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唐诗外编》第四编《全唐诗续补遗》卷十补录杜牧诗七首、零句两联,除《九华山》一首外,皆属《全唐诗》已收者:《滕王阁》,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杜牧集四《怀钟陵旧游四首》之二,文字稍有异。《金隆怀古》,非杜牧诗,见《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三许浑集六,又见于许浑《丁卯集》卷上,文字稍有异。《秋浦》,为《全唐诗》卷五百二十杜牧集一《池州送孟迟先辈》的第六十七至第八十句,文字无异。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在《红土高原上的古老城邦》一文中,曾引用民国《保山县志》中的以下记载来论述保山城的创建过程:"唐开元二十六年,南诏破施浪诏,余众走永昌,皮罗阁追击之,收永昌地,置拓俞城。"拓俞城即保山城。也就是说,保山城是南诏民族创建的。那么,保山城又是怎样由一个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城市演变成后来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充  相似文献   

3.
钟嵘《诗品》以惊心动魄、一字千金来称赏《古诗十九首》的艺术价值,充分肯定了《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抒情诗歌中的崇高地位.情感真挚、婉曲深幽、语短情长是《古诗十九首》显著的美感特征.作为五言诗的典范,在《古诗十九首》中,情与景的融合可以说达到了妙合无垠的境界.善于写哀感,擅长抒忧伤之情是《古诗十九首》不同于其他抒情诗歌的地方;抒情隽永,意味深长是《古诗十九首》高超的审美意蕴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公元八九世纪,唐朝、吐蕃、南诏之间战事不断。南诏政权相对弱小,对两大强邻和战政策随时局不断变化。沿时间梳理分为四阶段。一、南诏得到唐朝扶持统一云南,受唐册封。二、南诏与唐朝关系恶化,发生两次天宝战争,南诏结附吐蕃。三、唐朝为对付吐蕃联合南诏的进攻,欲重新结盟南诏,而南诏也因吐蕃压迫过深,重新与唐结盟。四、南诏军事力量逐渐强大,毁约攻唐,频繁发动对外战争,最后国力虚空,政变过繁,终亡国  相似文献   

5.
《党的文献》1993年第六期发表了《新发现的毛泽东诗四首》,《新华文摘》1994年第2期全文转载。这是继公开出版发表的毛泽东诗词51首后,又一次公开发表的毛泽东的诗。拜读之后,深受教育。 毛泽东同志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卓越的思想家、革命家,伟大的诗人。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新发现的毛泽东诗四首》,同  相似文献   

6.
通海之名考     
通海地名的由来和释意,众说纷纭,主要有下述三说。 一、通至大海固名通海 此说旧有地方志书未见记载,仅见于林超民编写的《云南郡县两千年》(云南广播电视大学出版,方国瑜主编《云南地方史讲义》参考资料)。《云南郡县两千年》99页载:“咸通年间,始分拓东节度南境分置(通海都督)。通海城在今通海县。通海的名称始见于南诏,取通至海上的意思。”紧接着又于101页进一步阐述:“南诏……所设拓东、开南、镇西、  相似文献   

7.
土地制度是南诏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层面,因此土地法律制度也就成为南诏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诏土地制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文明类型、移民、农村公社制度和社会形态4个因素.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第四钢琴协奏曲》)是他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所有协奏曲作品中最抒情的一首。作品风格清新、构思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情调。在创作特点上,《第四钢琴协奏曲》脱离了古典乐派程式化的传统,采用三部分的结构特征,从而使音乐在三个部分间展开并最终循环回归主题;在艺术表现上,《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曲调、旋律与快板都有其特定意义与内在含义,使它们在各自发挥了最大优势的同时又服从于整个协奏曲的总体艺术构成,最形成终不断发展的创新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读《柳河东集》,见下册第七二六页收《江雪》一首,同时于夹注中收入同样以江和雪为题材的诗二句,颇有意思。柳宗元的《江雪》共四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充满着雅淡而高远的画意,是历代传诵的名篇。对这首诗,苏轼曾作过评论,推崇备至,认为“殆天所赋,不有及也”。  相似文献   

10.
在南诏的法律体系中,刑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华法系的共性。由于南诏特殊的政治文化地缘关系,其刑事规则产生方式也颇有特色。首先是进化的规则,在战争、血亲复仇和原始禁忌等方面均会形成南诏的刑事规范,它们源于本土,随社会进化而形成和发展,因此称其为进化的规则。其次是移植的规则,唐律是南诏移植的主要供体,但不限于此。第三是功能的规则,即南诏统治者为实现其统治和公共管理职能专门制定的规则。以上三者,在理论上可分而析之,在实践中则是相互交融,不分彼此。  相似文献   

11.
《我们是七个》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该诗描述了诗人与一位8岁小姑娘的对话,通过小姑娘天真烂漫、单纯可爱的口吻,以简单质朴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诗人所独有的洞察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纯真的向往,也很好的突出了华兹华斯诗歌中自然与童心这两大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坦夷世道宽平路,何时人情乱如絮,祗把才能为倚据.噫!流言至止横作竖,自以聪明许.黄金白璧倾心慕,不料逆来终逆去,念头一认浮云际.皇皇富贵,懵懵仁义,恐有危亡处. 这是一首词,作于明代,名曰《青玉案》,见于李根源辑《永昌府文征》文卷四·明三部分. "青玉案"这个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此调一般以宋·贺铸所作"麦波不过横塘路"一首为正格,故又名《横塘路》或《西湖路》.辛弃疾、李清照、黄公绍等人也都曾填词《青玉案》.  相似文献   

13.
《阅读》2007,(5)
六(2)班的同学们正在杨老师的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古诗两首》中的《泊船瓜洲》这首诗。瞧,他们正聊得热火朝天呢!敏敏:我来试一试!亲爱的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今天,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来主持这个特殊的葬礼。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我们曾经引以为豪的大  相似文献   

14.
1841年,道光帝下诏,以"禁烟不善"将林则徐"遣戍伊犁".林则徐在遭贬之后、赴戍之前,与家人道别,为安慰家人,作诗一首,即《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而"生死以"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后先继起,有如群星闪耀,呈现出品莹璀灿的景象,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光彩。在这些诗人中,有不少是京兆人,如王昌龄、杜牧、韦应物、韦庄、韩偓等硖频恼抛魏颓罔河?也都是京兆人。《全唐诗》中有张孜《雪诗》一首,秦韬玉诗三十六首。清沈德潜的《唐诗别裁》无张孜诗,秦韬玉只选《贫女》、《春雪》二首。清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也只选秦韬玉《贫女》一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唐诗选》,则张孜、秦韬玉各选一首,即《雪诗》和《贫女》。晚唐时期,藩镇之祸,愈演愈烈。各节度使之间互相攻伐,战争连年,民不聊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诗经国风》的整体风格、《蒹葭》本身的内容、形式及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的特质等三方面论证了《蒹葭》是一首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对历来众说纷纭的《蒹葭》主题思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又引用《诗经》中其他两首著名的爱情诗加以佐证,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17.
无心因逐白云归,静锁岩前白板扉.客有渊明方置酒,徒无弘忍不传衣.风号石室松声急,月到纱窗竹影肥.饥饭困眠无一事,满山空翠淡忘机. 云南永昌诗人汤琮写下的这首诗,名为《法明寺》.汤琮歌咏永昌风物的诗歌很多,留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有两首最有名,一首名为《鹦鹉》,一首就是《法明寺》.汤琮是个无心入仕的人,心情平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去做,只想每天逐着白云,依着本性,做个闲云野鹤的归隐之人.法明寺是永昌太保山麓的一座古刹,永昌的文人都爱这个清静之地.他每次到法明寺去,总会静静地锁上自己隐居的小屋.屋子很朴素,门窗都是没有上过油漆的木板,上面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光阴.  相似文献   

18.
臧明艳 《阅读》2023,(42):18-19
<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学习了晚唐诗人罗隐的《蜂》这首诗后,我们便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的自然现象刺时讽世,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秦嘉徐淑是东汉重要的五言诗代表诗人.他们夫妻二人的爱情赠答诗,对后世文人五言诗创作影响巨大.产生于秦嘉徐淑同时代的《古诗十九首》,多与秦嘉徐淑生平经历、创作情境、艺术风格相契合,故有学者推断:“在现存的东汉无名氏文人五言赠答诗中,定有秦嘉、徐淑二人的作品.”基于对秦嘉徐淑诗文与《古诗十九首》的创作年限与诗文风格一致性的比较考察,根据二者创作时间相合、创作情境相近、作品风格相似特点的分析,得出《古诗十九首》部分作品就是秦嘉徐淑五言赠答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仪器与实验》第2卷第4期上,曾经介绍过光导纤维应用演示器.最近,我们在原设计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增加了光纤通讯演示实验.现简要介绍如下.一、基本原理1.光导纤维的传光原理光导纤维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使光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