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春秋》是《申报》1933年1月10日创办的一个文艺翻刊,第一任主编是周瘦鹃,最后一任主编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王进珊,前后断断续续出版了约15年之久。王进珊从1946年9月2日到1947年11月30日,共编辑《春秋》15个月375期(其间《春秋》共出版376期,3.947年8月30日杜月笙六十寿诞专辑为王进珊生病请假,由别人代编),随后又接着主编了1947年12月3日剖办的《文学》周刊,至1948年6月3日终刊,共出敝29期。《春秋》是《申报》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发表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美术作品和外国文艺为主,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及活跃的青年作者,都在《春秋》上一再发表作品,因而《春秋》在广大作者和读者中事有很高的声誉,被目为其时全国报纸文艺副刊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任君 《东南传播》2012,(2):95-96
《文艺春秋丛刊》作为上海在抗日战争沦陷时期的文艺阵地,鼓舞了当时一大批文艺青年的抗日斗志。它由于"似书似刊",以致后来图书馆的分类也难于将其划为图书或是期刊。本文就《文艺春秋丛刊》与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点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旨在证明《文艺春秋丛刊》具有当代杂志书的出版特征,是我国早期具有杂志书特点的读物之一。并结合其出版特色反思当代中国杂志书出版所需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副刊初探     
大凡报纸、杂志大都办有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副刊,每周一个版面,《求是》杂志的“绿野”副刊,每期12个版面。副刊文艺属性强,文字活泼,有“文”、“杂”、“短”、“活”的特色。由此,有人把副刊称之为“文艺副刊”,把主持副刊工作的部门,称之曰“文艺部”,或曰“副刊部”。虽称谓殊然,但副刊的概念应当是:报纸杂志上登载除新闻体裁外的其他体裁短小精悍的作品和艺术作品的固定版面。但是,辞书上对副刊的概念解释有失偏颇,例如,《辞海》:“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或理论文章的固定版面,每天或定期出版,多数有专名。报纸的副刊一般要求与新闻、评论起配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8年抗战时期,东南诸省未沦陷地区曾经有过一个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即东南文艺运动。当时东南地区的著名报纸《东南日报》,在迁移到浙江云和时创办了积极响应这一运动的副刊《东南文艺》。分析《东南文艺》,能澄清学术界对这一运动研究存在的一些误解和缺憾,挖掘其中所表现的东南文艺运动中重要的文化构成,并同时展现抗战时期浙江新闻及文艺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钦鸿 《出版史料》2009,(1):69-74
一、《范泉晚年书简》编后记 范泉先生是以一个卓越的文学编辑家闻名于世的。尽管他也创作和翻译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都无法与他从事文学编辑所取得的成就相提并论。他一生主编过文学期刊、报纸副刊、文学丛书和套书十馀种,尤其是上世纪40年代的《文艺春秋》和80~90年代的《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编辑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韦泱 《出版史料》2009,(2):108-116
近年来,海派文学已形成一个研究热点。不少专著专论在谈到海派文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认为上世纪40年代上海文学期刊,为海派文学走向成熟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显著作用,功不可没。比如联华广告公司出版的《小说月报》,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范泉主编的《文艺春秋》等,却忽视了另一份期刊——《春秋》。我将全套《春秋》旧刊逐期翻阅一过,又与仍健在的两位《春秋》主编文宗山、沈寂前辈就刊物的旧事多次闲聊,加深了我对这本海派文学期刊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长江文艺》创刊时,没有编辑部,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也没有专职编辑。创刊号是由中原大学的政治教员俞林编辑的。中原大学此时设在开封原河南大学校址。俞林将编好的稿子送到郑州的《中原日报》社。《中原日报》是中共中央中原局的机关报,由中原局宣传部副部长熊复(1978~1988年为《红旗》杂志总编辑)管辖。《中原日报》的副刊部主编于黑丁接到俞林送来稿子,责成手下编辑负责出版事宜。《中原日报》的《文艺》副刊也才创办三个月。  相似文献   

8.
刊登在《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12版上的《慎张"排行榜"》一稿,在第12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副刊一等奖,这是一篇文艺评论.所谓文艺评论,是在一定的世界观和文艺观指导下,对各种文艺现象所作的评论.它又可以分为文学评论、戏剧评论、电影评论以及对音乐、美术、舞蹈、电视剧和其他文艺样式的评论.文艺评论的内容广泛,包括对文艺运动、文艺思潮、文艺流派的评论,对作家、艺术家及其创作方法和表演艺术的评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等等.  相似文献   

9.
元三 《青年记者》2009,(17):47-48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麦凯恩的荣誉信条;回忆真正的麦凯恩;疼痛来自哪里?麦凯恩:隐藏的深度;公布芥川奖日本《文艺春秋》;法国地产:全新的价格。  相似文献   

11.
袁敏杰 《新闻知识》2003,(11):54-54
身为宝鸡人,我尤其喜欢《宝鸡日报》副刊,每周三的副刊版,我都是篇篇文章字字句句认真阅读,仔细品味。日久天长,我品出了其大气清风文香,并深深感动。 这些年,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瘦身”(其实本来并不“肥”),宝鸡日报却对其文艺副刊进行了“增肥”,版面扩充了一倍;不少报纸的文艺副刊纷纷改头换面,扮酷卖俏;一些报纸副刊甚至“变性”,非驴非马,似乎有点像“文妖”。宝鸡日报副刊却坚守阵地,不  相似文献   

12.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英美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出色的文艺副刊,能引起不同层面读者长久的阅读兴趣,能为报纸增光添彩。《解放军报》的"长征"、《人民日报》的"大地"等著名副刊,不仅是一些作家、诗人最初的摇篮,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副刊,按照传统的定义,是报纸上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等的专页或专栏。副刊几乎与现代报纸同步发展,人们常将副刊与新闻、评论、广告称作报纸的四大组成部分。纯文艺副刊或纯学术副刊曾经占有报纸不小的版面,尤其是纯文艺副刊,高峰时几乎每天一个版。然而,曾几何时,这类纯文艺副刊受到新闻版面的挤压,逐渐萎缩,各类都市报以及党报对纯文艺副刊已不再强求,有的还在坚持,有的早已砍掉。如《城市商报》,虽然每周出两期《春来茶馆》专版,但编辑方针明确是现代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杂文。  相似文献   

14.
《档案管理》2007,(4):83-84
《春秋左传》,简称《左传》,是编年体春秋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左传》是对鲁国官修史书《春秋》的解释,记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年)间二百七十年史事,也保存了一些古史传说.  相似文献   

15.
吕本中和吕祖谦二人皆撰有《春秋集解》。汪克宽《春秋胡传附录纂疏》引“东莱吕氏曰”凡七条,其中六条能够确定是引自吕祖谦的《春秋集解》,但这六条论说全不见于今传《春秋集解》,这充分证明宋元诸儒援以为据的吕祖谦《春秋集解》与今传《春秋集解》不是一书,吕祖谦《春秋集解》已经失传。今传《春秋集解》曾经后人的增补,加入了吕本中《春秋解》的论说,并析十二卷之书为三十卷,但这两种本子就其原作者而言都应该说是吕本中。又今传《春秋集解》所引数条“东莱吕氏日”来历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艾以 《上海档案》2003,(2):57-58
1951年2月1日,上海解放后第一家文艺刊物——《文艺新地》和读者见面了。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为该刊题写了刊名。主编是冯雪峰、唐锼。同年4月,冯雪峰奉命调往北京。《文艺新地》改由巴金、唐彼任主编。我当时是该刊编辑。那时编辑部名义上有6个人,实际上还不足三个整劳动力。  相似文献   

17.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8.
文学副刊作为党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宣传贯彻“三个代表”的思想实践中,必须旗帜鲜明地高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精选丰富多彩、情操高尚、积极健康的文学作品与读者见面,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文学副刊《春秋楼》是《许昌日报》自1987年创刊时就有的专刊,17年来,从不间断,已出版六百多期。它以清新大方的风格赢得了读者的青睐,成为《许昌日报》重要的一翼。  相似文献   

19.
肖颖 《出版参考》2010,(5):23-23
本刊讯虎年伊始,有着30年历史的《外国文艺》经过全面改版推出其改版后的第一期杂志。2009年,《外国文艺》的副刊《译文》宣布停刊,《外国文艺》自身也销量低迷,所以这一次改版能否带来此类专业杂志的重新起飞,已引发业内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最近,改版后的《人民日报》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副刊增多,第17-20版为周刊、专刊、副刊。其中每周增加1个理论版、1个文艺评论版、1个文艺作品版。从这个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到,《人民日报》对文艺评论是相当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