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造湖北电视强势品牌—组建体育频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智  李欣 《新闻前哨》2001,(12):10-11
电视频道是电视台拥有的最基本的资源之一。实行频道中心制是顺应频道经营的需要,对总台电视频道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分工,朝专业台、专业频道发展,撤销各台原有的节目部门,按频道的设置成立各频道编辑部,频道内实行频道总监负责制,频道总监由集团和总台联合任命,并对其负责,直接面对各栏目制片人,实行频道总监─制片人两级管理。 1997年湖北电视台体育部作为我台改革的试点和先锋,靠贷款起家,自收自支,强化经营,四年来,达到了办好一批节目,树立一个形象,带出一支队伍,积累一笔资产,闯出一条新路的目的。展望今后的发…  相似文献   

2.
王永连 《视听界》2001,(2):10-12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前电视理论与电视实践中的最热点的问题之一,所谓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频道按一定的划分标准(如内容,受众等)进行重新定位与划分,实现频道播出内容的单纯化,收视对象的集中化,频道特色的明朗化,大量专业频道的出现,将是我国电视媒体竞争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是受众严重分化的必然要求,它必将带来电视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带来我国电视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在频道专业化改造的趋势下,目前,专业频道虽未大量出现,但一些相关问题确实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2002年1月1日,陕西电视台八个频道全新登场。蓝黄两种明快色彩组合而成的台标,八个频道异彩纷呈的靓丽面孔象一股春风吹进了冬日的荧屏,陕西电视台开放、现代、文明、向上的新形象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迈开了频道专业化的第一步。 其实,在现代企业中形象是继企业生产的三大资源——人、财、物后,被企业普遍认为的第四大资源。目前,我国省级台和城市台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发展非常迅速,电视频道月增,台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电视也面临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频道竞争,说到底是电视台整体形象的竞争,而频道包装是构成电视台…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少儿电视频道从2003年11月30日开始运作,至今全国共开设了十多个专业化少儿电视频道,两个少儿付费频道。经过五年的发展,少儿频道的绝对数量在全国几乎已经是饱和状态,少儿频道节目播出时间过剩和内容稀缺的矛盾,节目需求量骤增和少儿节目生产供给量小的矛盾日趋严重,节目资源和广告资源短缺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5.
面对加入WTO,媒体市场化、产业化进入到新层面的时代,作为区域性电视频道,生存权问题凸显。审时度势,惟有确立现代经营意识和经营策略,经营好频道,着力创建本土品牌频道,方能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增强频道的市场竞争力。本结合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半年时间的探索实践,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解读西部频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CCTV-12)已于2002年5月12日正式开播,西部频道(第十二频道)是中央电视台的第二个综合频道,是一个又新闻资讯为主的电视频道,正如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所言:“西部频道的开播是中央电视台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西部频道的开播是中国电视史上的一件大事,西部频道的开播是中国传媒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7.
我国电视台的经济频道,是在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进程中出现的。1999年随着中央电视台"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发展战略的实施,频道专业化走上了凸显的位置,全国电视台的3000多个频道,有90%挂上了专业化的牌子,全国354个电视台除了一套节目为卫视或新闻  相似文献   

8.
从1989到1999年短短十年间,中国31个省级电视台先后都有一个电视频道(一般都是新闻综合频道)上星。加上央视的十来个频道和本地的诸多频道,中国老百姓一下子可以收看到30-50个频道,可谓频道繁多,节目令人眼花缭乱。但是,三十多个省级卫视频道内容的严重"同质化",差不多都是"新闻  相似文献   

9.
论电视频道的组合竞争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两台合并,频道整合是电视管理操作层最热门的话题。我国电视业的发展从“四级办电视”到现在的有线,无线合并,频道资源从量的扩张逐步向专业化发展的质的转变,两台合并为改变电视频道在同一区域内的无序竞争,重复设置的状况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一个电视台拥有多个频道的现状,如何对各频道进行合理区隔,变竞争关系为互补协作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对电视频道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资源最大化利用和优势资源共享提出了现实课题。本文从频道群操作层面出发,探讨在有线,无线合并的背景下电视台频道群组合竞争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月 1日,上海文广的高清数字电视频道“新视觉”和中央电视台的高清数字电视频道“高清影视”正式开播。这两个高清电视频道,是国内也是全球华语最早开播的高清电视频道。  相似文献   

11.
电视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回想二十多年前的武汉,一个中央电视台(当时叫北京电视台)的八频道,一个湖北电视台(当时叫武汉电视台)的四频道,就可以把覆盖范围内所有的电视观众全部瓜分。任何事物只要上了这两个电视频道,就会在湖北产生极大影响。可是到了现在,无论在武汉市还是其他市县,只要上了有线网络的电视机,都可以接收30到50个左右的频道。电视的窄播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一客观形势呼唤和推动着湖北要尽快发展电视的专业化频道。一、电视专业频道的由来和必然性所谓专业频道,就是电视频道所播出的各种形式的节目内容…  相似文献   

12.
频道包装是一个电视频道成熟稳定的标志,它突出频道的个性特征,增强观众对频道的识别能力,确立频道的品牌地位。如同商家促销商品重视包装一样,电视频道市场竞争力也与频道包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电视传媒“窄播”经历了栏目-频道的资源优化配置实验之后,频道的专业化建设和专业化频道的建设开始浮出水面,这已成为当前电视传媒改革发展、经营运行中最为鲜活的景观。 一、专业化频道的生存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有线电视网络迅速发展,电视频道不再是稀缺资  相似文献   

14.
卫军 《新闻记者》2007,(11):104-106
2008年1月,上海国际频道,一个以英语为主的地方电视频道将在上海开播。从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成为首个在中国电视荧屏上播出英语新闻的媒体,到如今上海国际频道的诞生,英语电视已经在中国走过了整整21个年头。就全国而言,1996年4月武汉电视台英语频道开播,成为中国首个英语频道(现已改为双语频道,也播出中文节目)。2000年9月中央  相似文献   

15.
电视频道的设立与改造,大体有两种指向:其一,针对最大的覆盖人群;其二,针对焦点人群。前者称之为综合频道,后者称之为专业频道。随着数字压缩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频道资源变得丰富起来之后,频道成了节目的集合体,从而基本形成以台为龙头,频道相对独立的局面。电视频道的专业经营正是这一转变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朱缦 《新闻窗》2006,(4):36-36
电视频道包装作为营销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受到了普遍重视,而电视频道包装则是频道营销策略的首要内容。电视频道包装是个系统工程,也就是所谓的企业形象设计系统,频道营销必须首先树立这样的整体意识、形象观念。  相似文献   

17.
马梅 《当代传播》2003,(6):34-35
一段时间以来,电视频道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问题成为电视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有人说:对省级卫视频道来说,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特色化、品牌化经营的发展方向已无可置疑;有人说:从理论上说,电视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事业发展、成熟的方向和必然结果.还有人说:如果按照受众分散的趋势来划分的话,电视受众市场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大众时代"、"分众时代"、"小众时代"和"个体时代".在"大众时代",综合频道大行其道;在"分众时代",特色化频道适逢其时,如"新闻频道"、"电视频道"、"体育频道"等;到了"小众时代",专业化频道则应运而生,如"电视频道"进一步细分为"动作片频道"、"喜剧片频道"、"卡通频道"等等……从这许多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电视发展的前景.本文以省、市两级电视台的发展之路为题,结合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三个概念的关系来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8.
频道专业化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电视体制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实现跨越式飞跃的一次机遇,甚至有人将频道专业化称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显然,电视频道专业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出现的时间晚,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9.
刘臻 《视听纵横》2004,(5):87-88
电视频遁在播包装是指非节目、非广告的那部分电视播出片的设计与应用,是一种利用电视自有的资源进行的营销行为,决定着电视频道的主张、外观以及观众对电视节目的期待,在节目播出中起着三方面的功能:一是导视功能,用一些新创意、新技术将节目预告编排得有声有色;二是解读功能,主要是对频道内的栏目进行宣传和要,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来收看自己的节目;三是窗口功能,主要是播放频道形象宣传片,打造频道形象。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处于初期阶段,还在不断发展中。如何在频道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占据制高点?推出频道的强势栏目,形成强档时间,使频道内资源互动,突现高效性,最大化的缩短发展周期,则可以占据频道专业化发展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