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2.
期末考试后,老师站在讲台上问我们:“考得怎么样?”哪知,同学们像是事先商量好似的——异口同声:“还行!”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就知道你们会说‘还行’,我能不知道你们‘还行’吗?‘还行’、‘还行’,什么都是‘还行’,以后给你们评分写批语时,我都给你们写‘还行’。”老师生气地离开了教室。试卷返回各班后,老师没有当即发到我们手上。第二天早晨,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希望能从老  相似文献   

3.
读编往来     
江西永新县周新南来信说,“想不到我的一封求援信会引起你们如此的关心,在‘自学热线’上刊登了我的疑难问题,又收到你们转来的经验介绍,使我感动不已,只觉得我在你们的搀扶下走向太阳、走向绿色的原野。”安徽郎溪县的一个读者看了本刊第六期《自学的大敌:“高原现象”》之后,感触颇深,认为那上面分析的原因,恰是他没有理会却又寻不着的东西。他“感谢贵刊帮我找到病根,我将重振旗鼓,  相似文献   

4.
一位青年教师写了一则教学案例要我指导,题目是《倾听:课堂上师生的心灵之约》—— [案例】 听陈老师教学《丑小鸭》一课,一位女学生说:“课文中的‘他’字写错了,因为是鸭子,应该用‘它’。”这遭到了一些学生的反对.认为课文中有“鸭妈妈”“哥哥”“姐姐”.当然要称“他”“她”或“他们”。书上怎么会错?可陈老师却说:“我觉得雅丽同学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好。因为是鸭子,用‘它’也有道理呀,你们说呢?”这时,认为书上不会错的同学更开动了脑子.找出了不少理由:“因为这是篇童话故事,不是真的写鸭子。”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翻译过一本俄国契诃夫的《坏孩子及其他》的小说集。他为这本书写了如下广告:译者在前记里这样说:“这些短篇,虽作者自以为‘小笑话’,但和中国普通之所谓‘趣闻’,却又截然两样。它不是简单的只招人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还剩下些什么——就是问题。生瘤的化装,蹩脚的跳舞,那模样不免使人笑,而笑时也知道,这笑是因他有病,这病能不能医。这八篇里面,我以为没有一篇是可以一笑就了的。但作者自己却将这些指为‘小笑话’,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他谦虚,或者后来更加深广,更加严肃了。作者观察的广博,思想的阴郁,一股沉阴气息,使读者…  相似文献   

6.
幽默甜甜果     
“东西”趣释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人不是东西,我不是,你们不是,他们不是,我们大家都不是东西!”“会”字新解儿子:“爸爸,简化字的‘会’怎么写?”父亲:“人字下面一个云字。”儿子:“为什么?”父亲:“开会的时候,别人怎么说你就怎么说,这叫‘人云亦云’。”“形而上学”新解子:“爸爸,‘形而上学’这句成语是什么意思?”父:“啊,‘形而上学’嘛……就是说假话。”子:“怎么个讲法呢?”父:“就是说,形式上看你上学去了,实际上你在逃学。”子:“我,我没有逃学…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案例:教学北师大版语文第二册《燕子妈妈笑了》一课,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借’的单人旁换成金字旁,就成了‘错’,错误的错。”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菜园是方的,所以‘园’这个字用大口框围起来。”我又马上评价说:“你也是个有心人,能联系生活实际记生字,小朋友们都佩服你。”这样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中也渗透了对学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末年的大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子弟。他的学生陈亢疑心孔子对自己的儿子有特殊的教育内容,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伯鱼:“你听到过夫子有什么特殊的教导吗?”伯鱼说:“没有。有一次,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走过前庭,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我后来就开始学《诗》。又有一次,我走过前庭时,又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我回来以后就开始学《礼》。我听到过的就是这两点内容。”陈亢说:我问一个问题,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黄荣华 《上海教育》2010,(20):37-37
在“‘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报告会”上,81岁高龄的于老师花了不少时间谈自己从教59年来的失误与遗憾。她又一次谈到了“骂学生”事件:“虽然我骂他骂得很有‘艺术’,用的也是反诘句式,但没想到有好几位同学在周记里对我提出了批评。有位同学写道:‘我们都听得出,你是在骂那个学生,你还像不像个教师?还配不配做教师?”’对这件事情,于老师在79岁时写的回忆录《岁月如歌》中这样说:“我记了一辈子,教训深刻,不断叩问自己的灵魂,要努力提升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做什么事都要说“等一会儿”。这不,今天爸爸又让我写作业,他说了3遍我才极不情愿地去写。写着写着我就开起了小差,我想:如果能有个等一会儿的国家,里面的人做什么事都要等一会儿,那我就不会挨骂了,该多好啊!我想着想着,忽然,从天花板里钻出一个身体很胖、眼睛小小的小人。我吓了一跳!忙问:“你是谁?从哪里来的?”他朝我摇摇手说:“等一会儿,我先在你床上睡一会儿。”说着,他竟然真的睡着了。过了好长时间,我实在忍不住了,叫醒他,胆怯地问:“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他慢吞吞地说:“我叫‘等死人’,从‘等一会儿国’来。”“‘等死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担任中队辅导员,利用队日活动指导学生写作文是无可非议的,但不少教师把开展活动与写作文划等号。组织看电影要写《观后感》,组织野炊、走出社会做好事要写有意义的事。最近笔者读了一个小队长的日记,感慨颇深。日记中说:“今天,辅导员杨老师说,‘上次你们小队活动不错,有点社会影响,活动后写的一篇篇文章也很好。这个星期根据中队活动的安排,可以写一篇《中队会的评说》,象这样多搞几次,多练几篇作文,要不了多久,你们的作文就会提高的。’听了杨老师的话不知怎的,我反倒不想参加活动了,因为我不想写作文”。从上面这则小学生日记看,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活动就写作,这样,必然束缚学生的活动乐趣。应该说少先队活动有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它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延伸和补充。标准化、同步化既不能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又不能使他们的个性、爱好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组织活动,也就成了孩子们索然无味的负担。从写作的角度看:不是“我要写”。而是“要我写”。学生没有兴趣,没有足够的时间,加大了作业负担;从训练的角度看,它曲解了“从内容入手”(《大纲》)的含义。长此以往,学生离开了活动,  相似文献   

12.
异化文墨     
首先声明,这里的“异化”是相对于“标准”而言的。写下这个题目,是有感于某重点中学的一次模拟高考作文的评分。兹录文题如下。“阅读下面文字,然后作文。“在一次集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有人举起手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说:‘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踏上了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13.
天堂的位置     
一位老师邀请我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作一场演讲。我问她:“要谈些什么呢?”那信佛非常虔诚的老师说:“跟孩子们讲讲极乐世界吧!我只是希望培养孩子美好的向往,这种向往不是你最主张的吗?”我看着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首先在教室的黑板中间画一条线,把黑板分成两边,右边写着“天堂”,左边写着“地狱”。然后我对孩子们说:“我要求你们每一个人在‘天堂’和‘地狱’里各写一些东西。”孩子心目中的天堂就这样呈现出来:花朵、笑、树木、天空、爱情、自由、水果、  相似文献   

14.
偷信风波     
我们学校的信全部放在一个小窗台上,每天都有一些信放在上面。这样就不免有一些同学从上面“拿”走信。三个星期前,我寄了一封信给住在北京的小姨。前几天,好朋友告诉我,窗台上有一封寄给我的信。放学后,到那儿一看,一封信也没有了。我以为他在骗我,下午便“审问”他。他一口咬定自己没骗人,见他这样,我也就相信了。现在这封信一定被人偷了。我很生气,向一些朋友倾诉了一番,朋友都为我抱不平。“小精灵”开玩笑地说:“你为何不去‘拿’人家一封信解解恨?”我说:“你这死东西,净出馊主意,我不同你们说了,我得回家写作业了。”虽然我嘴上这么…  相似文献   

15.
石评梅老师常在课后把我叫到教员休息室去亲切和蔼地教导我。她说:“从你的作文里看到了你的遭遇,也看出你的性格和写作能力,好好写吧!”还说:“要想写好东西,就要做到‘三多’:多看、多读、多写。看,是看社会,看人生;读,是读书;写,是练笔,熟能生巧啊。”她还说:“你可以写你那个封建大家庭,但你更应该把视野扩大一些,多看看社会的各方面。这样,你就会明白的更多,也就不会光为你母亲和你自己的不幸遭遇流泪了!”这是多么语重心长的教导啊! 我还天真地问:“您和庐隐女士,还有冰心女士,都是我佩服的作家,可是,你们出书、发表文章,干嘛要在名字后头加上‘女士’两个字呢?”石老师没明白我问这话的意思,就说:“我们本来就是‘女士’嘛!”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下面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一、消除障碍激发兴趣小学作文教学首先遇到的困难是不少学生认为作文难,尤其是作文刚刚起步的学生更是如此。要引导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消除学生感到作文难的思想障碍。怎样消除这一障碍呢?我的做法是:先帮学生弄清楚什么是作文。我在给三年级学生上第一节作文课时对他们说:“作文就是‘写话’,把要说的话用文字写出来。作文并不难,你们会说话、会写字就能写作文。只要你们敢说、想说,老师有办法让你们会写、写好…  相似文献   

17.
我的念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他高兴地给我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总是笑咪咪的……”我毫不迟疑地将“咪”改为“眯”,并虎着脸“纠正”他:“‘笑mī mī’的‘mī’应为‘目’旁,不是‘口’旁,要记住是‘目’旁!以后别再写错了!”我的儿子不服气:说“是‘口’旁,不是‘目’旁”。他倏地把课本翻到“笑咪咪”那一页,指着“咪”字给我看,我不禁楞住了。他又把《新华字典》递在我手上,我翻到“mī”  相似文献   

18.
教学《在炮兵阵地上》时,我正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彭总饭桌上的一席话,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彭总明明说自己‘只错了一句’,为什么却说‘我又说了错话’呢?这个‘又’字不是说明他说的错话不止一句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把‘又’拿掉反而好一些。”这一串连珠炮的提问,原来是对“又”字有意见。我正想用三言两语解答,可发现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且慢,看他们怎么说。我扫视全班,问:“你们的意见呢?”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双又一双的手举了起来。一同学说:“我觉得彭总根本没有说什么错  相似文献   

19.
徐江先生为展示自己的“有效教学”,同时也为批判中学语文的“无效教学”,亲自到中学授课,并作《理性我思致用——以(游褒禅山记)为例谈中学语文“有效教学”》一文(发表于《人民教育》2006年第7期,以下引文,若非特别注明,均出自该文),详细讲述他的授课基本内容及设计理由。徐先生在文章中指出,他到几所中学示范讲《游褒禅山记》,贯彻的是“六字”指导思想——“理性”、“我思”、“致用”。对此他是这样解释:‘理性’,是指教或学都要以一种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是一种自觉行为。‘我思’就是‘我’自己思考,即不随‘你’思,也不随‘他’思,无…  相似文献   

20.
“拨”是课文《八角楼上》中的一个生字,这个“拨”与“拔”是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作业中很多学生把“拔草”写成了“拨草”。鉴于此,我想了个比较直观的办法,我先把“拨”字写在黑板上,问学生:“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字呀?”学生立即回答:“是‘发’字。”我接着问:“文中的毛主席在写文章时,忽然发现油灯的灯光暗了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回答:“毛主席用手轻轻拨了灯芯。”“对,这就是拨灯,你们可要记住‘拨’的右边是‘发现’的‘发’字,而‘发’的左上角的一小竖恰似一根拨东西的小棍棒。”然后我又指着“拨”字的右边说:“如果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