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广播和电视媒体频率、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把媒体的宣传内容细化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人们习惯把这种传媒现象称为分众化时代,也有的人称之为碎片化时代。分众化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尤其是电视媒体随着数字电视的实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频道几  相似文献   

2.
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受众市场细分化成为必然选择,广播逐渐走向了“窄播”,各个专业频道应运而生。有人这样形容,“从前的广播是综合型大商场,而现在的广播就像是专卖店,经营得好的专业频道就是名牌专卖店”。所以,专业频道的经营就应该像经营专卖店一样,做出特色、做出品位、做出品牌来。  相似文献   

3.
当今,全国有数以千计的频道,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小时,电视媒体成为了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介过剩、供求失衡的背景下,电视媒体的品牌意识已经日益凸现出来,品牌经营已成为提升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重大策略。可以说没有品牌, 电视媒体就失去了其在受众层中的基本识别点。  相似文献   

4.
徐勍 《新闻天地》2003,(6):54-55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集中的社会,人们使用大众传播媒介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众多的媒体中,电视对于报纸、广播媒体,有相当大的优势。电视业的竞争越演越烈。一家电视媒体如何在"强敌环伺"的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关键是如何满足受众的需求,科学合理的设置频道和栏目,用现代经营和管理来推动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速频道是2004年成立的以城际间豪华巴士视频电视为载体的移动媒体。本文分析了中国高速频道的媒体优势,并采用比较分析法比较了中国高速频道与公交移动电视两个移动媒体在受众特征、媒体环境上的差异,提出进一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何伟 《记者摇篮》2008,(6):14-15
广播和电视媒体频率、频道的专业化已经把媒体的宣传内容细化到了相当专业的程度,人们习惯把这种传媒现象称为分众化时代,也有的人称之为碎片化时代。分众化时代的到来,受众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尤其是电视媒体随着数字电视  相似文献   

7.
《新闻窗》2012,(6):2
遵义市广播电视台由遵义人民广播电台和遵义电视台合并组建而成,是一个拥有广播、电视、网站和手机报多种传播手段,具有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宣传优势的区域性强势媒体。作为黔北地区主流媒体的遵义市广播电视台不断改革创新,事业产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居于全省城市广电媒体前列,是黔北地区影响最大的综合性强势媒体。有四个频道三个频率,分别是新闻综合频道、都市频道、公共频道、影视频道、综合广播频率、交通文艺广播频率、旅游生活广播频率:广播电视覆盖范围达黔北地区以及邻近的其他部分地  相似文献   

8.
电视频道包装,是电视媒体树立频道整体形象、突出频道风格、吸引受众锁定频道的最直接的手段和有效的方法之一.作为财力并不雄厚的县级电视媒体,环翠电视台开展频道包装两年来,充分体会到了频道包装的优势,也对频道包装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居晔 《视听纵横》2005,(2):97-98
21世纪是广播、电视、报纸和因特网等各种媒体重新整合优势、互争高低的时代,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而在电视传播领域,频道之间、节目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由于我国物质明和精神明的飞跃前进,造就了大批成熟的电视受众,他们从传统的接受型转变成追求型受众。接受信息的主动权在受众手里,在平民百姓手里,主持人只有具备平民意识,用平民的视角、平民的话题、平民的语言与他们沟通,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我认为,至少受三个规律的直接影响,即“市场规律、新闻规律、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第一,市场规律。由于国内外媒体的发展,特别是报业集团的生成、电视的冲击和第四媒体(因特网)的异军突起,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种媒体都在争夺受众,受众对广播的需求相对缩小。因此,广播不得不面对竞争,走向市场。广播生产精神产品,成为受众市场的供给方,而受众是受众市场的需求方。广播节目在受众市场中究竟占有多大份额,要靠信息反馈系统来衡量,通过受众调查对每个节目作出评估和定量分析。市场讲究供需平衡,广播也不例外。所以我…  相似文献   

11.
广播媒介传统价值功能的重新认识与界定 20年前,广播一枝独秀,风光无限。今天,电视数十个频道随你挑,报纸上千种,扩版赠版不断翻新,加上互联网的兴起等等,都使广播的生存环境、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从媒体自身还是从受众的角度来剖析广播的优势和劣势都会发现,我们以前所谈论的广播优势,今天已并非是广播独有的特征;相反,有不少以前所认定的劣势,今天反而成为相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陈亚军 《视听界》2004,(4):69-71
频道化时代的当今电视媒体,传播模式正在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化,受众的地位日益提升。各级电视台都加强了对受众的研究,纷纷以受众的兴趣和爱好来衡量与裁度自己的传播内容及方式,着力以平民的理念、视角去办平民的节目。盐城广播电视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原有的6频道重新定位、包装,创办了法制·生活专业频道。运作五个多月来,我们将频道的形象设计、打造特色栏目、创新采编手法和广纳百姓参与作为“安身立命”的四大支柱对频道节目进行整体建造,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3.
移动媒体的受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经的弱势媒体-广播因为移动受众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移动电视的出现,把电视以前成功冲击广播的声画兼备的优势和广播的移动优势结合起来,似乎要再一次形成对广播的冲击.本文试图探求车载移动电视能不能对广播受众的收听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分析受众在移动环境中选择移动电视还是广播的主要原因,找出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受众对移动媒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彬 《记者摇篮》2009,(1):36-37
多媒体互联网、IPTV、手机电视等新型媒体的大量涌现,以及有线电视的不断延伸,使得国人收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观众分流日趋严重,使得受众市场稳中有降。观众市场容量饱和,标志着电视市场进入收视份额竞争阶段,一个频道收视份额的上升,就意味着其它频道收视份额的下降,品牌战正在打响。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多种媒体共同发展的时代,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而媒体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一场争夺受众的无硝烟战争。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在这个多媒体时代,受众群体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目前的广播受众特点逐一分析,并简要根据这些特点提出未来广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星 《新闻窗》2007,(4):100-100,107
我国的广播电台自20世纪20年代创办以来,就以传播快捷,受众广泛,感染力强,功能多样等优势受到了广大受众的喜爱。但是近年来随着报纸、电视行业的壮大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与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广播也因此而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主持人的灵魂作用,让广播锁住更多人的耳朵,成了当今广播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人们可以看到一条非常清晰的由宽泛到专业化的市场细分的发展轨迹。作为有极强产业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自然要经历市场细分的必要环节。目前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大力推进的频道专业化建设,就是一种细分受众市场的媒体经营策略,其核心是明确受众定位,按特定受众的需求设置节目、栏目及频道的整体面貌。频道专业化既是一种以受众本位的传播服务方式,但更多的是一种现代媒体经营策略。而目前关于“频道专业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其必要性以及现阶段的实施效果方面。事实上,这里很多问题最终都与电视媒体的广告经营模式有着密切的关联。本文试图从电视媒介经营与广告经营的互动关系入手,对频道专业化背景下的电视广告经营意识与模式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也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着电视媒体产业化竞争,电视的涉农服务越来越少,内容越来越单一,行为越来越被动,以至于产生庞大的收视群体被搁置、被忽视、被异化。7500万河南农民和农村工作者迫切需要一个内容专业化、服务定向化的电视播出频道,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由此产生。跨越式起跳:战略方向的选择新农村频道和其他类型的频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受众具有明确的指向,它的辐射具有精确的区域,包括它的运营空间具有准确的领地,因此在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筹备之初,就明确了清晰、大…  相似文献   

19.
袁侃 《今传媒》2016,(9):72-73
媒介框架理论为研究媒体与受众的关系确立了一种视角,本文选择国内电视媒体报道魏则西事件的个案作为研究对象,对深圳都市频道和法治频道的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以了解他们的新闻框架。同时,又通过电话问卷调查,试图了解公众接收电视媒体报道事件的特殊框架。通过比较媒体框架与受众框架证实我们的预设:电视媒体在报道特定事件时只呈现此事件的一部分,受众在收看电视新闻报道时也会有一定的偏向,他们各自有自己特定的框架。  相似文献   

20.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广播受到电视巨大冲击,影响力渐弱。调查显示,80年代受众最先获得新闻的顺序是:广播、报纸、电视。90年代是电视、报纸、广播。进入21世纪,互联网又异军突起,成为时代的宠儿,受众的蛋糕进一步被瓜分。有人说广播已经边缘化,沦为辅助媒体。在媒体竞争日前激烈的今天,广播认清自身优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