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杨三春 《物理教师》2005,26(2):41-41,43
原题:如图 1 所示,两滑块A和B 的质量分别为 mA = 2 kg, mB = 4kg,置于放在光滑水平面的木板C的两端,它们与木板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木板长L=1 m.现分别给 A和B 一初速v1 和v2,最后两滑块恰好未滑下木板.求系统初动能最小时A和B 的初速度.此题是四川省2004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一题(第34小题).命题者提供的参考解法是:由题意可知,小滑块A、B不掉下来的条件是三者速度相同.设小滑块 A、B 和木板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1-mBv2=(mA mB M)v.由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有:12mAv12 12mBv22=μmAgl …  相似文献   

2.
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2/5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粘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应为多少?  相似文献   

3.
例题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  相似文献   

4.
自 2 0 0 0年以来 ,北京、安徽等省市都进行了春季招生 ,现就 2 0 0 1年春季高考物理压轴题作一简析 .题目 如图 1所示 ,A、B是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完全相同的两块长木板 .A的左端和 B图 1的右端相接触 .两板的质量皆为 M=2 .0 kg,长度皆为 L =1 .0 m.C是质量为 m=1 .0 kg的小物块 .现给它一初速度 v0 =2 .0 m/ s,使它从板 B的左端向右滑动 .已知地面是光滑的 ,而 C与板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 μ= 0 .1 0 .求最后 A、B、C各以多大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取重力加速度 g=1 0 m/ s2 .参考解答 先假设小物块 C在木板 B上移动 x距离后 ,停在 B上 .这时 A、B、C三者的速度相等 ,设为 v,由动量守恒得mv0 =(m 2 M) v,1在此过程中 ,木板 B的位移为 s,小物块 C的位移为 s x.由功能关系得- μ mg(s x) =12 mv2 - 12 mv20 ,μ mgs=2 Mv2 / 2 ,则  - μ mgx=12 (m 2 M) v2 - 12 mv20 ,2由 1、2式 ,得x=mv20(2 M ...  相似文献   

5.
题如图1所示,质量为3m的竖直圆环A的半径为r,固定在质量为2m的木板B上,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其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挡板固定在地上,使木板B恰好不能左右移动.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2004年高考适应性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最后一题及其参考解出现错误。现将原文转述如下: 如图1所示,长L=1 m的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左右两端各有一小滑块A、B,质量分别是mA=2kg,mB=4kg,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因数μ=0.4,今使A、B分别以速度v1、v2同时相向运动,直至B到达  相似文献   

7.
许征礼 《高中生》2009,(10):44-45
利用三角函数极值法求极值 例1 如图1所示.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板的质量为m.木板上有一条质量为m′的小狗以与木板成θ角的初速度v0(相对于地面)由A点跳到B点,已知A、B的间距为s,求初速度v0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8.
题 如图1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班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肛,=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pt2=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木板的右端与桌面相齐,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μ,今施以水平力F将木板推离桌面,在木板翻转之前,木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木板所受的水平力F的大小是()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2.升降机中站着一个质量为m人,他对升降机地板的压  相似文献   

10.
一、注意物理情景的分析,选用合适的物理规律【例1】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木板AB静止放在光滑水平面上,木板右端B点固定着一根轻质弹簧,弹簧自由端在C点,C到木板左端的距离L=50cm,质量为m=1kg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木板的  相似文献   

11.
原题:一段凹槽A倒扣在水平长木板C上,槽内有一小物块B,它到槽两内侧的距离均为1/2,如图所示,木板位于光滑水平的桌面上,槽与木板间的摩擦不计,小物块与木板间的摩擦系数为μ,A、B、C三者质量相等,原来都静止。现使槽A以大小为v_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已知v_0<(2μgl)~(1/2),当A和B发生碰撞时,两者  相似文献   

12.
题目如图1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木板C,C上右端是固定的挡板P,在C上左端和中点处各放有小物块A和B,A、B的尺寸及P的厚度皆可忽略不计,A、B之间和B、P之间的距离皆为L.设木板C与桌面之间无摩擦,A、C之间和B、C之间的静摩擦系数及滑动摩擦系数均为μ;A、B、C(连同挡板P)的质量相同.开始时,B和C静止,A以某一初速度向右运动,试问下列情况是否能发生?要求定量求出能发生这些情况时物块A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或定量说明不能发生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运用这个定理可以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例1如图1,是一块三角形木板的残余部分,量得∠A=100°,∠B=40°,则这块三角形木板的另外一个角是多少度?  相似文献   

14.
图1原题:如图1所示,竖直环A半径为r,固定在木板B上,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B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档板固定在地上,B不能左右运动,在环的最低点静放有一小球C,A、B、C的质量均为m.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瞬时冲量,使小球获得初速度v0在环内侧做圆周运动,为保证小球能通过环的最高点,且不会使环在竖直方向上跳起,初速度v0必须满足()  相似文献   

15.
题目(2005年高考·天津理综第24题)如图所示,质量mA为4.0kg的木板A放在水平面C上,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为0.24,木板右端放着质量mB为1.0kg的小物块B(视为质点),它们均处于静止状态。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s的瞬时冲量I作用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滑离木板时,木板的动能EKA为8.0J,小物块的动能EKB为0.50J,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瞬时冲量作用结束时木板的速度v0。(2)木板的长度L。分析由题意可知,木板A受瞬间冲量I作用而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受水平面C及小物块B对它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小物块B…  相似文献   

16.
例1 如图1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现A和C以同一速度v0滑向静止的B,A和B发生正碰,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A和B粘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7.
一题多解能把知识前后贯通联系起来,多角度多方位的认识问题.通过一题多解,就能摸索出解题的最佳途径,总结出解题方法和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质量为小m物块A放在质量为M的木板B上,B在水平面  相似文献   

18.
一、选择题 l、如图所示,木板的右端 与桌面相齐,木板与桌面间的竺士〔二 动摩擦因数恒为#,今施以水 平力F将木板推离桌面,在木 板翻转之前,木板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则木板所受的水平力F的大小是( A一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D.先增大后减小 2、升降机中站着一个质量为m人,他对升降 机地板的压力为N,则() A.在升降机上升的过程中,N一定大于mg B.在升降机下降的过程中,N可能大于呷 C.在升降机上升的过程中,人所受到的重 力将增加 D.在升降机下降的过程中,人所受到的重 力始终保持不变 3、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 重…  相似文献   

19.
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A,m相似文献   

20.
一、选择题1.如图1所示,用绝缘轻质细线悬吊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在空间施加一匀强电场,使小球保持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则所加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的最小值为().A.mgqsinθB.mgcqosθC.mgtqanθD.mgqcotθ2.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图1图2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在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B.在4s内拉力对物体做功不为零C.在4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D.在4s内拉力对物体的冲量不为零3.如图3所示,上表面粗糙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图3面上,一滑块A从木板左端以水平速度v0冲上木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