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教师作为园丁是对教师职业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暗示着教师应该像园丁一样去工作,把学生塑造、剪裁成理想的花朵或盆景, 以便带来最佳的观赏效果。然而,从教师的职业化的角度上说,教师理应成为辛勤的园丁吗?所谓的“理应”又是谁的“理”呢?教师作为园丁可能会给师生关系带来哪些冲突呢?如果教师不做园丁,教师的身份重建的出路又在哪里呢?本文拟探讨这些问题。一、教师何以成为辛勤的园丁教师隐喻为园丁,学生则被隐喻为花草。这种隐喻反映了近代认识论对古典本体论在教  相似文献   

2.
孙迎光先生的《教师是园丁吗?》一文开宗明义,直接“亮剑”:“教师是园丁是—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孙先生要否定“教师是园丁”的理由着实让人讶异:“将某种社会行为隐喻为园丁,本身就具有反人性的意味。”——孙先生的文章用三个分论点来力图“颠覆”“教师是园丁”这个隐喻。“首先,园丁文化具有冷酷、顽固的独白性质”,“其次,有园丁的地方必然有野草”,“第三,园丁文化只认可一种人造的秩序”。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园丁违法犯罪”的案件数量不断增加的现实,使教师明确依法获得教师资格并确定自身的法定地位的意识,要求教师自觉学习、贯彻、理解、讲授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和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等三个方面对教师依法执教做深入思考,从而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邓滨汀  石三 《教书育人》2004,(11):38-38
曾几何时,人们就以“辛勤的园丁”来给教师作比。不过这个比喻倒也贴切,最为相似的当数班主任。他(她)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树木一样,既需辛勤劳作,又要精心栽培,还要通晓管理技术,实属不易。正所谓“园丁自有园丁术”。  相似文献   

5.
孙迎光先生的《教师是园丁吗?》(载《上海教育科研》2008年第3期。以下引言除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一文开宗明义,直接“亮剑”:“教师是园丁是一个需要被颠覆的隐喻。”要颠覆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成说.是需要过人的眼光和勇气的,孙先生对“园丁”这个隐喻“发人所未发”是有些启发意义的。遗憾的是他的分析没有顾及“隐喻”的特点和“园丁”的实指,所以其“见人之所未见”更多的是“偏”见。  相似文献   

6.
田祥全 《青海教育》2003,(10):27-27
古今中外,人们常用春蚕、蜡烛、园丁、人梯来赞美教师,把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把教师所从事的职业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搞好教师考核,引进竞争机制──谈实施“园丁金星百花奖”的作法与体会付学思我们永吉县口前乡一共有中小学教师287名,分布在15所学校中。近两年来,我们在全乡开展了“园丁金星百花奖”考核评比活动,把竞争激励机制引进教师考核之中,较好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我不做     
我不做“园丁”因为园丁常常操纵剪刀随心所欲按自己的尺度与模式砍枝削型或打造奇特怪异或追求整齐划一苍苍栋梁之材莽莽松柏桃李也许非“园丁”所能培育我不做“蜡烛”因为蜡烛燃烧则流泪不止随风摇曳更经不起狂风暴雨虽给人以光亮却要无端毁灭自己这个代价真不经济现代智慧的光芒科学文明的火炬岂能是“蜡烛”可与譬喻我不做“春蚕”因为“春蚕”固守桑枝缓吐丝缕把自己紧紧套牢封闭于狭小的天地虽然有化蝶之举也不过是完成生命轮回承袭着世代更替教师的奉献与创造后生的伟业与奇迹断不是虫茧蛹蝶可与伦比》我不做@艾常平!湖北宜都  相似文献   

9.
教师兼有多重身份于一身,这就决定了教师应具备多种素质,在学生面前要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有时是“严父”,有时是“慈母”;既可以做“蜡烛”,也可以做“园丁”,但不管什么身份,都要体现为人师表的风貌,不忘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完成教师育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10.
一、价值破传统,职业向体面 长期以来,凡为师者,务必追求“甘为人梯,乐做春蚕,喜当园丁,笑成蜡烛”的人生境界,务必信奉“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的职业道义,若要沾染世俗抹上铜臭走向体面,必然背负“误人子弟”“不堪人师”“离经叛道”等罪名,被钉上道德的“十字架”。  相似文献   

11.
佘民富 《班主任》2003,(5):46-46
读了贵刊第八期谢云老师《不做园丁》一文,真有些佩服谢老师的反思精神。但作为一名老教师,又不敢苟同谢老师的观点。谢老师为何“不做园丁”?他说是“起因于一次观看园丁的劳作”,“不希望自己像园丁那样简单粗暴”。  相似文献   

12.
园丁     
学校为了美化环境,请来一位老园丁。这位园丁技术好,把操场周围的万年青修得整整齐齐。每天一早,园丁师傅就拿着大剪刀,来到花台边,“咔嚓”“咔嚓”,把一簇簇万年青中冒出的部分齐刷刷剪掉。我望着被齐顶剪掉的万年青,心里有些怅然:人们不是常把老师比喻成园丁吗?可我们常做的工作是“培优辅差”,却从不敢“剪掉”优等生啊! 我带着疑问请教园丁师傅,园丁师傅微微一笑,颇有深意地对我说:整齐的东西是用来欣赏的,突出个性才是用来发展的。原来如此!从事其它行业也能这样吗?园丁@赵晓林  相似文献   

13.
一、价值破传统,职业向体面 长期以来,凡为师,务必追求“甘为人梯,乐做春蚕,喜当园丁,笑成蜡烛”的人生境界,务必信奉“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选择了奉献”的职业道义,若要沾染世俗抹上铜臭走向体面,必然背负“误人子弟”“不堪人师”“离经叛道”等罪名,被钉上道德的“十字架”。其实,这样的传统观念应该是对教师价值的严重曲解。众所周知,知识经济时代倡导知识生成价值、智慧创造财富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4.
多少年来,人们往往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园丁是令人尊敬的,但园丁又是令人遗憾的,因为园丁把花木视作“另类生命”。园丁在给花木浇水、施肥的同时,还要给花木修枝、造型,他们是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把花木塑造出来供人们欣赏。在园丁们看来,不合自己情趣的“歪枝”“残枝”是可以剪除的,他们可以随意裁剪,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切实抓好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具体规划,按步实施提高对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的认识,是搞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关键。为了落实“跨世纪园丁工程”,省教委根据江...  相似文献   

16.
教师亚健康超常人3倍多 警惕教师健康杀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教育》2004,(15):44
教师被人们誉为“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在繁重而辛劳的教学中,能保持身体健康者却为数不多,抱病工作似乎已成了教师的一种特征。  相似文献   

17.
忘年之交两园丁———记鹰潭师范学校两位女生物教师○何奇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也好,学也好,都离不开一个“真”字。为了这个“真”,从教的老师,比学生付出得更多更多……共树真人江西省鹰潭师范学校生物组有一老一少两位女教师...  相似文献   

18.
教师作用观的回顾与后现代审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其“教师作用”这一价值观支配。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设计师”、“雕塑家”、“助产师”、“园丁”等对教师的隐喻,表现出对教师作用观和教育的不同理解。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主客二分,而是彼此平等共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是育人的“苗圃”,教师作为“苗圃”中的“园丁”,日日夜夜,勤勤恳恳地奔波于“苗圃”之中,为育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教师谓之“园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来讲,指传授知识的任课教师。从广义来讲,泛指“苗圃”中的一切“园丁”,既包括在教学第一线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师,又包括教学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服务人员。与之相适应,育人就有了丰富的内涵,它既包括教书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人们就以“辛勤的园丁”来给教师作比。不过这个比喻倒也贴切,最为相似的当数班主任。他(她)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树木一样,既需辛勤劳作,又要精心栽培,还要通晓管理技术,实属不易。正所谓“园丁自有园丁术”。营造“气候’。花草树木的生长,除了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外,还要有与之相适宜的气候,“淮南为橘,淮北为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班主任工作也一样,为了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都能茁壮成长,就应该处心积虑营造良好的班级小“气候”,这个气候就是团结的班集体和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师者,必须于细微处下功夫,在点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