单元F板块,要求"Now ask your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生,我们正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于家庭、学校之间,还并未加入到生产者的行列中去,所消费的钱物都来自父母的辛勤劳动,所以应该懂得“花钱容易赚钱难”的道理。如果一到同学生日,便要到饭馆聚一聚、乐一乐、大吃一顿的话,那么钱也花得太过随意了;况且同学生日天天有,如此过生日的话,既破费钱财又没有什么纪念价值。因此,同学生日不应该到饭馆大吃大喝,即所谓的撮一顿。 有的同学认为,同在一起学习、生活,低头不见抬头见,碰到人家生日了,如果不表示一下的话,未免显得太抠门、太过寒酸;而且生日每年只有一次,破费庆祝一…  相似文献   

15.
礼物     
寻伟 《班主任》2014,(4):34-34
正"What's the best gift you have ever received?"(你曾经收到最好的礼物是什么?)英语课上,当我讲到单词gift(礼物)时,问了学生这样—个问题。"Never!"学生们异口同声。"以后过生日时告诉我,我送你们礼物。"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老师,明天我过生日!"话音未落,教室角落里有人接话。寻声望去,原来是"睡  相似文献   

16.
小乌龟今年3岁,他的生日在儿童节,爸爸妈妈答应他,生日那天,可以邀请小朋友们到家里来开生日晚会。小乌龟有很多好朋友,有的住在水中,有的住在陆地上,也有的在空中飞来飞去,他都准备邀请。小乌龟得慢慢地爬着,去给朋友们送邀请卡,所以,离过生日还有一个多月,小乌龟就背着一大袋邀请卡出发了。邀请卡上面印着:“六月一日晚上七点半,  相似文献   

17.
活动一:复习感知师:(出示小猪图片)小朋友,这是谁呀?生:小猪!师:小猪今天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妈妈给他准备了一只大蛋糕(出示蛋糕)。小猪要过几岁生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蛋糕上有几支蜡烛。(师生一起数)6支蜡烛,就是过6岁生日。[评:用动物图像导入,引起学生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听说小猪过生日,小动物们都来给小猪过生日了,还送来了许多礼物。"喵喵"是谁来了?(戴小猫头饰的同学上场)生:小猫。  相似文献   

18.
孩子过生日,家长给买些礼物,无可非议。但有的家长虽花了不少钱,不仅没有对其成长起多少积极作用,反而促使他们盲目地互相攀比。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对待这个问题呢?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召开一个《生日的礼物》主题班会。 1987年国庆节前夕,我开始了这次主题班会的准备工作。我对学生们说:“国庆节就是国家的生日,工人、农民、军人、科学家……还有我们献给这个节日的最好礼物是创造性的劳动。你们过生日时,爸爸、妈妈送给你们什么礼物呀?”“我提议从今年起,我们对生日的礼物来个小改革,看看谁接到的生日礼物最有意义,你们看好吗?”大家高兴极了,齐声说:“好!”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按照学生登记表写的生日,每到一个学生生日那天早晨,我就在班里对同学们说:“今天是某某同学的生日,我祝他快乐,愿他进步!”  相似文献   

19.
邓晓燕 《班主任》2014,(8):17-18
正今天,又是小朋友集体过生日的日子。放学后,本月生日的孩子拿着大家精心制作的生日纪念册,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地翻阅着。小伟的妈妈来接小伟,听说是老师发的纪念册,便问他有没有谢谢老师,不料,小伟轻描淡写地说:"每个小朋友都有的。"这番对话刚好被不远处的我听到了,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难道因为每个人都有纪念册,自己享受到的这份爱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吗?第二天晨会,我请拿到生日  相似文献   

20.
过生日     
不知从何时起,幼儿园悄然兴起过生日风。每到孩子过生日的时候,家长就送来蛋糕、饮料,有的还带上照相机、录像机。老师则组织班里的孩子们一起吃蛋糕、照相,互赠小礼物。对此,有的老师认为,这样做不但打破了一日常规,而且滋长了孩子的攀比心理,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