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官吾 《海南教育》2013,(11):33-33
一份规范的教案通常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或教学流程)、小结及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要不要写在教案中?由于教案是教师为自己教学制订的方案,对教材和学情自己心中有数就行了,不需写出。另外,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作业布置等教案各环节的制定都必须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第五讲 怎样写“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中学地理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分清主次、把握关键,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保证。“重点和难点”的内容虽然不多,但要真正写好却不容易。本讲将专门讨论如何确定和表述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3.
怎样备课?怎样写教案?一直是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的“经典”话题。进入新课程,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自主的学生,合作的学习和探究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进行,不会完全符合教师教案的固有步调,这对备课写教案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按照新的教学精神,必须增强教案的“弹性”和“张力”,提高它的可适应度和灵活度。一方面,教师的学习和思考,要更细致、更深入,以有利于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另一方面,写成的教案,设计的教路可以粗放一些,以提高预测性和预设性,有益于教学过程的当堂生成。“案例式合作备课”便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一项颇为成功…  相似文献   

4.
备课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撰写教案。传统的教案格式通常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三大步骤,如果是详案,再加重点、难点的分析。新课程的教案撰写格式是否沿用老格式呢?不容置疑应该改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认为教案的撰写内容可从以下五步去写: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教学过程、教后反思。下面以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我是怎样备写教案的。一写教学内容。北师大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课题有一个显著特点:非常贴近儿童生活情趣。如“快乐的家园”其实是“1、2、3、4、5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有许多新教师视“教参”为法宝,他们备教案,实为抄“教参”。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拿着“教参”上讲台,照本宣科。因此,课堂教学死板,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这是造成教学质量低的原因之一。 “教参”的“前言”中明确指出:编写教参的目的“主要是供教师参考,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显而易见,“教参”并非教案。 就“课文说明”一栏而言,这是“教参”的主体部分,它是在帮助教师了解课文概貌的基础上,着重帮助教师把握重点,解决难点,抓住特点。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按照怎样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教参”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情”来编写教案。另外,教学过程中问  相似文献   

6.
一份优秀的地理教案应该有质量上乘的“教后记”。“教后记”有什么作用?该写什么?怎样写?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案中都不写“教后记”或为了应付检查才粗略地写上几句,似乎这部分内容无关紧要。其实不然,“教后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对教学活动所作的回顾和总结,它记录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教学实践的理性升华。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后记”,对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那么,如何写好“教后记”呢?  相似文献   

7.
我刚开始教初中语文,怎样备课,怎样上课,都没有实践经验,但是,我相信一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做教师的应当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教学生读书。要使学生读懂,教师自己首先得读懂。因此,我开始备课,总是先把课文读熟,然后再考虑教案,边写教案边读书,有时教案写好了,但读书又有新的理解,就再修改重写教案。至于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总是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写教案的格式大体是: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在“教学过程”部分,写讲授内容多,备教学方法少,关于学生课堂活动的考虑更少,往往将教案写成了讲稿。各自的教案,各课的教案上看不出特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  相似文献   

9.
从编写原则、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三方面研究了“中国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编写这一课题,认为编写“中国现代史纲要”课程教案应遵循准确性、服务性及特色性原则,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正确理解教案与讲稿的关系,避免教案编写简单化与繁琐化。  相似文献   

10.
教案中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设计一堂课的具体活动计划,它是教案的主体部分。在“教学过程”一栏中,不仅要体现教案其他各项,诸如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等所规定的原则和要求,而且还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出全课教学活动的具体步骤、内容和方式,使教师在教学中能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可见“教学过程”在教案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致使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后记是教学活动结束后师生双方对活动效果的总结。作为教师,写好教学后记对于总结教学经验教训,扬长避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应认真写好教学后记。 首先,写教学后记应与教案联系起来。教案是教师教前的设想方案,是教学活动的总体方案,其中对教学程序已作了较为细致周密的安排,而教  相似文献   

12.
“提供材料写议论文的立意”教案广东/张并教学课题:提供材料写议论文的立意教学目标:准确、全面地提炼中心论点教学方法:指导为主课时:45分钟导入课题:这节课学习的课题是提供材料写议论文的立意(板书)。提供材料写议论文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常见的题型。写好这类...  相似文献   

13.
记得八、九岁时,初学写日記,每天写的总是“起床”“吃飯”“睡觉”。后来被哥哥看見了,他笑着对我说,这样的日記只写一天就够了,反正哪一天也离不了这些。此后,除了因夜里失眠起得很迟和有意义的会餐之类确是值得一記的以外,我的日記中再沒有“起床”“吃飯”了。近年当了教員,却又天天要写教案。教案里第一項总是“組织教学”,見别人这样写,自已也这样写,慢慢就習以为常了。最近在一本書中看到一篇作为范例推荐的教案  相似文献   

14.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15.
关于“‘家常课’教案要不要写”的问题。老师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本期,我们提出这一问题,让正、反两方的代表“对簿公堂”。让教学的理想和当下的现实在这里交锋。带着怎样上好一堂课的疑问,我们来认真阅读林志荣老师和邓伯勇老师的精彩辩论。  相似文献   

16.
面对新课程,传统的“写教案”已成为制约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阻力。有鉴于此,我以为教师教案可以不全“写”。教案不全“写”,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不按教案的形式把备课完整写出来。从而使备课不拘泥于形式,打破了原有的格式和框框,使备课方式更灵活多样,更具有时代性和开放性。具体做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备课模式,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求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教案展评会上,一本本教案,封面设计图文并茂,一页页备课纸写得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看来,字里行间真可谓教师们心血的结晶啊!诚然,教师上课要备课,这乃天经地义,有关领导和学较如此重视教案备课,也无可厚非;确实,怎允许教师不备课而随意走进课堂,信口开河地去贻误广大学生呢!然而,怎样备?这就值得商榷了。备课,顾名思义,就是准备好课,但毕竟这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上好课,完成好教学任务。问题是“课”不只限“备”在纸上,更不能示花架子。很难信服,教师教案写得好,就足以证明教学效果好?据说,从前私塾老先生的课是“备”在眼里,“备”在  相似文献   

19.
课堂 ,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播知识 ,培养学生成为“四有”新人。所以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环节。那么 ,怎样评价一堂课呢?无非是检查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怎样教”、“效果怎样”。“教什么?”教学督导员课前要检查教师的备课教案 ,看教师是否按照教学大纲选用教材 ,安排教学内容 ,教案书写是否认真、工整、规范?教案必须符合四项基本原则 ,跟上科技发展 ,不能一部教案讲几年。备课内容不能超出教学大纲规定范围 ,高于、深于或低于、浅于大纲要求的水平 ,过于繁杂或过于简单都不行。凡事预…  相似文献   

20.
现行写教案的模式要不要改革?要改!怎样改?笔者以为,扬弃,而不“革命”,应是教案改革的基本原则。兹述理由如下:革命,常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完全的抛弃。尽管附在教案上的形式主义幽灵猖獗,写教案几乎已蜕化为一种体力活,广大教师深受其害———一句话,现行的写教案模式积弊甚深,但教案是否已到了非“革”其“命”不可的地步了呢?我看未必。打个比方,鸦片的臭名可谓昭著,可就是对这样的东西,鲁迅先生以为,“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而应“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可见,对待有污点、有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