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王庚梅 《中国出版》2012,(11):30-30
书号亦即图书标识符,是用来标识图书,以便于图书的检索、流通、统计以及管理的符号。我国目前使用的图书标识符主要是中国标准书号和全国统一书号。我国从1956年开始实施全国统一书号,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图书标识符的国家。全国统一书号是由分类号、出版社号和此书在该社出版时的种次号三部分组成的。具体结构为:分类号·出版社号·种次号。分类号是指图书的学科分类,出版社号是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为每一个出版单位分配的由数字组成的唯一的代码,种次号是指同一出版社、同一类别的书。  相似文献   

2.
书号亦即图书标识符,是用来标识图书,以便于图书的检索、流通、统计以及管理的符号。我国目前使用的图书标识符主要是中国标准书号和全国统一书号。我国从1956年开始实施全国统一书号,是世界上最早开始使用图书标识符的国家。全国统一书号是由分类号、出版社号和此书在该社出版时的种次号三部分组成的。具体结构为:分类号·出版社号·种次号。分类号是指图书的学科分类,出版社号是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为每一个出版单位分配的由数字组成的唯一的代码,种次号是指同一出版社、同一类别的书,按发  相似文献   

3.
在图书采购工作中,怎样才能避免重购呢?这关系到能否把有限的购书经费用在刀刃上,关系到图书馆的藏书质量问题。笔者在多年的图书采购工作中曾利用全国统一书号编制“图书采购手册”来采购图书,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随着中国标准书号在全国施行,我又利用中国标准书号中的出版者号和书名号来编制更简便的“图书采购手册”,起  相似文献   

4.
书号是印在图书版权页上作为分配给每一个出版社出版的每一种图书的标识代码。在旧中国和解放初期,出版单位是不使用书号的,1956年,当时的文化部颁布了使用“全国统一书号”的规定,我国出版单位开始使用由“分类——种次号”组成的“全国统一书号”。分类沿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分类法,现改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种次号由出版社代号和出版的图书流水编号组成。  相似文献   

5.
齐畅 《出版广角》2013,(21):79-81
书号实名申领是我国以书号管理为主要方式的图书监管工作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改变了我国多年来的书号管理模式,从下发年度书号改为见书给号,为我国的图书监管工作找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然而,随着我国出版业的产业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程度越来越高,书号实名申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新的问题,给出版业的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文章旨在通过探讨书号实名申领在出版监管中遇到的新问题,以提出相应的监管对策,完善出版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书号制度始于50年代中期。1956年,我国出版物实施了由文化部颁布的全国统一书号。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国际标准书号改编的中国标准书号,实现了出版物标识和国际的接轨。1994年以前,书号是敞开发放、不受限制的。因此,一度出现了图书品种的盲目增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书号制度始于50年代中期。1956年,我国出版物实施了由文化部颁布的全国统一书号。1987年,开始正式实施根据国际标准书号改编的中国标准书号,实现了出版物标识和国际的接轨。1994年以前,书号是敞开发放、不受限制的。因此,一度出现了图书品种的盲目增长,同时买卖书号也开始盛行。针对上述情况,1994年,原新闻出版署正式实施书号宏观调控政策。书号宏观调控对于加强出版管理,优化选题结构,提高图书质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买卖书号之风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按照原国家出版局《关于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的通知》规定,国家标准GB5795—86—《中国标准书号》已于1987年1月1日开始在全国出版社实施。在1987年,“中国标准书号”与“全国统一书号”并存。而在1988年,“中国标准书号”将取代“全国统一书号”。为了使全国出版社、发行单位和图书统计管理部门在年内做好有关技术准备,以保证明年与书号有关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新闻出版署发出补充通知,重申《关于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的通知》中的有关规定,并对原规定做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9.
在每本书的版权记录页与封底上都有一行标明“统一书号”的文字,这就是根据全国图书统一编号为每本书编的书号。统一编号是科学地管理图书的必要条件,它的作用在于提高出版、发行统计工作的质量,便于书店和图书馆分类陈列存放。统一编号由图书分类号、出版社代号、序号三部分组成。如《中国出版史概要》的书号为17088。  相似文献   

10.
国家出版局规定1988年1月1日以后发稿的图书,从征订目录到版本记录,一律采用中国标准书号,原有书号即废止。以中国标准书号为统一书号、不仅对出版发行部门,同时也会对图书情报部门的工作带来很多方便,因此,要重视中国标准书号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利用。一、用于查重、记到中国标准书号中的出版者号由中国ISBN中心分配,具有唯一性。同一出版者的书名号对每一种图书具有一一对应性。因此,采购查重时查出版者号和书名号即可。为了使这项工作简便、准确、迅速,我们可以制作《中国标准书号登记查重卡》,式样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开发行的各类书籍的封底都印有图书的书号。制定统一书号是根据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出版、发行统计工作的质量,便于书店门市部的图书分类陈列而实行的。目前,我国现行的统一书号,由图书分类号、出版社代号和图书序号三部分按顺序组成(社号与序号之间加圆点)。以《毛泽东书信选集》的统一书号“1001·1243”为例:其中“1”是该书分类号,即马列、毛泽东著作类;“001”是出版社号,即人民出版社的代号;“1243”是该书的序号。图书分类号是图书按知识部门分类的代号。共有17类和17个代号:1——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2——哲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参考》2005,(5):27-27
我国公开发行的各类书籍的封底都印有图书的书号。制定统一书号是根据我国图书出版发行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出版、发行统计工作的质量,便于书店门市部的图书分类陈列而实行的。  相似文献   

13.
《出版视野》2009,(6):40-41
中国标准书号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出版物编号系统.是中国ISBN中心在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英语Internationl Standard Book Number的缩写)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项标准.于1987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事业和文献情报工作的现代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书号网络实名申领是我国图书出版监管领域的重大改革,从根本上铲除了买卖书号的土壤.该政策虽然终止了书号定额分配制,却仍未解决民营公司无法独立出书的问题;它虽然能对图书宏观内容进行审核,但无法监测图书编校、设计、印刷质量.目前该政策已经实施两年多,为检验实施效果,本文提出了一套测评设计方案,通过非实验多小组前测/后测的方法,在排除影响政策效果测评的干扰因素后,评测书号实名申领制对买卖书号痼疾和图书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们可以考虑通过政府现有图书管理部门来给民营图书工作室统一管理选题,并发放所需书号,这一方面降低了民营图书工作室的出版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杜绝社会上的买卖书号现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出版业中的民营成分兴起,民营图书工作室也应运而生。据相关资料显示,民营图书工作室真正进入出版业的核心领域始于20世纪90年代,而最早参与的出版业务仅是图书销售工作。可以说,正是那些早年投身于图书销售、并对图书市场有敏锐洞察力的个体书商,了解市场真正需要的图书选题,为了更大的利益而转向图书出版,从而出现了民营图书工作室。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书号是由出版单位向出版管理部门领取,无偿使用的。但是只有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出版单位才允许从事出版活动,才能领取书号。为了更好地管理书号,从1994年起,新闻出版总署开始实施书号总量宏观调控政策,这一政策是为了抑制当时图书总量的盲目增长,减少低水平重复出版,压缩低质量平庸图书品种,遏制“买卖书号”现象。  相似文献   

17.
自1987年1月起我国出版的普通图书开始在图书的版权页和封底、或护封上刊印“中国标准书号”,以逐步替代以往刊印在图书版权页上的“统一书号”。这一措施是使在我国注册的各出版社所出版的每种图书(包括各种版本)都具有一个世界性的唯一标识代码,从而提高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现代化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在版本记录页和封底右下角都印有“统一书号”。它是由图书分类代号、出版社代号和同类图书的出版顺序号三部分组成的。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出版年鉴》(1984年)的“统一书号”为17017·125,其中“17”是“综合参考”类的代号,“017”是商务印书馆的代号,“125”是该类图书的出版顺序号。国外不少国家出版的图书,在书号前标有“ISBN”,这是“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nternational Stan-  相似文献   

19.
标准书号的“标准”□王郁明中国的标准书号是1986年1月由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布的一项国家标准(GB5795—86),1987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由“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每一个“国际标准书号”...  相似文献   

20.
田智 《出版科学》2007,15(1):40-47
本文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图书市场1981至2005年的发展特点,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现行书号调控政策与我国图书市场发展趋势的关系.从模型分析可知,我国的图书市场呈现出图书种数逐年增加和平均每种图书印数逐年下降的发展趋势,图书市场的发展要求与书号总量调控政策之间存在着冲突关系.本文建议出版行政部门完善书号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